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上来猜测‘100000,然后CDAC建立之后,比较器再开始第一次比较的做法明显是针对单端结构,对于全差分结构,采样结束以后比较器差分输入可以直接进行第一次比较,为啥还要去猜?
正是因为采样结束就可以比较,所以对于10Bit SAR 而言,比较器虽然需要比较10次,但是只需要9个电容。最后一次比完结果不用反馈到CDAC嘛。
先猜1的结构本身会带来很多问题,猜1的过程会设计电容的电荷分配问题,如果MSB电容存在mismatch,那么MSB这一步就会带来非线性,而且是bottleneck。对于全差分结构的上来就比较,只要采样误差可忽略,第一次比较器完全不会带来误差,你的DNL的最差情况将会出现在次高位,即MSB-1 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