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17996|回复: 29

电流比较器的设计中的一个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 14: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katherinezhang 于 2009-12-1 14:39 编辑

current comp.bmp
如上图所示, 为一个简化的电流比较器来完成过温保护的功能.对镜像管MN1和MN2的设计有些疑惑:按照电流镜设计的原理是选择尽量大的过驱动电压,但是从一些电路上看到的尺寸都是非常大,管子都是工作在亚阈值区,过驱动只有20mv. 请各位大虾们指点迷津!谢谢.
发表于 2009-12-2 08: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其实是比较器的输入端.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09: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2-2 15: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一般也是这样design的。
目的就是要使MN1和MN2的Gm最大化和mismatch最小化。
从loop的角度分析,gain 为GmN1、2*rdsP,BW即与GmN1、2成正比。
从function的角度分析,理想是希望Vgsn1=Vgsn2,但n1和n2的mismatch就引入了system offset。
另外的offset来自于mirror current的mismatch,但如果n1和n2的Gm非常大,就可以减小这个mismatch的影响。
发表于 2009-12-2 22: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4# jeff_zx

楼上正解,为了获得更大的gm,从而获得更大的增益,一般会把MN1和MN2做得比较大,且做匹配。
不过更实用的做法是用ptat电流和vbe进行比较,这样才能防止模型在高温时的不准确哦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3: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一般也是这样design的。
目的就是要使MN1和MN2的Gm最大化和mismatch最小化。
从loop的角度分析,gain 为GmN1、2*rdsP,BW即与GmN1、2成正比。
从function的角度分析,理想是希望Vgsn1=Vgsn2,但n1和n2的m ...
jeff_zx 发表于 2009-12-2 15:41



谢谢你的指教!
不过我还有些疑问:
1)MN1and MN2的gm不可能无限制的大,工作状态肯定是亚阈值区的,那overdrive电压要留多少呢?根据gray书上讲到的,最好取大于2n*Vt=78mV。
2)“如果n1和n2的Gm非常大,就可以减小这个mismatch的影响”不是太理解
发表于 2009-12-3 22: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指教!
不过我还有些疑问:
1)MN1and MN2的gm不可能无限制的大,工作状态肯定是亚阈值区的,那overdrive电压要留多少呢?根据gray书上讲到的,最好取大于2n*Vt=78mV。
2)“如果n1和n2的Gm非常大,就可以减 ...
katherinezhang 发表于 2009-12-3 13:56


1、我的理解,亚阈区不是不好,一般避免的是因为现有的bsim model的亚阈区表征不准,但我的经验和听到的一些说法,都是认为亚阈区电流的表征是比较准确的,但rout很差。参数的选择更多的是你能够接受的offset的大小,一般用工艺的典型值除以wl积的开放和你comp的delay
2、我是针对vgs相等的要求来说的,对于同等电流,w/l越大,所需的vgs就越小
发表于 2009-12-4 00: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学问了
发表于 2009-12-4 11: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域值区的MOS是一个工作在弱反型的状态, 弱反型还能获得最大的增益?这个时候的Id方程都不对了,还按照老办法去算gm? 所以MN1和MN2肯定不应该是亚阈值的,而应该是有一个临界饱和状态才对,因为你这样
ID=1/2 μCox(W/L)(VOD)^2*(1+λVds), 你这样才能利用上面的电流竟使MN2的VDS变化从而驱动你的MP3管子,可见沟长对你的电路很有影响呢
发表于 2009-12-4 13: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域值区的MOS是一个工作在弱反型的状态, 弱反型还能获得最大的增益?这个时候的Id方程都不对了,还按照老办法去算gm? 所以MN1和MN2肯定不应该是亚阈值的,而应该是有一个临界饱和状态才对,因为你这样
ID=1/2 μCox(W/ ...
chenxinweihai 发表于 2009-12-4 11:23


有道理
我对于这个状态的深层原理没有深究过,在design时,主要还是靠经验和simulatio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11-24 15:42 , Processed in 0.03293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