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20 14: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angshao 于 2007-12-20 13:22 发表
我好象有点明白了,两级运放的AC应该分做相对低频和高频两段曲线来分析,这两段曲线应该对应不同的电路简化模型,
低频的用miller效应来分析,而这种计算方法只对主极点(低频)最有效
而高频段应该将miller电容视 ...
我与你的看法非常相似!
换种角度看,如果把运放两级分开来看,首先只观察第一级:在较低频段,第二级增益为A2(0),则等效到第一级输出的miller等效值近似为Cc*A2(0),产生极点1/(ro1*Cc*A2(0)),
但如果频率增高使得第二级增益下降,但因为miller等效定理在任何时候都是成立的,只不过此时随着频率的增高等效系数A2(S)是下降的,第一级的输出极点位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则主极点位置实际上是频率的函数1/(ro1*Cc*A2(S)),这是一个迭代关系,孤立来看第一级,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单极点系统。高频处第二级miller电容短路,实际上此时第二级增益已很小,等效到第一级的大电容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第一级输出极点1/(ro1*CL1),第二级极点为gm/CL2。
此时若有高频信号输入,仍然经历两次衰减,达到40db/dec。不知道这种想法是否合理?
[ 本帖最后由 forestm 于 2007-12-20 15:0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