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帖子
查看: 15455|回复: 34

[讨论] 下沉帖,勿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5 14: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guang3000 于 2010-12-1 22:58 编辑

      出验证篇了!锁相环+带隙基准验证 , 锁相环验证在9楼,带隙基准验证在17楼!

    闭环极点法是以系统左平面共轭复极点到原点斜率的倒数的绝对值β来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β越大,系统就越稳定。在存在减幅振荡的时候,能较好的描述和量化系统的稳定性。

    若一个闭环系统阶跃响应出现减幅振荡,系统的闭环传输函数必然会出现左平面共轭复数根s = σ ±ωj,阶跃响应会出现一个衰减指数项,形式是 K × exp(σt) × sin(ωt) , 可以看作一个衰减的指数项乘以一个正常的sin函数。

      现在以图1的常见二级运放为例,说明如何在spectre中运用闭环极点法来分析运放的稳定性,在这里只调整电容的值来改变运放的稳定性 , 对运放进行闭环ACpole-zero分析,再print pole-zero summary就可以看到零极点了。下面先把图表公式全部列出来,然后再进行具体分析。

图1 常见二级运放.jpg
        图1 常见二级运放

############### 1 系统稳定性和闭环极点分布的对应关系 #######################

                  实数极点                              共轭复极点

左平面       单调指数减幅(稳定)         减幅震荡(可能不稳定,视情况而定)

右平面       单调指数增幅(不稳定)      增幅震荡(不稳定)



### 2 :不同的相位裕度下,系统共轭复根的分布情况和对应的阶跃响应 ##########




表2.jpg


注释:

β   :      比例因子,σ / ω 的绝对值
PM   :     相位裕度
σ    闭环极点的实部,可以由spectre仿真得到
ω    闭环极点的虚部,可以由spectre仿真得到


####################### 表3  用到的公式 ################################


公式1u(t)= K1+K2 × exp(σt) × sin(ωt) , σ是减幅震荡的衰减因子,ω 是减幅震荡的频率

公式2 ωT= 2π T是减幅震荡的周期

公式3 σ= -1 / τ , τ为时间常数


###############################################################################

    图2 PM=45度时的阶跃响应.jpg


       图2 PM=45度时的阶跃响应

图3 PM=45度时的极点分布.jpg

      图3 PM=45度时的极点分布

    首先来分析PM=45的情况,阶跃响应和闭环极点如图2和图3所示,系统出现了左平面上的共轭复根, 时域上出现了减幅振荡。肉眼能分辨的震荡包括三个上凸,两个下凹,最后一个上凸不很明显,合共2.5个振荡周期T,这可以说明什么呢? 其实一旦出现减幅振荡,理论上再过10年,振荡也不会变为0 ,但无论是考虑到噪声也好,波形软件能够到达的精度也好,减幅振荡一旦衰减到一定的程度,例如1% 就能够认为振荡消失了。可以尝试计算下经过一个振荡周期波形能衰减到多少。 这里经过的时间为t=2.5T,由公式1 和公式2 β=0.36 可得t=2.5T=2.5×0.36 ×2π×τ =5.7×τ , 就是说指数项经过5.7τ的衰减变为原来的exp(σ×5.7×τ)=0.3% ,这说明指数衰减到约0.3%后,减幅震荡就消失了。

图4 PM=60度时的阶跃响应.jpg

      图4 PM=60度时的阶跃响应

图5 PM=60度时的极点分布.jpg

       图5 PM=60度时的极点分布

    接着来看PM=60的情况(4和图5),β = 0.8 , 刚好比PM=45的β=0.36两倍稍微大一点, 这说明同样要衰减到震荡消失,例如同样经历5.7τ后衰减到0.3%PM=45的振荡周期理论上应该为PM=602.2倍。我们看图4来验证这一点,PM=60时有一个过冲的上凸和一个不明显的下凹,合共一个振荡周期,而PM=45的情况下震荡了2.5个周期。


图6 PM=67度时的阶跃响应.jpg


    图6 PM=67度时的阶跃响应


图7 PM=67度时的极点分布.jpg


图7 PM=67度时的极点分布



图8 PM=68度时的阶跃响应.jpg


               图8 PM=68度时的阶跃响应


图9 PM=68度时的极点分布.jpg



               图9 PM=68度时的极点分布

    如图8所示,在开始的半个周期内(上凸的那一段),就已经被衰减到零了,还来不及开始下半周期(下凹)的振荡。下面可以按PM=45的情况为标准,振荡刚好为0.5T的β理论上应该大概是PM=45时候的5倍,那就是0.36×5=0.18 ,PM=68的情况和图D1D2为例子,实际的β=1.45 , 说明由于其它极点的影响,振荡周期太少的话,振荡的波形变得较难辩认,这种相互间比例计算误差变大。


图10 完全没有振荡时的阶跃响应.jpg


            图10 完全没有振荡时的阶跃响应


图11 完全没有振荡时的极点分布.jpg

                 图11 完全没有振荡时的极点分布

    最后,当PM调为74时,由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闭环AC也没有了共轭复极点,对应的阶跃响应也没有了过冲和减幅振荡。

    所以产生了减幅振荡和不稳定并不是等同的,在我的理解里,稳定等同于没有振荡或者衰减得很快的减幅振荡。相位裕度和稳定性并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系统的稳定性是和闭环极点位置直接关连的。用系统开环的波特图曲线和相位裕度去推导闭环的零极点分布,去分析稳定性,能有百分百确定的结果吗?这是相位裕度的一个局限的方面.
       从表2上可以看出,对于衰减振荡,β的值越大 系统就越倾向于稳定,因为衰减因子越大,振荡衰减得越快,而振荡频率ω越高,在衰减的过程中振荡的次数就越多,就越不稳定。对于exp(σt) × sin(ωt)这个指数正弦项,假设经过5个τ的衰减,振荡消失。将σ变为原来的十倍,由于τ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所以衰减的时间也变为十分之一,衰减过程中振荡的周期次数也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假设将ω增大十倍,同样的5个τ时间内,振荡的周期次数增加到原来的十倍。所以σ和ω的值对稳定性的影响是等价的, 系统走向稳定,或者不稳定,取决于σ与ω的比值β

       在产生了减幅振荡时, β和稳定性的关系还可以从另为一个方面证明。其实这个β就是s平面极点到坐标原点斜率slope绝对值的倒数。打开拉扎维书上P458 , 15.37二型锁相环的根轨迹。在K增大时,极点沿着轨迹圆向左移动slope的绝对值不断减少,同时稳定性不断增加,这个可以从对应的P457页的波特图可以看出。给大家留个思考问题,图15.37的上半圆的曲线上升部分,σ与ω都在增加,稳定性为什么会增强?上半圆的曲线下降部分,σ与ω都在减少,稳定性为什么会继续增强?开始感到有点意思了吧。

       就像相位裕度45度和60度一样我认为,闭环系统存在左平面上的共轭复极点时,只要β=0.36就接近一般概念上的相位裕度45度的稳定性,β=0.8就接近一般概念上的相位裕度60度的稳定性, 要达到更高的稳定性,需要更高的β值。若是闭环系统不存在共轭复极点,则阶跃响应应没有过冲和减幅振荡。

      在存在减幅震荡时,这种方法对稳定性的描述是较线性的,例如一般概念上的相位裕度60度比45度要稳定,但是到底稳定多少?曲线会平滑多少?15度?相位裕度分析只能给出大概的稳定性变化方向,不能线性的量化这个稳定性。β值就可以较线性的量化这个稳定性,这里指出 ,一般概念上的PM=60(β=0.8)的稳定性约是PM=45(β=0.36)的两倍。回想起拉杂维书上提到过一般PM=45就可稳定,但考虑到工艺角等变化推荐PM=60度,那就是说,拉杂维推荐把稳定性增强一倍来适应这些工艺角等的变化。若在设计中觉得PM=60度太奢侈,可以尝试着选择β=0.6等值。

    对比表1 ,可以思考下PM=67PM=68的情况,相位裕度只差1度,但β值从1.19变化到1.45 , 和电容从1p变化到1.2p的比例基本一致,那个能更好的反映稳定性?

    还有, PM=60PM=67的阶跃波形图4和图6相差很小,相位裕度和β值却相差很多。当你设计一个运放,把运放的相位裕度改善很多,但在时域阶跃仿真的时候却发现波形变化很小,并感到迷惑的时候,查看β值可以省下你的眼力,再不用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去辨认出那些小变化。当你要在衰减振荡34次的情况下多次调节电路的稳定性,并做出阶跃检验的时候,会体会到β的好处的,那就是不用每一次仿真之后都要比较那些波形。




下面是总结三种仿真方法的优缺点


相位裕度分析      
    优点 能反映开环系统零极点,带宽,增益变化,输出阻抗等对稳定性的直接影响,对调节电路最有帮助         
    缺点 :和稳定性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 ,大多时候能行


闭环极点法        
    优点 揭示闭环系统稳定性的本质,和稳定性有完全的对应关系,能较线性地量化存在减幅震荡时的稳定性

        缺点 :      不能反映开环系统零极点,带宽,增益变化等对稳定性的直接影响
  
电路时域阶跃仿真  


    优点 最接近和最能反映真实电路的性能,包括大信号特性,和稳定性有最完全的对应关系            
       缺点 :不能反映开环系统零极点,带宽,增益变化等对稳定性的直接影响,  比较表面化,不能很好的理解仿真结果


     最后,给出闭环极点法的限制:在系统出现减幅振荡时,共轭极点要在实部绝对值最小的三个极点中的两个,即离jw轴距离最近的三个极点中的两个。

当系统出现减幅振荡时,振荡部分的波形无论在延迟时间,还是幅度上都会占据阶跃响应的主特性,在阶跃响应上清晰的表现出来,从而成为我们判断稳定性的依据,为什么不可以直接描述这个振荡呢?









发表于 2009-11-15 14: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占个座慢慢看。不知道这种方法的出处是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15: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ang3000 于 2010-4-1 12:39 编辑



这个是花了我几个星期写出来的,和大家讨论运放稳定性的帖子,写了这么多也有点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6 08: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相位裕度确实不能完全反应系统稳定性的要求,但一般做仿真的时候,除了AC以外,我们往往也会通过时域仿真来观察,经过综合比较才会得出系统是否稳定的结论。
不知道楼主这个方法是否有更严格的数学论证,不然,也是很麻烦的。最好是能像拉扎维一样,推导推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6 09: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算是跟轨迹法的一个子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6 10: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6 11: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希望楼主把文档贴到附件上,

悠心的支持中国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13: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ang3000 于 2010-4-1 12:45 编辑



   
你这个算是跟轨迹法的一个子集吗?
steve_guo_1997 发表于 2009-11-16 09:34



是的,这个想法来源于根轨迹的画法和零极点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7 02: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7 1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厉害,写了那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X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9-13 06:37 , Processed in 0.019718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