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rfly 于 2013-5-12 17:26 编辑
好长的跟帖...
JoyShockley是个善良、乐于分享又肯专研的好孩纸;某君“穿开裆裤”的言论我也曾不止一次的遇到过;
个人觉得,包容是技术进步的关键,集百家之言,既能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也能帮到别人,而适当的争论,往往能擦出思想的火花,让认识得以升华;但带有偏见的争论,不仅不利于交流,也会在感情上伤人伤己;
看作者的一些帖子,让我不禁回想起了自己的求学生涯;
大学四年,我把绝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了兼职、销售、创业和游戏上,每到学期末,就用半个月的时间来学一个学期的课程以便应付考试。惶惶然四年,最后跌跌撞撞的进入了保研队伍。在研一的时候,为了创业,曾再次疯狂的翘课,很多课程都只是上了开堂一课和“最后一课”;
再一次创业失败后,反省过来的几年,发现模拟IC似乎是到目前为止最适合自己性格的一条路;于是,从研二开始果断放弃外面的各种机会,开始闭关。从拉扎维开始,到sansen,然后一天阅读一篇paper,专研伯克利的课程以及在eetop水,现在都为自己那段时间的毅力感到惊讶;
后来的后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毕业季,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开始做模拟IC设计;
分享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看法:
研二时开始决定学模拟IC,拉扎维是我的入门教材,花了一两个月啃完,时至今日,我都很感谢这本书,因为他让我养成了一种习惯:不要把问题复杂化,简单的表达往往更利于问题的分析;
看完拉扎维之后,觉得离真正开始IC设计还差很远,于是我跳到了sansen的教材,sansen的书让我对什么是真正的design有了感觉,接着开始调各种运放,bandgap,那个时候,sansen的书基本是我的圣经;在看sansen书的同时,开始水eetop,下载各种论文,还有伯克利的教程,尤其是伯克利的OTA设计,对我帮助很大;时至今日,都在影响着我;
我是在看完了sansen的书后才注意到grey和allen的书的,但是因为看了sansen,也就没再花功夫去细看这两本书了,给我的感觉是这两本书更严谨,也很适合初学者;
拉扎维的书比较“写意“,它给了我一种sense,一种时刻想着简化问题的sense,sansen的书内容广泛,偏向写实,从定性走向定量;而grey和allen也提醒了我,电路不能只是靠sense,推导和细节也非常重要;
所以,哪本书我都不排斥,他们给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一样都很有用;
工作之后,尤其了有了几次流片后,我对IC design又有了不同的认识,理论和silicon并不完全是同一回事,其实我也有跟作者一样排斥”spice monkey“的心理,不过经验不等于monkey;
举两个例子:
我曾经在设计一个电路的时候,问一个有二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工程师,有些地方为什么要那么设计,他告诉我,difficult to say,有些是自己在设计中不断尝试-仿真-再尝试得出来的,而有些就是自己多年的经验。我曾按照自己的理论重新design这个电路,可等我调到差不多最佳性能的时候,发现我跟他其实只是殊途同归;很多时候,一个有经验的工程师跟你讲某类型的管子该选多大尺寸,某些电路他习惯怎么做,不要认为他是”monkey“,他这样做是有他的道理的;
这和ID/Gm不是异曲同工吗?ID/Gm是为了适应工艺的发展而出来的一套简单实用的设计流程,工程师的经验不也是这样吗?如果一个老工程师一个月内要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他要是每个简单的电路都从basic开始,那他不是疯掉,就是被老板炒掉;
一个人积累的经验,他不一定能解释清楚,因为他也没那个精力,有更多的地方需要花费他的时间;他不会解释不代表他不牛;
就好像我们基于一堆理论,得到看似很牛逼又很合理的设计,但是出来的ADC就是只有10bit,老工程师说这是他多年的经验,但就是能达到12bit,那到底是谁牛呢?至少,老板肯定认为老工程师牛,至少,该加薪的是老工程师;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次流片回来,我们的芯片比较器工作不对,totally wrong,当时候我们看了好久都无法解释,最后,我们一个有丰富经验的leader从版图里面找到了一个寄生的NPN在某个条件下会让比较器无法正确工作;
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电路如何design的理论固然很重要,但是这些离silicon还很远,我们需要考虑的不只是电路上能否工作,如何优化,还有很多需要经验来判断这样做会不会在silicon上有问题,如果不是经验和教训,很难想象一个只是理论基础很好的designer能够不凭经验就能预先知道silicon上会出现某个问题;
我想说:不要只是做monkey,但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不用做monkey,生活中就是有这么多的折中,模拟是个trade off,而要不要做monkey,也是个trade off;
另外,不要瞧不起经验,经验比学好一个理论更难得,它往往是一些血的代价;
关于”模拟值几个钱“,我倒觉得还不如多问问”自己值几个钱“,如果能力不行,再牛逼的行业,也是值不了几个钱的;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至于倚老卖老的人,就由他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