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41626|回复: 7

新海归的新定位:精英光环不再 “嫁接”是优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2 06: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标题: 新海归的新定位:精英光环不再 “嫁接”是优势 (372 reads)      时间: 2006-2-18 周六, 下午2:03     

作者:lenh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新海归的新定位:精英光环不再 “嫁接”是优势
来源: 美国中文在线  


曾几何时,人们把“海归”与“精英”相提并论,“精英”不都是海归,而“海归”则一定是精英。随着自费留学生大批学成归国,一个新的群体悄然诞生。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面临着怎样的喜悦和烦恼?有人叫他们新“海归”。一个由新“海归”们自发成立的“海归俱乐部”不久前在京城露面,其宗旨是为刚刚回国的“海归”提供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的帮助。这个新海归俱乐部的成立其实隐含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客观现实把握的无奈,对本土环境不能尽快融入的苦恼等。 

所谓新“海归”,其实并不仅指这两年新回来的“海归”,主要的含义是他们不同于国家公派或拿奖学金留学、学成后回国的“海归”。他们以自费出国留学为主,有的出去时年龄还很小,不管是拿到学士还是硕士文凭,或者是在国外上的语言培训学校,一般都没有工作经历。这样他们在回国求职过程中,基本上感受不到被“青睐”,相反,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屈就”的岗位,工作起来并不开心。2005年10月,一个周末的下午,在北京月坛附近的一个酒吧内,几十名年龄约23~30岁左右的年轻“海归”们聚集到了一起,在庆祝海归俱乐部成立的同时,筹办着他们回国后的第一个年度酒会。据介绍,这个自发的俱乐部半年前就开始筹备活动,当时的情况是刚刚回国的“海归”对国内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也有部分“海归”从外地到北京,在北京少有亲戚和朋友,导致了他们在工作上的不适应和社交上的郁郁寡欢。当初,产生成立俱乐部的想法时还是基于受挫,用一些新“海归”们的说法是,“我们当时成立海归俱乐部是针对欧美同学会,这个半官方的组织只吸纳优秀的‘海归’,办事效率极低,更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所以,我们要成立自己的俱乐部。最初我们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一部分‘海归’,也通过5460网和chinaren校友网找到一部分海归,在2005年8月,正式开始海归俱乐部的活动。”对于这个新组织的发展,海归俱乐部负责人王国伟表示:我们通过做活动,同时在相关的网络上刊登我们活动的信息和俱乐部的介绍,让更多的海外留学人员了解海归俱乐部,俱乐部的会员迅速增加。但是,毕竟一次活动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几个人,为了提高沟通的效率,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我们又正式开通了俱乐部的BBS,通过活动和大家的口碑相传,截至目前已有1300名会员。随着会员的不断加入,为了满足会员越来越多的多样化需求,一个更大、更全面,基于web2.0的海归俱乐部平台已经蓄势待发了。从BBS开通前后的对比,会员的增加大约是10倍,相信这次网站的开通,我们的会员很快会达到BBS的100倍。据了解,俱乐部现有的会员的年龄结构为:25~28岁的占到80%,28~40岁的占到20%;就业情况是60%在外资企业,10%左右的在政府机构,其余多在合资企业或者自己创业,在民营企业的很少。所从事的行业以金融、法律、能源等为主。

新“海归”不再戴有“精英”光环

曾几何时,在国人的印象中,一向是把“海归”与“精英”这两个概念相提并论的,“精英”不一定都是海归,而“海归”则一定是精英。以中国人的善良和纯朴,社会对精英们自然厚爱有加,重要的岗位、优厚的待遇,这些都让“海归”精英们感动不已,他们也不负众望,在各自的领域谱写出了一篇篇报效祖国的佳话。新“海归”们的郁闷在于,当他们花完了家里为其投入的几十万人民币,以几年中每天比在国内少睡一半时间的代价,终于怀揣一纸“洋文凭”回来时,似乎社会对他们的付出和辛苦并不完全认同,他们遭遇到了以往“海归”精英们很少遇到的“回家的烦恼”。现在中关村一家IT企业工作的严小姐告诉记者:“我是高中出国读书的小留学生,在国外时我身边有很多同龄的留学生,说起来,像我这样能坚持到毕业的根本不多,即使学完,也需要靠很强的自制力的。所以,毕业后我的感受就是:总算可以回家了!回来后,我妈妈曾问我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当时想,刚回来先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吧。就说,刚开始一月能挣3000~4000就凑合吧。没想到,妈妈听了吓一跳:你知道现在国内的就业行情吗?!有单位能接收你就不错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才知道现在国内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现在的老板也是个‘海归’,正因为这样,我才有了这份工作。”同样,一位从英国留学回来没找到工作,无奈之下去做保险销售的“海归”对自己的状况很不满意,当问起他目前的感想时,他说:“只能说目前我的状态是‘良’,至于以后该如何发展,也是下一步再说的事情。”实际上,新“海归”们遇到的这种情况,与20年前的台湾地区颇为相似。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台湾经济尚不发达,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凭优异成绩取得各种奖学金出洋深造的,这些“海归”后来多成为台湾社会的中坚。到80代,台湾一跃成为富裕地区,大批人开始选择自费留学,以期“镀金”。从那时起,台湾的“海归”就不那么“吃香”了。上世纪90年代初,“海归”们大都是因为学习优秀留学出国,毕业后又在所在国工作过一段时间,对西方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理解,素质比较好,回国后面对的是国内人力资源的需求和高薪以待的岗位。但是现在,许多国家吸引留学生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入学条件宽松,文凭含金量降低,造成“海归”良莠不齐。不少小“海归”缺少真才实学,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给“海归”的价值大打折扣。海归俱乐部的负责人也承认,新“海归”们整体在专业知识上不是很强,这是用人单位对其不“感冒”的最主要的原因。部分“海归”的含金量缩水了,“精英”的光环自然不在。有人说:缩水的东西再想谋个好价钱,就不大符合市场规律了。

部分“海归”不能迅速融入社会

新“海归”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回国后不能迅速地融入社会,那就是“本土不服”。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一群人在讨论作一个新闻发布会的方案,按照组织者的要求,在无赞助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简易方式运做,即通过新闻媒体炒作来起到新闻发布会的效果。如果赞助到位,就可以声势浩大的组织活动,吸引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场的国内“土鳖”策划很快能做出配合反映,而一位海归策划公司负责人无论怎样解释还是不明白为何这样运作,可见“本土不服”的差距了。本土不服更多地表现是,由于出国前的身份为学生,甚至是中学生或是小学生,本来对社会的理解就只停留在书本上,缺少对本土文化的切身体验,出国后接受了不少国外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当回来后与国内情况不符时,很难适应,常常不知该如何是好。在网上,一位海归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经一个朋友介绍,顺利地工作了。可进公司后不顺利就接踵而来了,现在更是水深火热,处于无奈之中。一位学工程学的“海归”曾在本刊的网上调查中留言,他认为“海归”不能融入本土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心态不端正,觉得自己是“海归”就了不起,嘴上也许不承认,但是行动上却飞扬跋扈,对别人随意评头品足,看什么都不顺眼,一切都要按自己的来,明明只是个工程师却俨然老板模样到处指手画脚。还有实践能力不强,只会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处理理想化的模型,而不会处理很多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一些留学生由于无法完全融入海外社会,从而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回国后又不能回到从前的状态融入中国的社会,也形成自己的小圈子,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社交范围狭隘,难有很好的人际关系。更有甚者,还有的“海归”能力有限,又不善于与人沟通,在企业末位淘汰的机制下出局。对于造成新“海归”掉价、本土不服的原因,新“海归”自己也说:主要在于很多人都没经验,盲目地选择了出国;另外有一些是因为选择专业比较盲目。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的MBA、现任新浪网理财频道的高巍说:我认为新“海归”有三个特点:1.现在“海归”回国的数量越来多,但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诸多的新“海归”甚至有“开始深入寻常百姓身边”的趋势。从正面影响来看,为职场的国际化带来了普及的力量。2.优势不多,资历差距拉大,主要表现为年龄段的不同。3.定位。市场经济了,为雇主赚到钱是唯一标准。“海归”应放下身价,融入周围。用实干证明自己。有的海归回来放不下架子,找不到好工作,只好自己去创业,但硬着头皮创业往往会失败。

“嫁接”是新“海归”最大的优势

有关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5年里,出国留学人员的总数超过81万人,他们当中有近20万人回国。近两年,留学生年度归国人数已连续突破两万人,回国人数每年递增的幅度超过了20%。“海归”,包括新“海归”,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和左右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记者“新‘海归’优势何在”的提问,一位海归说:谈到优势,首先我们有语言优势,掌握一两门外语;其次,我们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对中西方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并且能够把它们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促使我们更容易胜任本职工作,在工作当中也更容易脱颖而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对于不同人的文化和习惯,我们的包容性就会自然的显现出来。当然,最大的优势是思维模式就不像以前那么保守,乐于挑战自我,而且现在的条件也允许新“海归”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用人单位都承认,海外留学人才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运作惯例。活跃的思维,不停顿的创造性思维,是“海归”最明显的优势。同时,在海外商业文明竞争环境影响之下,“海归”们的工作效率,意志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一般比较强。欧美同学会加拿大分会秘书长闫长明认为,新“海归”们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和潜力:网络、计算机、高科技、金融、教育及商务信息咨询服务等行业将是许多留学生施展才华的优势领域;留学生不仅掌握高科技,而且从国外带来管理经验及先进的理念;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中国企业将需要大量的国际化人才;留学生创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希望,为了提高他们的国内国际竞争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需要留学生做好参谋,广泛参与。正如物种的优化需要“嫁接”一样,经过中外文化“嫁接”与熏陶的新“海归”们,其优势会随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过来人忠告:调整心态,提升自己

“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非大城市不去”的“三不政策”曾是很多新“海归”们求职的底线。从踌躇满志到心灰意冷,也是不少新“海归”在求职过程中都经历过的。当新“海归”们在他们设定的这条拥挤的路上抱怨上不了车时,几乎所有的过来人给他们的忠告都是:调整心态,提升自己。毋庸讳言,新“海归”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指望一纸“洋文凭”就能改变命运的想法已经落伍,以新“海归”的视野,凭着对周围资讯的敏感迅速做出应对和调整,才是最重要的。从这点出发,大幅降低薪水要求,将开高薪的计划放在进单位做出业绩之后,是新“海归”们最现实的考虑。一位外企服务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说得好:“如果新‘海归’能把自己放回国内同等水平,把自身价值放在市场上衡量,先把基础打好,增值会是很快的。”应当承认,“海归”在职场中属于强势群体,绝不存在找不到位置的情况。关键在于要意识到,即使“海归”了,也不过是处在职业生涯的起跑线上,而将自身资源变为财富的道路还相当漫长。
发表于 2007-6-23 18: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靠能力吃饭!哪都一样!
发表于 2007-7-6 12: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道理啊~~~~~
发表于 2007-7-6 21: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镀金还是有好处滴!!
发表于 2007-7-13 16: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07-7-18 22: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来的基本都是
感觉上不去了
或者混不下去的
发表于 2007-9-29 15: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呵,无奈啊
发表于 2007-10-2 11: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ihuahua 于 2007-7-18 22:59 发表
回来的基本都是
感觉上不去了
或者混不下去的



也不能一概而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5-8 14:11 , Processed in 0.02884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