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11262|回复: 2

[转帖]中国发展战略出现重大调整 国防建设优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9 20: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04年7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15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学习。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教授、现役中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信息与电子系统专家郭桂蓉和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员、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火箭专家栾恩杰与会讲解并同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进行了交流。胡锦涛在会上指出: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上对我有利,我们要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我们必须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胡锦涛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这是一条异乎寻常的资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出现重大调整,战略理念和战略重点将重新定位,二十年来的“国防建设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将变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在执行上甚至会采取“国防建设优先”的原则。其蕴含之深、影响之巨、波及之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局势的演变逐渐凸显。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每一次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和调整,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和让世界惕惊惕惧或喜或忧的结果。
  从1949年到1953年,由于内战还没有结束以及持续三年的朝鲜战争,当时的国家发展战略只能定位在如何赢得战争以及如何巩固政权上。结果是,中国赢得了和平,巩固了政权,并且成为冷战体系初成时期支撑社会主义阵营、制约和抗衡资本主义阵营的关键性力量。
  从1953年到1956年,应该说,中国走上了一条正路,国家的发展战略基本上定位为经济建设。因而千疮百孔的中国得以迅速恢复,并基本上奠定了一个继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遗憾的是,从1957年开始,中国走上了一条越来越左的不归之路,直到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场恶梦。在这22年中,经济建设被意识形态建设所取代,阶级斗争成为高于一切的统帅,国家发展战略极度扭曲。结果是,中国错过了战后第一个战略发展期,不仅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也被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甩在了后面。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化,中国经济和社会滑到了崩溃的边缘。

  幸运的是,以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发展重新回到正轨。发展经济、改革开放成为新的国策,经济建设成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事实证明,这是一次非常正确也是非常成功的国家发展战略大调整。它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还迅速缩短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造就了中国的崛起之势和崛起事实。
  毫无疑问,把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和重点,无论何时都是一项固本强基的良策。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经济建设必须有一个有利于它实施的内外条件和环境。如果内外环境或条件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就应该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现在的问题是,目前国家是否到了需要进行战略调整甚至是重大调整的时候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国家的安全、主权和统一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台湾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崛起的重大障碍。而台湾问题由于台独势力已经做大且越走越远,和平统一的可能越来越小,武力统一越来越成为大陆迫不得已也可能是最为有效的选择。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两岸分裂的历史,台湾问题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严峻过,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急迫过。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间,两岸虽然由热战逐步转向冷对抗,几乎完全处于隔绝状态,但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两岸的领导阶层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个中国”的认同危机问题,从法理上、感情上和心理上,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接下来的整个八十年代,由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国际环境也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开始缓和并打来交流之门,两岸似乎看到了和平统一的曙光。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李登辉执掌台湾政权后,逐渐撕去伪装,暴露出他的台独本性。在他的纵容下,台独势力由暗转明,由非法转为合法,由民间走向政坛,势力不断壮大。进入本世纪后,随着民进党夺得台湾政权,台海形势急转直下。在陈水扁当政的第一个四年内,台独势力急速扩张。以此为基础,在美日等反华势力的明里暗中支持下,陈水扁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以渐进式台独不断踩向大陆的台海底线,并在第二个任期竞选中公然提出台独时间表,把台海推向危局。
  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为何如此嚣张?除了岛内政情民意的变化以及美日等反华势力的外部支持等因素外,同大陆的对台策略特别是军事实力也不无关系。回顾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独势力浮上台面并形成重大挑战即台独分子李登辉、陈水扁先后成为台湾领导人以来的大陆对台策略,至少有两个方面我们需要检讨:
  一是大陆过于强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而备战不足。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策略的提出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前提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积贫积弱已久,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台湾;在随后的十年里(到1989年),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国家的整体实力依然很弱,无法抽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国防建设,只能是“国防建设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下,邓小平在八十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战略构想,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同时又是一种高明至极的策略。当时,如果能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对于一个既贫且弱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上上之策。即使不能实现统一,也因为向台湾、向全世界昭示出明确的善意而达到了麻痹敌人、争取时间努力发展自己的战略目的。一俟中国强大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手段和砝码自然就会多起来、重起来,中国人在世界上说话的分量自然就会大起来、重起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韬光养晦”、“国防建设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等策略的真正用意就在于此。可惜,在随后的整个九十年代直至本世纪的前两年,我们都在僵化地应用这些策略,把它们变成了教条。以至于我们有能力大力发展国防建设、加速实现军事现代化却没有全力以赴地去做;以至于台独成为国家发展、国家统一、国家安全、国家主权最重大、最直接、最紧迫的威胁和障碍时,以至于当美国公然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到台湾海峡支持李登辉、威慑中国,美国总统公然叫嚣“尽一切所能协防台湾”、“反对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以至于李登辉公然视我为纸老虎、谩骂大陆“会吠的狗不咬人”时,我们只能作出无关痛痒的言论反映而无法断然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究其原因,说穿了就是中国还没有足以让任何敌对势力感到畏惧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实,早在1995年李登辉访美、1996年美国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到台湾海域震慑中国而给台独势力撑腰时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加强国防建设、加速军事现代化的迫切性就已经十分鲜明地凸显出来。可是,我们依然没有把国防建设和军事现代化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和实施。是我们没有经济实力和没有条件去做吗?未必如此。一方面,在九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已远非八十年代可比,已经有为国防建设投入更多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中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获取先进武器和先进技术的可能成为现实。但问题的关键是,在当时的国家战略理念中,国防建设和军事现代化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也就是说,国家的发展战略没有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作出适当的调整。我们完全可以在进行事关国计民生的诸如交通、通讯、能源以及民生设施等建设的同时,大幅度增加国防建设投入。或许有人会问,在发展经济、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同时,钱从何来?事实上,假如我们仅仅把十几年来用在搞形象工程和重复建设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资金拿出来,就足以使我们的国防事业提升何止一、二个台阶!要命的是我们的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结果必然是在台独分子向我们叫号、美国公然对我们威胁时,我们除了隐忍之外,别无他法。
  二是对台独的制约我们过于依赖美国,一定程度地失去了主动权和主导权。
  台湾问题本来是中国内战的结果,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但是由于美国的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又成为中美之间的问题。事实上,如果没有美国的干涉,台湾同祖国大陆的统一或许早已实现,即使尚未实现统一,解决起来也相对简单得多、容易得多。
  在1996年台海危机到2004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就两岸关系问题受权发表声明为止的八年中,客观地说,在处理台湾问题上,中国希望借助于美国来约束和压制台独势力的发展,约束台独分子的分裂步伐,有过于依赖美国之嫌。结果如何呢?不仅台独势力在这八年中越来越壮大,台独步伐越来越快,台独行径越来越具实质性,美国同台湾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升级,军售越来越大胆,对台独的支持越来越公开、越来越有力,中国则几乎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一定程度地失去了台海问题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应该说,这是美国没有想到也是求之不得的结果。
  抛开感情色彩,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美国五十多年的交往史,除了1979至1989近十年间美国出于其对抗苏联的战略需要而对中国敌意稍轻外,美国何曾放弃过对中国的敌视?何曾把中国当作过朋友?除了觊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而不得不同中国进行经济交往外,除了需要演化中国而必须进行政治、文化交流外,美国何曾发自内心地帮助过中国、尊重过中国?美国总是不放过任何机会、试图以任何借口千方百计地给中国制造麻烦,来牵制中国的发展。事实上,台湾自始至终就是美国制约、掣肘中国的所有可出之牌中最有效、最具杀伤力的王牌。对美国而言,如果能够使台湾和平独立,这无疑是上上之策。因为这样可以不花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而达到分化、弱化和“以华制华”的战略目的,最大限度地阻遏中国的崛起。退而求其次,如果能使台湾保持不统不独的局面,也非常切合美国的战略构想,同样能够达到其牵制、遏制中国并从中渔利的目的。即便是通过武装台湾,使台湾尽可能在军力上保持同大陆接近或平衡,并最终促成两岸开战,无论结果如何,对美国依然有利。一旦两岸开战,两岸必将付出重大代价,不仅可以直接延缓中国的崛起进程,甚至一旦形成较长时间的僵持或者美国认为直接介入有利,美国就会直接把战争强加给中国,直接压制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就算美国目前在台海两岸的部分利益受损,但在台海争端中依然可以通过出售武器、牵制中国而谋求到现实经济利益和长远政治利益,只要能够达到延缓中国崛起甚至肢解中国的目的,牺牲局部和眼前利益,是符合美国的战略考量的。因此,依靠美国来帮助大陆制约台独势力的发展,无异于“投食以狼”。但是,客观地讲,在台湾问题上我们还无法剔除美国因素,无法绕开美国,无法排除美国的干扰。说到底,就是我们还没有足以震慑美国、足以让台独分子胆寒而却步的强大的军事实力。
其次,西方反华势力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国家,加深了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和恐惧,同时也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中国的安全形势远不是高枕无忧。以目前的实力来看,因为台湾、南海等问题同美国、日本这些仇华国家发生局部甚至是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并非没有。
  不管中美双方怎样强调“双边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是我们自己决不能自我麻痹更不能让对方麻痹。五十多年的历史证明,美国骨子里是反华仇华,因此反应在对华关系上,必然就会出现一系列符合其思维逻辑的事实:它不仅严格控制军事技术和装备、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以及高科技民用技术和产品流入中国,还极力阻挠其他国家(如欧盟)的对华技术出口和军售;在中国周边地区构筑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网;每当中国在台湾、南海、钓鱼岛等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表达正当的声音时,它都会对中国发出警告和威胁;公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极力庇护和支持包括XX功以及所谓的“民运人士”在内的各种反华势力对中国进行诋毁和破坏;以中国强制堕胎为理由拒绝为联合国人口发展委员会提供资金;动辄以扩散为由对中国公司实施制裁;动辄以人权、民主、自由和市场经济等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动辄拿香港、西藏、台湾问题掣肘、刁难和威胁中国,……。在诸多反华、仇华、制华和弱华行径中,最为严重的是美国不顾自己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承诺、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出售大量先进武器给台湾,暗中加强台美军事同盟关系,为台独势力撑腰打气,阻挠和破坏中国的统一进程。美国过去、现在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是中国统一的最大破坏者和最大障碍。美国这样做,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阻挠中国走向强大,尽可能地延缓中国的崛起。中国明白,美国明白,日本明白,全世界都明白,一旦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美国精心构筑的遏制和封锁中国的最为重要的战略链条――第一岛链就会轰然崩塌,整个西太平洋的战略要冲就会掌握在中国手中,中国也将因此变得更加强大。
  第三,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基础越来越雄厚、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加强国防建设,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已经具备了坚实的条件和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多年以平均越9%的速度高速增长,如今已经成为对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大国。按官方公布的数据,2003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六大经济实体。如果按照世界通行的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计算,中国经济总量的排位还要大大往前提。加上经过二十多年来人才、技术、工业基础等全方位的积累,中国已经完全具备了提升国防建设地位、调整国家发展战略的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已经顺利完成权力交接,为重新审视和调整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条件和契机。
  国家的统治集团特别是国家的领袖,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就是要引导民族走向繁荣昌盛,领导国家走向富裕强大,带领人民走向文明幸福。因此,他(们)就必须具有承集千古的胸襟,必须具有审时度势、量世而动的谋略和胆魄,必须具有惠于当世、荫及子孙的高超境界和追求,必须具有“吞日月、转乾坤”的卓越才干,必须具有“高山倾而不移、汪洋枯而不泯”的超凡意志,必须具有“掷一发而重千钧”的力量,必须具有擎天柱地的担当。因为他(们)是民众意愿的代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民族存亡兴衰之所系。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所作出的决策就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可行的。
  尽管新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掌舵中国的时间还不久,但通过果断处理“非典”疫情、大力关注民生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疾苦、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惩治腐败、加大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加快民主法制建设步伐、以我为主鲜明而坚定地捍卫国家主权和统一的意志与举措、积极有效地利用和发挥国家的影响力等种种决策和行动,已经初步昭示了以胡锦涛为首的新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集体的卓越与非凡。“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调整,毫无疑问,又是一次事关重大、影响至为深远的正确决策。
  没有安全,何来发展?没有强大的国防,如何保障国家经济建设?没有强大的军力,如何排除外部势力的破坏和干扰、遏制台独并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因此,“安全”和“发展”均非等闲,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不可偏废。纵观古今,横览中外,唯有“安全”和“发展”并重、军事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才能卓然而立、享国日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战国历经五、六百年的混乱,统一天下的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齐、楚、燕、韩、赵或魏?因为秦从立国之初走的就是一条经济发展与军事发展并重的道路,历代承袭,极少偏废,因此,注定要由他们来完成大一统的伟业。
  尽管早在1996年的台海危机时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就应该适时作出这样的调整,但今天作出,仍不失为及时和英明。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励精图治,天必成之!
  
发表于 2004-8-10 09: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发展战略出现重大调整 国防建设优先?

拭目以待!
发表于 2004-8-10 12: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国发展战略出现重大调整 国防建设优先?

我们是热血沸腾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2-25 21:01 , Processed in 0.01943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