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全国淘宝恶意差评师第一案
2012,淘宝网频频接到卖家遭遇“恶意差评师”的投诉举报。网店卖家举报的情况相似:有顾客来店里拍下商品,紧接着就有人来和卖家谈判,不管发不发货、货品是好是坏,不给钱就给差评。
2012年底,全国首例“恶意差评师”破案。11月29日,淘宝网和杭州市公安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7名“恶意差评师”犯罪嫌疑人被杭州警方抓获,整个抓捕过程历时数月。
2013年,7月3日,全国首例网络购物“恶意差评师”案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宣判。12名被告人因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刑,其中,主犯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5000元。经查明,该“恶意差评师”犯罪团伙以现年25岁的被告人杨某为首,他们在淘宝网上向某个网店卖家恶意下单,而后杨某通过QQ等聊天工具与卖家“谈判”,向卖家表示如果发货就给予差评、不发货就投诉,只有向他支付一定钱款,才同意关闭交易。
资深法律人士张强表示,虽然本案中每次涉案金额不高,但根据2011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多次敲诈勒索的,构成敲诈勒索罪。本案中,各被告人在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敲诈勒索次数均在3次以上,所以他们的行为均构成敲诈勒索罪。
”恶意差评“对淘宝卖家危害甚大:四五个差评能让其关门
有过网购经历的消费者都知道,优良的评价是一家网店吸引顾客的重要原因,购物中除了查看卖家对商品的描述,其他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是重要依据。
所谓“恶意差评”,是指买家、同行竞争者等评价人以给予中、差评的方式向网店谋取财物或其它不当利益的行为。此前,淘宝网表示,支持消费者给予合理评价的权利,但是对于“恶意差评”的行为,将联合警方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评价如此重要,当无辜地受到差评时,一些卖家自然也想方设法找人来删除差评,这样,一条灰色产业链在原本公开透明的网购评价体系中悄然而生。
“我们承诺不联系买家进行删除,先删除后付款,不成功不收费。”一家名为“卓悦删评科技”的网站声称,只要3天至5天就能删除一条评论,每删一条的标价是288元。类似的网站还有不少,部分删评网站透露,好多淘宝上信誉较高的皇冠网店会长期请他们做评价管理和维护工作,随时监视,一旦有不利评价出现便立即删除。
职业差评师受利益驱使,选定目标网店后迅速购买多件商品,待收到货后一律给予差评。当网店卖家要求其改评价时,他们会进行敲诈。“一般三钻以下的卖家,只要四五个差评就能让他关门,就算是皇冠卖家,来十个差评也会元气大伤。”淘宝网上一名卖家透露。
起底淘宝恶意差评师:灰色产业链曝光
IT商业新闻网获悉,如今职业差评师已经形成为一条灰色的产业链,且团队作战方式,分工明确:
(1)淘宝店主叫做“肉”(寻找目标、评估目标);
(2)寻找能敲诈的店主的过程,叫做“找肉吃”(围攻目标、敲诈目标);
(3)新入行的差评师通过验证的暗语通常为“求吃肉”(新手入行,壮大团队)。
找到肉之后,由谈判手去谈判,逮到肉(获得赔偿)之后,“老鸟”会把钱直接转入职业差评师的拍号支付宝中。寻找目标——评估目标——围攻目标——敲诈目标,职业差评师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捕猎”。“一单15元,每晚10单,一天就是150元,新手入行月入4500元不成问题,老鸟轻松月收入上万”,差评师内部人士如此透露道。
在此之前,淘宝网在7月初已开通了 恶拍举报 绿色通道,淘宝卖家一旦遭遇买家恶意评价等敲诈行为,可第一时间通过这个在线通道进行维权。对监控到的和卖家举报的群体恶拍订单,经核实后进行关闭交易处理,避免卖家受到损失。截至目前,淘宝通过该绿色通道共处罚了恶意买家账号3.7万个,拦截关闭了7万多笔恶意订单。不过,买卖当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仍然让消费者不满。
面对这种畸形收入模式,伤害的是大量的、无辜的淘宝店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差评师和删差评师的出现,反映了我们整个商业生态环境的问题。
有专家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由于对电子商务活动缺乏法律制约,一些交易者利用法律空白和漏洞从事网上欺诈活动,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诚信发展。在加上我国信用系统严重滞后,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诚信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失信、 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