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1181|回复: 9

[求助] 12bit SAR ADC前仿ENOB只有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2 10: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来丶猫猫 于 2025-2-24 09:57 编辑

学生初学ADC,老师便让我尝试做一个SARADC试试。

CDAC采用VCM_based结构,上极板采样,采样开关采用bootstrap,电容驱动开关采用传输门。全局时钟为10MHz,采样电路在400KHz的采样频率下,输入信号频率为(1331/4096)*400KHz,能达到13.8的有效位数,所以我没把重心放在调节采样电路这块。


比较器采用传统预放大器级联latch电路实现,sar logic目前还是采用传统的同步时序逻辑,先比较后置位。


最开始没有加入冗余项,甚至尝试过分段电容,毕竟十二位的电容阵列算下来不小,但仿真结果都不尽人意,有效位数均在10bits附近,一开始以为是比较器的噪声影响,更换为理想比较器也没有改善。


目前采用的是非二进制冗余项,插入3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目前所有开关,比较器均为理想元件,激励源为理想,采样电路仍然采用栅压自举电路,但仿真结果仍然没有改善,仅仅采样电路部分有效位数提升。
尝试降低采样频率和信号频率也没有明显的改善


(实际电路下仿真也是出现这种有规律的谐波成分)
由于实在无法弄清楚到底哪部分电路出现问题,故在论坛请求各位大神指导,学生基础薄弱,希望各位不吝赐教。

还是说电路没有添加校准电路导致的?但我觉得这个性能指标下应该不需要额外添加校准电路吧?只是学生的猜测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10: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用cadence里面的spectrum和提取数据到matlab仿真的结果差别不大
QQ截图.png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10: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各位大神指点一二,学生下一步该如何改进电路
发表于 2025-2-22 14: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1.顶板采样的charge injection?2.拼码电路的权重是否和冗余设计对上?3.每个cycle的最后一次比较剩余的余差是否在LSB之内?4.带noise仿真,需要计算各个模块的噪声贡献:KT/C+COMP+QTZnoise
发表于 2025-2-23 18:3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有没有非二进制冗余项的基础参考资料,希望学习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09: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来丶猫猫 于 2025-2-24 09:54 编辑


IC黑乎乎 发表于 2025-2-22 14:44
1.顶板采样的charge injection?2.拼码电路的权重是否和冗余设计对上?3.每个cycle的最后一次比较剩余的余 ...



首先感谢您的指导。

1、实际电路是存在一定的电荷注入,大概在几mV的样子,请问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或是电路结构可以尽量减小这部分影响吗?


2、实际电路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因为目前替换为理想开关,权重值都能对应上。实际电路中,增大单位电容是可以改善实际电路的权重值,但电容过大又需要足够大的电流才能驱动,请问这一块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是不是只有相对合适(小)的单位电容+校准电路了?

3、为了方便用matlab算法计算DNL INL,我将输入信号设置为1.253V的幅值,共模电压为1.25V,然后我发现111...111的那一次量化过程采样电压为2.5013,导致剩余的余差较大,不过其余的量化过程也存在一定的2*LSB的余差。

4、目前我是没有带transient noise仿真的,比较器的噪声采用理想的比较器暂时也可以忽略,那主要的还是电容的热噪声和量化噪声了对吗。

我比较好奇的主要还是我将电路中的绝大部分结构,包括采样开关、电容驱动开关、比较器都更替为理想结构,仿真结果没有一点改善,底噪还是如此的高,甚至存在一定的谐波分量,一时有点不知道从哪一块儿入手。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09: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boot2024 发表于 2025-2-23 18:35
请问楼主有没有非二进制冗余项的基础参考资料,希望学习一下


相对基础的可以参看一些硕士毕业论文,相对于IEEE可能会更加入门一些,讲的也会更加细致,不过我也是在学习阶段




一种12位100MS/s逐次逼近型ADC的研究与设计 ——电子科大

高速低功耗逐次逼近式ADC研究与实现 ——上交

A 12-bit 104 MS/s SAR ADC in 28 nm CMOS for Digitally-Assisted Wireless Transmitters

基于整数权重的非二进制 SAR ADC及其校准算法的设计

发表于 2025-2-24 15: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丶猫猫 发表于 2025-2-24 09:42
首先感谢您的指导。

1、实际电路是存在一定的电荷注入,大概在几mV的样子,请问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或是 ...


可以加个vx,我个人觉得是你量化问题
发表于 2025-2-26 15: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丶猫猫 发表于 2025-2-24 09:50
相对基础的可以参看一些硕士毕业论文,相对于IEEE可能会更加入门一些,讲的也会更加细致,不过我也是在学 ...


十分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25-2-28 1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优化了一下CDAC结构,目前测出来整体有效位数能达到11.2bit,snr 69dB, SFDR达到80dB的样子,采样电路部分有效位数14.75bit,SNR\SFDR分别为90.5和92.77 Q图.png


冗余结构更换为以下电容分布,因为采用的VCM_based结构,所以省略了最高位12→11,15→14
单位电容采用的20f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后续15位转为12位需要用到全加器)

按照4楼那位大佬说的,目前来看,量化结束后还是存在余差大于lsb的情况,我猜测有两部分导致的:
一、目前权重仍然存在一定误差,最高位权重理想应该为0.446777V,目前的权重大约在0.445933V到0.446297V之间,lsb约为0.610mV
二、采样电路部分采用上极板采样,采样结束仍然会存在电荷注入的情况,采样开关采用的bootstrap开关,下极板的vcm用的传输门作为开关,这里是考虑优化bootstrap呢还是优化掉传输门呢?感觉单单一个传输门的电流有点太小了,尺寸太大寄生电容也会不好控制
不过看起来采样电路部分也存在一定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4-14 21:08 , Processed in 0.0465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