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移动运营商在普通城区2G和3G网络的平均站距可以满足500~600米要求。因此,在TD-LTE网络初期部署阶段,我们建议根据现有2G和3G的站址,按站间距为450米左右进行选站,按站间距550米来部署TD-LTE站点,多余的站点用于储备。网络的性能指标可以满足业务的需要。
另外在爱立信参与建设的中国移动(香港)TD-LTE网络(2.3GHz的频段)中,部署时充分利用了现有的GSM1800M的站点,站间距为500米,初期目标为实现TD-LTE网络对室外的覆盖,可以作为D频段初期部署的一个参考。 b) 室外覆盖室内的效果
室外覆盖室内的瓶颈主要是穿透损耗。根据爱立信和中国移动研究院的联合测试表明D频段的穿透损耗和其他频段(例如F频段)在浅层覆盖上没有明显区别。从爱立信在青岛试验网的测试结果看,在室外入口RSRP为-100dBm场景下,半地下商铺的室内大部分区域可以实现业务的连续覆盖:下行速率接近5Mbps,上行速率大多在150~250Kbps,具体的数据如图2所示。
与初期部署类似,我们建议本阶段在部署区域内进一步优化D频段在室外的连续覆盖,满足智能终端在室外自由接入网络。同时,我们建议在D频段宏蜂窝满足室内浅覆盖的基础上,考虑部署mRRU类站型进行补盲和有针对性地提升室内覆盖效果。
另外,由于CSFB是解决语音的主要方案,对于可能的VoLTE语音业务的引入,TD-LTE网络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局部网络优化,保证RCS(RichCommunicationServices)用户体验。例如TD-LTE无线网络还应该满足部分区域的室内深度覆盖,这样用户在深度覆盖区域的住宅内也可以比较自由地使用智能终端。
在本阶段的网络部署中,运营商需要着重考虑强化室内覆盖、提升网络容量以及提升边界速率三个问题。 a) 强化室内覆盖
利用室外站点强化室内深度覆盖有多种方式:在TD-SCDMA流量下降时,引入低频段(如F频段)或未来可分配的Refarming频段;回落到900M的EDGE上以及加密D频段的室外站点(利用初期的储备站点)等;可以根据具体的部署场景来灵活选择。考虑到D频段的覆盖能力和投资效率,用室外站来承担室内深度覆盖的比例不应该过高,也就是在深度覆盖区域内室外站的站间距可控制在500米左右。
由于D频段的带宽很大,频点很多,将会为网络优化带来极大的便利。与其他频段相比,只有D频段的多频点才能方便进行深度覆盖的优化。 b) 提升网络容量
在密集城区等初期部署的区域,由于用户比较集中,进入中期后,用户的业务量较大,会出现更多的容量需求,也就是变成TD-LTE网络的业务热点。根据爱立信的分析,当LTE用户渗透率超过10%后,20MHz带宽的TD-LTE必将会遇到扩容的问题。这时可以考虑引入第二载波,相比起缩小站间距,这种扩容方式投资省,见效快。例如韩国的LGU+已经考虑在2012年底引入多频波的LTE,以应对LTE业务的快速增长。
由于D频段的带宽很大,频点很多,将会为网络扩容带来极大的便利。与其他频段相比,只有D频段的多载波频谱容量才能从容应对TD-LTE业务持续发展。 c) 提升边界速率
采用多载波还可以降低网络负载,提升TD-LTE的边界速率,从而在与各种高性能无线网络的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推广的良机。图5展示了现网仿真得到的双载波与单载波在小区边界(5%处)下行速率的对比,可见双载波具有很大的性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