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58309|回复: 112

[资料] 如何学习模拟电路 to be an analog engineer(四个部分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 22: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众所周知,模拟电路难学,以最普遍的晶体管来说,我们分析它的时候必须首先分析直流偏置,其次在分析交流输出电压。可以说,确定工作点就是一项相当麻烦的工作(实际中来说),晶体管的参数多、参数的离散性也较大。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模拟电路构建了电子行业的基础,至今为止,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如此高的水平。但如果我们观察各种电子电路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电子技术都离不开放大技术。即使是数字芯片内部,其基本单元都是互补型源极接地放大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的重要性时不我待。
  模拟电路再怎么说,关键的是多学多做,做出片子就自然懂得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了。这里就主要谈谈学习模拟电路要求的四个知识部分,要成为模拟电路的设计者,我们必须掌握其最基本的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晶体管元件的设计    它是指半导体工程学方面的知识,任何设计的IC芯片都将最终回归于它,一般都是从薛定谔波动方程式开始引出的(比较复杂),但与实际具体设计电路直接联系不大,而我们又不能缺少这部分,是理论基础。
  (2)晶体管电路的设计     要从事模拟电路设计事实上必须掌握晶体管电路的基本知识,推荐一边学习一边实验、仿真,PSPICE之类的都可以,通一个就行,同时要注意多想多动手。时间长了自然能掌握晶体管电路的设计技术,这里面的学习,我们就开始掌握经验。晶体管、FET是构建整个电路的基础,这里学通了,诸多IC的原理图就很直观了。
  (3)功能模块的设计   功能模块主要以各种各样的运放为基础,包括AD、 DA、PLL、稳压源等等,它们都主要是由晶体管构成的,功能模块设计工程中都会将元器件适当的理想化。这部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都是从这里开始学习模拟电路,这部分相对来说比较易懂,也是模拟电路学习的切入点。
  (4)系统设计   这部分就需要相当的高度,需要虑方方面面。
  其实,说实在的,真正做过一两块片子就差不多能通大半部分。 关键是试验、动手。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3: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模拟电路是我国未来集成电路发展的切入点

最近报章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们一系列关系集成电路发展的文章。文章全面深刻,言之切切,反映了他们对集成电路不解情结:中国一定要发展集成电路。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关键性的重要产业。我国面对新经济的兴起和国际竞争新格局,必须建立起自已强大的集成电路产业,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发展集成电路,有认识经济、技术、市场等种种问题,同时还有一个切入点问题。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以前曾有人主张搞ASIC,今日又有人强调CPU,愚意却以为中国发展集成电路,是否可从模拟电路切入,理由凡四:

  1、 应用广泛:不管数字电路今后如何发展,但电子设备与自然界的接口,无论前端后端都绝对不可没有模拟电路。模拟电路以放大器为基础,并包括A/D、D/A转换器,电源方面的稳压器、充电器和DC/DC变换器等,在通信、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甚至汽车领域都有大量应用。

  2、 市场很大:据WSTS报道,1999年世界模拟电路市场为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1%,2000年估计可续增17%,达248亿美元,在1998~2002年间将以每年14.2%的速度增长,届时将达325亿美元,在整个半导体市场上的份额还保持在15%左右。当以DRAM为主的存储器1996年和1998年两遭重挫,1998年数字逻辑电路也滑坡12%之际,模拟电路仅略跌4%。可见,模拟电路始终维持着一种稳好增长的态势,是以大有可为。

  3、 发展大势:纵观世界集成电路发展过程,它已经历了DRAM、CPU两次浪潮,目前以TI为先驱,正掀起基于DSP和模拟电路的第三次浪潮。据TI提供资料,世界半导体工业发展到2009年,模拟电路在各类产品中将仅次于DSP而居第二位,销售值近800亿美元,占半导体销售总值14%,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比重。

  4、 优势所在:有人说过,现在中国开发的新电子产品,往往是中国的外壳,外国的内容。数来数去,只有某些软件如排版软件、财务软件等才具有中国的特色。模拟电路设计的自动化大大低于数字电路,国内外都认为它的设计是一种艺术(art),而且国外正喊缺少人才。模拟电路可谓集成电路中的“软”电路,正好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曾经大搞DRAM的日本厂商已在转产,唯有韩国三星坚持着;CPU Intel独揽世界市场80%,与之较劲的AMD虽有进展,可甚为艰难,Cyrix更已不得不卖身投靠别的公司。参入这两个领域均非易事。我们做是要做,难有大作为;而模拟电路我们还有很多空白,既有市场,又有优势,何乐而不为呢?!

模拟集成电路的发展是基于以下几个前提
1。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设计软件,设计人员,还是实验验证,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保证。国内有很多学校在研究模拟电路,但是有了想法后没有钱流水,或多次流水。计算机模拟结果最终不能成为高水平的成果。
2。长期的经验积累。模拟IC不比数字,姜是老的辣。在这方面,国内的模拟IC设计经验没有多少积累,也没有机会积累。
3。专业人才的培养。模拟电路要求的基础知识和经验比数字多的多,在现在的形势下,国内的优秀人才都转向挣钱快的数字或出国寻求更挣钱的工作,发展成为空话。
4。工业界的投入。世界领先的模拟电路都是以工业界的投入为主导的,这又是基于工业界有着世界领先的产品和意识。试问在中国有几家世界领先的电子企业。就是有,它们的产品意识是世界领先的吗。
建议
中国应该发展模拟集成电路软件,特别是自动设计软件,使模拟集成电路不再成为ART。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3: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州仪器模拟电路设计

“如果设计一个DSP,可能需要三四百人的团队,而对于一个模拟产品,则可能只要两
三个人。”

  “模拟设计工程师要依靠多年的经验,设计出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成功的模拟设计‘大师’大多也是头发花白了。”
  提及“模拟电路”,德州仪器高性能模拟产品高级副总裁Gregg Lowe可以一下子说出很多“模拟比DSP更像艺术”的理由。
  然而,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究竟能否大众化?且让我们听听两者兼具的德州仪器说法:
  1. 与当今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相比,模拟技术的无可替代的优势是什么?
  
  电子产品向数字化方向快速发展,也给模拟产品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现今的电子产品中,模拟产品几乎无处不在。在数字化产品中,模拟电路和器件往往扮演着数字信号和真实世界信号之间的转换角色,是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件。

  根据世界半导贸易统计协会(WSTS)的数据显示,全球模拟组件市场2007年拥有高达366亿美元的规模,预计在2008年成长至410亿美元。

  2. 模拟电路技术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模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经验和时间的积累,相对数字技术设计的门槛比较高,TI模拟产品高级副总裁Gregg Lowe曾说过,模拟技术入门很难,模拟电路设计需要的是更多的经验,因此,模拟电路的设计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它更像是一门艺术。

  3. 目前最流行的模拟技术是什么?未来,模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将会面临哪些挑战?
  
  纵观模拟技术和器件的发展,全球各大公司在推出标准产品的基础上,都在高速、高精度、低功耗方面投入大额资金进行研发。

  4. 与过去相比,目前模拟技术最突出应用领域有哪些?为什么?未来,这些应用领域是否会有拓展?都有哪些?为什么?
  
  以广受关注的2008北京奥运会为例,从比赛会场中的大型视频广告牌、视频监控系统、LED记分板、医疗设备、交通运输系统,到高清电视(HDTV)等,都涵盖了包括LED驱动芯片、音/视频解码器、信号转换器、频率发生器、直流转换控制器、以及电流感测等多种模拟IC 。除此之外,在工业应用,以及基站设备,模拟也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5. 在这些应用领域中模拟技术将会如何发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TI将主力开拓哪些应用领域?
  
  针对这些应用,TI拥有领先的模拟技术。为了进一步巩固TI在模拟IC技术和市场的地位,近几年,TI并购了多家模拟公司。目前,TI不仅拥有一支强大的现场模拟专家队伍,而且可提供创新的、可覆盖不同应用领域的多种模拟产品。特别是电源管理、数据转换器、放大器、低功耗射频、以及接口等技术,近几年来在业界都有出色的表现。在模拟工艺技术上也有独树一帜的领先的工艺处理技术。
  
  TI现在正积极扩展新兴领域的模拟商机,推动基于更先进的技术与创新理念的产品开发,能够更好地满足迅速成长的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计算机与工业等领域的应用需求。这些领域都具有强大的成长潜力。

  6. 有评论称,TI已经完成了“DSP公司”转变成一个“模拟公司”,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TI在模拟电路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是什么?
  
  DSP与高性能模拟器件是帮助TI在半导体行业获得成功的两大利器。TI一直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技术解决放案,以及完善的支持服务,不论是模拟还是DSP都是我们基于客户需求,所提供的创新技术。

  高性能模拟芯片是德州仪器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2007年高性能模拟芯片的总市场容量已达到近400亿美元。iSuppli的数据显示,德州仪器在总体模拟、放大器、稳压器/电压基准、逻辑器件、和微控制器等市场都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近年来德州仪器在高速、高压及低功耗模拟市场上的增长率有目共睹。随着消费性电子及无线通讯产品对模拟IC的需求持续增加,德州仪器在模拟产品的优势也将更加显著。

  此外,德州仪器在全球数字信号处理器占据半壁江山,稳居第一的位置。随着市场的发展,我们认为DSP的观念应该更加广泛,德州仪器推崇广义的DSP概念,也就是数字信号处理,达芬奇的DM355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DM355拥有业界领先的性能,集成了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内核、ARM处理器以及视频加速协处理器,使视频开发商能够基于其参考设计,迅速开发客制化的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市。同时无线技术仍然扮演TI业务中很重要的角色,手机多媒体功能将是目前及未来手机功能中不可或缺的功能,此外,低价手机市场也一直是产业关注的焦点。这两个方向也都时TI无线技术的强项,OMAP家族以及eCosto都是广受业界推崇并广泛采用的领导技术。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3: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模拟电路的境界

复旦攻读微电子专业模拟芯片设计方向研究生开始到现在五年工作经验,已经整整八年了,其间聆听过很多国内外专家的指点。最近,应朋友之邀,写一点心得体会和大家共享。
我记得本科刚毕业时,由于本人打算研究传感器的,后来阴差阳错进了复旦逸夫楼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研究生。现在想来这个实验室名字大有深意,只是当时惘然。

电路和系统,看上去是两个概念, 两个层次。 我同学有读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方向研究生的,那时候知道他们是“系统”的, 而我们呢,是做模拟“电路”设计的,自然要偏向电路。而模拟芯片设计初学者对奇思淫巧的电路总是很崇拜,尤其是这个领域的最权威的杂志JSSC (IEEE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ircuits), 以前非常喜欢看, 当时立志看完近二十年的文章,打通奇经八脉,总是憧憬啥时候咱也灌水一篇, 那时候国内在此杂志发的文章凤毛麟角, 就是在国外读博士,能够在上面发一篇也属优秀了。

读研时,我导师是郑增钰教授,李联老师当时已经退休,逸夫楼邀请李老师每个礼拜过来指导。郑老师治学严谨,女中豪杰。李老师在模拟电路方面属于国内先驱人物,现在在很多公司被聘请为专家或顾问。 李老师在87年写的一本(运算放大器设计);即使现在看来也是经典之作。李老师和郑老师是同班同学,所以很要好,我自然相对于我同学能够幸运地得到李老师的指点。

李老师和郑老师给我的培养方案是:先从运算放大器学起。所以我记得我刚开始从小电流源开始设计。那时候感觉设计就是靠仿真调整参数。但是我却永远记住了李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运放是基础,运放设计弄好了,其他的也就容易了。当时不大理解,我同学的课题都是AD/DA,锁相环等“高端”的东东,而李老师和郑老师却要我做“原始”的模块,我仅有的在(固体电子学) (国内的垃圾杂志)发过的一篇论文就是轨到轨(rail-to-rail)放大器。 做的过程中很郁闷,非常羡慕我同学的项目,但是感觉李老师和郑老师讲的总有他们道理,所以我就专门看JSSC运放方面的文章,基本上近20多年的全看了。

当时以为很懂这个了,后来工作后才发现其实还没懂。 所谓懂,是要真正融会贯通,否则塞在脑袋里的知识再多,也是死的。但是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路的基石,只有根基扎实方能枝繁叶茂,两位老师的良苦用心工作以后才明白。总的来说,在复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郑老师的严谨治学之风和李老师的这句话。

硕士毕业,去找工作,当时有几个offer。 我师兄孙立平, 李老师的关门弟子,推荐我去新涛科技,他说里面有个常仲元,鲁汶天主教大学博士,很厉害。我听从师兄建议就去了。新涛当时已经被IDT以8500万美金收购了,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的芯片公司。面试我的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总经理Howard. C. Yang(杨崇和)。 Howard是Oregon State University 的博士,锁相环专家。面试时他当时要我画了一个两级放大器带Miller补偿的, 我很熟练。他说你面有个零点,我很奇怪,从没听过,云里雾里,后来才知道这个是Howard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来的, 等效模型中有个电阻,他自己命名为杨氏电阻。 当时出于礼貌,不断点头。不过他们还是很满意,反正就这样进去了。我呢,面试的惟一的遗憾是没见到常仲元, 大概他出差了。

进入新涛后,下了决心准备术业有专攻。因为本科和研究生时喜欢物理,数学和哲学,花了些精力在这些上面。工作后就得真刀真枪的干了。每天上班仿真之余和下班后,就狂看英文原版书。第一本就是现在流行的Razavi的那本书。读了三遍。感觉大有收获。那时候在新涛,初生牛犊不怕虎,应该来说,我还是做得很出色的,因此得到常总的赏识,被他评价为公司内最有potential的人。偶尔常总会过来指点一把,别人很羡慕。其实我就记住了常总有次聊天时给我讲的心得, 他大意是说做模拟电路设计有三个境界:第一是会手算,意思是说pensile-to-paper, 电路其实应该手算的,仿真只是证明手算的结果。第二是,算后要思考,把电路变成一个直观的东西。 第三就是创造电路。

我大体上按照这三部曲进行的。Razavi的那本书后面的习题我仔细算了。公司的项目中,我也力图首先以手算为主, 放大器的那些参数,都是首先计算再和仿真结果对比。久而久之,我手计算的能力大大提高,一些小信号分析计算,感觉非常顺手。这里讲一个小插曲,有一次在一个项目中,一个保护回路AC仿真总不稳定, 调来调去,总不行,这儿加电容,那儿加电阻,试了几下都不行,就找常总了。因为这个回路很大,所以感觉是瞎子摸象。常总一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摆平了, 他仔细看了,然后就导出一个公式,找出了主极点和带宽表达式。通过这件事,我对常总佩服得五体投地, 同时也知道直观的威力。所以后来看书时,都会仔细推导书中的公式,然后再直观思考信号流, 不直观不罢手。一年多下来, 对放大器终于能够透彻理解了,感觉学通了, 通之后发现一通百通。最后总结:放大器有两个难点,一个是频率响应,一个是反馈。

其实所谓电路直观,就是用从反馈的角度来思考电路。每次分析了一些书上或者JSSC上的“怪异”电路后,都会感叹:反馈呀,反馈!然后把分析的心得写在paper上面。

学通一个领域后再学其他相关领域会有某种“加速”作用。 常总的方式是每次做一个新项目时,让下面人先研究研究。我在离开新涛前,做了一个锁相环。 我以前没做过,然后就把我同学的硕士论文,以及书和很多paper弄来研究,研究了一个半月,常总过来问我:锁相环的3dB带宽弄懂了吧? 我笑答:早就弄懂了。

我强大的运放的频率响应知识用在锁相环上,小菜了。我这时已经去研究高深的相位噪声和jitter了。之后不久,一份30多页的英文研究报告发出来,常总大加赞赏!。 后来在COMMIT时,有个项目是修改一个RF Transceiver芯片, 使之从WCDMA到TD-SCDMA。里面有个基带模拟滤波器。我以前从没接触过滤波器,就花了两个月时间,看了三本英文原版书,第一本有900多页,和N多paper, 一下子对整个滤波器领域,开关电容的,GmC的,Active RC的都懂了。提出修改方案时, 由于我运放根基扎实,看文章时对于滤波器信号流很容易懂,所以很短时间就能一个人提出芯片电路原理分析和修改方案。最后报告写出来(也是我的又一个得意之作),送给TI. TI那边对这边一下子肃然起敬,Conference call时, 他们首先说这份报告是“Great job!”,我英文没听懂,Julian对我夸大拇指,说“他们对你评价很高呢”。后来去Dallas, TI那边对我们很尊敬, 我做报告时,很多人来听。总之,现在知道,凡事情,基础很重要,基础扎实学其他的很容易切入, 并且越学越快。

我是02年 11月去的COMMIT,当时面试我的也是我现在公司老板Julian。 Julian问我:你觉得SOC (system on chip)设计的环节在哪儿? 我说:应该是模拟电路吧,这个比较难一些。Julian说错了,是系统。我当时很不以为然, 觉得模拟电路工程师应该花精力在分析和设计电路上。 Julian后来自己run了现在这公司On-Bright,把我也带来, 同时也从TI拉了两个,有一个是方博士。我呢,给Julian推荐了朱博士。这一两年,我和朱博士对方博士佩服得五体投地。方博士是TI***里面的顶级高手, 做产品能力超强。On-Bright现在做电源芯片,我和朱博士做了近两年,知道了系统的重要性。

芯片设计最终一定要走向系统, 这个是芯片设计的第四重境界。电路如同砖瓦,系统如同大厦。芯片设计工程师一定要从系统角度考虑问题,否则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电源芯片中,放大器,比较器都是最最普通的, 其难点在于对系统的透彻理解。在On-Bright,我真正见识了做产品,从定义到设计,再到debug, 芯片测试和系统测试,最后到RTP (release to production)。 Julian把TI的先进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方式引入On-Bright,我和朱博士算是大开眼界,也知道了做产品的艰辛。

产品和学术是两片天地,学术可以天马行空,做出一个样品就OK了。产品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工作,N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3: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模拟电路设计经验总结

模拟电路的设计是工程师们最头疼、但也是最致命的设计部分,尽管目前数字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非常迅猛,但是模拟电路的设计仍是不可避免的,有时也是数字电路无法取代的,例如 RF 射频电路的设计!这里将模拟电路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有些纯属经验之谈,还望大家多多补充、多多批评指正!...

      (1)为了获得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反馈电路,通常要求在反馈环外面使用一个小电阻或扼流圈给容性负载提供一个缓冲.
      (2)积分反馈电路通常需要一个小电阻(约 560 欧)与每个大于 10pF 的积分电容串联.
      (3)在反馈环外不要使用主动电路进行滤波或控制 EMC 的 RF 带宽,而只能使用被动元件(最好为 RC 电路).仅仅在运放的开环增益比闭环增益大的频率下,积分反馈方法才有效.在更高的频率下,积分电路不能控制频率响应.
      (4)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线性电路,所有连接必须使用被动滤波器或其他抑制方法(如光电隔离)进行保护.
      (5)使用 EMC 滤波器,并且与 IC 相关的滤波器都应该和本地的 0V 参考平面连接.
      (6)在外部电缆的连接处应该放置输入输出滤波器,任何在没有屏蔽系统内部的导线连接处都需要滤波,因为存在天线效应.另外,在具有数字信号处理或开关模式的变换器的屏蔽系统内部的导线连接处也需要滤波.
      (7)在模拟 IC 的电源和地参考引脚需要高质量的 RF 去耦,这一点与数字 IC 一样.但是模拟 IC 通常需要低频的电源去耦,因为模拟元件的电源噪声抑制比(PSRR)在高于 1KHz 后增加很少.在每个运放、比较器和数据转换器的模拟电源走线上都应该使用 RC 或 LC 滤波.电源滤波器的拐角频率应该对器件的 PSRR 拐角频率和斜率进行补偿,从而在整个工作频率范围内获得所期望的 PSRR .
      (8)对于高速模拟信号,根据其连接长度和通信的最高频率,传输线技术是必需的.即使是低频信号,使用传输线技术也可以改善其抗干扰性,但是没有正确匹配的传输线将会产生天线效应.
      (9)避免使用高阻抗的输入或输出,它们对于电场是非常敏感的.
      (10)由于大部分的辐射是由共模电压和电流产生的,并且因为大部分环境的电磁干扰都是共模问题产生的,因此在模拟电路中使用平衡的发送和接收(差分模式)技术将具有很好的 EMC 效果,而且可以减少串扰.平衡电路(差分电路)驱动不会使用 0V 参考系统作为返回电流回路,因此可以避免大的电流环路,从而减少 RF 辐射.
      (11)比较器必须具有滞后(正反馈),以防止因为噪声和干扰而产生的错误的输出变换,也可以防止在断路点产生振荡.不要使用比需要速度更快的比较器(将 dV/dt 保持在满足要求的范围内,尽可能低).
      (12)有些模拟 IC 本身对射频场特别敏感,因此常常需要使用一个安装在 PCB 上,并且与 PCB 的地平面相连接的小金属屏蔽盒,对这样的模拟元件进行屏蔽.注意,要保证其散热条件.
发表于 2009-8-3 20: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把这些颇有影响的帖子全总结到了一起,很好。

谢谢
发表于 2009-8-3 22: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啊,想我还是迷途中的一只羔羊呢
发表于 2009-8-4 02: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学习模拟射频电路近两年了,还是发现没怎么入门
发表于 2009-8-4 08: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心了
发表于 2009-8-4 09: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1-11 21:58 , Processed in 0.03455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