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楼主: JoyShockley

[原创] 关于Folded-cascode中,input-cascod管子作用的直观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3 01: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9# lgy747


   JoyShokley thought there is a pole 1/ro*cp at the folded node. That's not correct.
发表于 2013-10-13 02: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5# gaojun927


   我更同意您的说法。
但是在电路分析中我们如何能快速的定位出极点位置?通常是通过每一个节点的1/RC得到的。不过这很奇怪,正如前面讨论的,极点本身应该是一个设计的本征属性,是在极坐标中有固定的位置,而我们估算时候用的RC是否随频率变化?例如从折叠节点向下看的阻抗(按照我原来的理解,折叠处的极点应该是在:(M6漏端看入//M8源端看入//M4漏端看入的阻抗乘以该点寄生电容)的倒数),可是在算这些阻抗的时候,应该用低频时的还是高频时的值?我想这个才是整个楼里的主要矛盾。我自己也不清楚。请指教。

另外我对这个也很感兴趣,希望能展开谈一谈: 128# lgy747  拉闸为249页为什么将输出短路,为什么这么算,这是基于Y矩阵的一种解法
发表于 2013-10-13 04: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2# firevortex


   the frequency of poles does not change with the frequencies. The pole you defined is actually is not a pole.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2: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yShockley 于 2013-10-13 12:38 编辑

回复 131# feynmancgz


   版主应该是笔误吧,你是想说,我觉得在基本folded-cascode-OTA(无input-cascode结构,无信号源内阻)中,在折叠点出的极点是(1/gm)*Cp的结论是错的???

   我现在换一种方式说一下吧,主极点约在1/(gm*ro*ro*CL)处,应该都没有疑问吧。那上述结构中的次主极点在哪呢?

   如果进行详细的小信号分析,是肯定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复杂的次极点表达式的,它和gm,ro,cp,CL 都有关系,大约有四个。

(四个次主极点在M6,7,12,13的drain位置引入,他们地理位置相近,所以大小相近)


   以折叠点为例,这个复杂的表达式所表示的次极点的大小大约是多少?


  1. 假设它离主极点很近,也即,在主极点之后的相距不远的频率处,假设此时,CL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极端时认为CL开路),这时该点的电阻约为ro,电容cp

  我们预估这个复杂的次主极点位置大概在1/(ro*cp)处。

  这样的假设是正确的吗? 我们来看一下,若它在这个位置,则它是主极点大约gm*ro*(CL/Cp)倍的位置,即使输出端电容CL跟Cp一个量级(实际情况要大的多),那这个倍数也有将近gm*ro(=30-40)倍(以TSMC-0.18工艺L=180nm,NMOS为例)。 这个倍数下,放大器的增益,早就降低好几十倍了,说明这个频率下1/(sCL)的值很小了为ro(与gmroro相比)。 我们把输出端电容处理成开路的做法是错误的。


2. 假设这个极点离主极点很远,是一个高频极点,认为此时CL近似短路,此时从折叠点看到的电阻为(1/gm),电容Cp;

    这个极点在gm/Cp附近;

    它是主点的gmro*gmro*(CL/Cp)倍,假设CL跟Cp在一个数量级(实际CL大很多),则它主点的gmro*gmro=1600倍数,的确是高频。

    在这个频点放大器增益约为1。也就是说,OTA的输出阻抗的大小为1/gm。

    回过来看,我们的假设是在次极点时,CL近似短路,也即我们假设在这个频点的输出阻抗很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推到了折叠点的电阻约为1/gm而非ro。然后,我们导出极点位置,发现在这个极点位置下,OTA的输出阻抗确实很小为1/gm。

    自圆其说。

    于是我们接受这个复杂的主极点的表达式的近似值会靠近gm/Cp。

我不知道我是否准确表述了上面的逻辑,看起来有点循环论证。但这种思路是能否定第一种情况的,即这个极点是不可能为1/(roCp)

次极点的复杂表达式的值的位置应该是在1/(ro*Cp)与gm/Cp之间,非常靠近gm/Cp,而且是CL越大,次极点越靠近gm/Cp。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2: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9# lgy747


   表述的确有误,次极点的表达式是一个很复杂的,跟gm ro Cp CL都有关系,与频率无关。
   我只是试图去估计它的大小,才采用了那个方式。说明次极点肯定不在1/roCp处; 有可能会非常靠近gm/Cp处,且CL越大越靠近。
发表于 2013-10-13 18: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5# JoyShockley
胡哥,我还是不同意你的假设法。我觉得这种假设法只能用来推翻假设,即我们说的反证法。但你有见过用反证法来验证假设成立的吗?也许是我逻辑思维能力太差了,实在不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19: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6# 344567112


   想到一种用函数不动点 f(x)=x 进行解释的原理:
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在次极点处的输出阻抗的幅值,输出阻抗的幅值=(gmroro并联上(1/sCL));由于次极点不知道,所以,这个幅值也不知道。

    假设它是满足方程g(x)=0的根;这个方程肯定存在,但是可能非常复杂。为了求解方程,我们把g(x)=0换成 f(x)=x;

    “f(输出阻抗)= 输出阻抗”

    第一次我们假设x=gmroro,也即认为输出的电容CL,在次极点处完全不影响输出阻抗;再次基础上我们进行一系列推导,发现在这个假设下f(gmroro)=gmroro并联ro=ro,其中ro是此时容抗的幅值。  


  我们的假设离结果很远,于是我们进行第二次迭代(准确叫第二次猜测);

我们假设在次极点出,CL严重影响输出阻抗幅值。

极端:我们假设在次极点处,输出阻抗为0,也即CL完全短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完成推导f(0)=(1/gm),这里的1/gm是表示的输出阻抗;这个结果已经比上次假设很接近了,所以我们认为此时假设较为合理。

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得到折叠点的极点gm/Cp。
发表于 2013-10-13 20: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设a=b,然后利用这个假设,推出了a=b,假设成立,所以a=b。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2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yShockley 于 2013-10-13 20:47 编辑

回复 138# 344567112


   我感觉这样的方法,不想你说的这种情况,比较像不动点的情况。
   另外,你可以参考fT的推导。
   我们推fT时,假设了在fT时,的输出电流全为gm*vi,实际应是(gm*vi-vi*(s*Cgd));

   输入电流为s(Cgs+Cgd)*vi;


   两者相等,则fT=gm/(Cgs+Cgd)/2pi;

   然后我们会把这个fT的值回代回去,发现vi*(j*(fT/2pi)*Cgd)相比gm*vi的确可以忽略。

   这也是一种不动思想的求解方程。
发表于 2013-10-13 21: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解释太无力了!
JoyShockley,你能否给出严谨推导和图解说明?虽然你不喜欢严谨推导,但是现在很有必要呀。因为现在文字解释越来越不清楚了。

zwtang
2013/10/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1-28 10:08 , Processed in 0.02617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