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6-10-5 21: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yShockley 于 2016-10-5 21:23 编辑
回复 1# hichip_fire
实际上,衬底永远接最低电位,设为0;这样个点S, G, D 都只能大于等于0;(我不认为razavi书中,令VB < 0, 是一个好的解释方式。)
电子的最主要的来源是源级而不是衬底 (衬底中电子是少子,源级中电子是多子,源级中的电子远远多于衬底);
首先假设S和B 都是最低0电位。
当VGS 大于某一个阈值电压 (例如:0.5V) 时 (VGS = 0.7V),电子从源级S越过势垒到达沟道;
衬底效应是指,S的电位升高到某一值(假设0.1V),当S电位升高,部分电子又会被吸引拉回到S;
这时,假设Vg保持0.7V不变,根据电荷守恒,减少的电子会被固定负电荷(P衬底)取代,耗尽层变厚;
接着,提高Vg到0.8V,使得Vgs 仍然等于0.7V (VGB = 0.8),刚才回到源级那部分电子可能再次越过势垒被拉回到沟道,
但是这时,这部分电子,会看到更多的耗尽层,会被耗尽层更排斥,所以只有部分电子会被再次拉回到沟道。
或者理解为:耗尽层变宽后,源级和耗尽层的间的势垒变高了,Vgs需要更高才能得到相同数量的电子,VTH 变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