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2656|回复: 0

何时梦圆诺贝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11 08: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何时梦圆诺贝尔?
2003年10月11日01:17:50  
   
<新闻背景>:2003年度诺贝尔奖所有自然科学的奖项全部公布。从已经公布的获奖名单来看,今年大多数诺贝尔奖主要被西方国家的研究人员获得。虽然有几次同诺奖擦肩而过的经历,但中国科学家却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当我们在为这种现状焦虑的时候,甚或乐观地说我们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反思。发表评论>> 

北京晨报 :中国科学家“擦肩”诺贝尔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认为:“制约我们获诺奖的关键因素在于,我们缺乏创新精神。有人提出我们的科技条件比不上人家,但是手段上的差距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思路。有的科研人员总认为自己与国外有差距,对一些新想法总不敢放手去做。特别是有的决策者缺乏创新精神,对自己的实力有所怀疑,凡事都跟在他人后面,使得我们失去了很多突破的机会。因此,要改变我们与诺奖无缘的现状,更新科研工作观念是关键。” >>>  发表评论>>

中青在线 :看看,诺贝尔奖把我们烧成什么样了
  诺贝尔奖已经把中国人弄到神经兮兮的。往者不论,且说今年,先是传王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最近媒体又在炒中科院唐孝威与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擦肩而过”。大意讲,唐孝威1979年曾在德国的丁肇中实验小组与日本物理学家小柴昌俊共事,两人各自回国后,相约进行有关高能粒子的合作研究。中方由于经费问题最终放弃,小柴却因此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所谓“擦肩而过”的说法,即源于此。错过机会,当然要反思。反思的结果是:体制王八蛋;外行领导内行;科研经费大权操于行政干部之手。只不过这一竿子打得够远,一直打到二十多年前。>>>    发表评论>> 

南方网:“诺贝尔”能培养出来吗?
  诺贝尔奖强调要有独创性,要与众不同,要有创新精神,统一的、制式的、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难以培养这种精神。
  国人盼望得诺贝尔奖的心情之急切,恐怕要称世界第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至今还与诺贝尔奖无缘,实在让人尴尬。方方面面都很着急,但“临渊羡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说干就干,据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计划招生3500人,将从中选出40名尖子生进入一个被称为“诺贝尔班”进行特殊培养,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院士或知名学者作指导教师。目的是培养出院士级别的高级人才,同时希望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能从这些人才中产生。>>>  发表评论>> 
网易:何时梦圆诺贝尔?
      据说中国人跟诺贝尔奖擦肩而过N次了,这不用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看国脚们临门一脚射丢N次不也冲出了亚洲吗?国人做事努力些、思想放开些,诺贝尔奖想来不会遥不可及。>>>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
Destory19821105:诺贝尔奖只是一个奖而已,是外国人的一个游戏罢了,中国的科学家应该在我们伟大的国家里领国家的一些奖项,其实我们应该提高我们国家的一些奖项的含金量,我提议设一个国家的最高奖\"珠穆朗玛\"奖,包含向诺贝尔下设的那些小分支艺术.文学科技.等等一年一次,这样我们可以引导我们国家的各个方面走向辉煌!!!!!!!!!!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特别是有的决策者缺乏创新精神,决策者缺乏创新精神,绝对制约科研创新工作的发展,申报立项都通不过,根本谈不上科研创新。所以,诺贝尔奖只是一种奢望。发表评论>> 
  
xiajiahua18:中国足球扶不起的啊斗,那是他们不努力,而很悲哀的是我们社会的教育制度,恐怕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青少年多深有体会这样的教育制度只会培养书呆子,而不是诺贝尔奖得者。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走,路漫漫兮。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2-24 02:18 , Processed in 0.01571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