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3361|回复: 2

[原创] 求教LC VCO的电流,电压限制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7 14: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麻烦各位大牛!
     我知道 LC-VCO中当尾电流源的电流增加到一定程度,幅度接近VDD限制时,VCO会由电流限制区进入电压限制区,幅度与电流的关系不再满足4IR/pi,电流增加带来的幅度增加不明显。我的问题是:
  
     1.为什么工作在电压限制区幅度-电流的斜率趋缓呢?我原来认为在电压限制区,尾电流瞬态有较长时间进入线性区,导致共模点与地之间的阻抗较小,使得谐振腔的Q变为QL,谐振腔Q值的恶化了幅度。但是现在我发现即使尾电流源在饱和区,和尾电流源并联的寄生电容在两倍振荡频率时一样在共模点与地之间只有几十欧姆的阻抗,也就是说尾电流源是线性区还是饱和区并不是很重要,反正共模点到地阻抗都很小——这个理解显然不正确,但我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
  
    2.电压限制区、电流限制区的转折点如何取得?
    3.如果取得了电压限制区和电流限制区的转折点,实际工作点应该选在转折点偏电流限制区还是偏电压限制区一侧?我原来认为应选在偏电流限制区,但有人认为为了克服流片中的非理想因素,应该偏到电压限制区?
    谢谢各位!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6: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大家帮忙解答
发表于 2025-3-11 09: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1:电压限制区会使尾电流管进入线性区,但是在高频下,由于寄生参数,尾电流的输出阻抗会变小,于是提出了Rtail来增加输出阻抗,降低噪声。要注意的是,要确保工作在电压限制区靠近电流限制区(根据噪声来优化尾电流),并且尾电流不能工作在线性区。
2.单边振幅靠近VDD/2时,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到振幅增长的速率随尾电流增大下降
3.偏向电压限制区,但是具体要看你的噪声,(噪声最优化点也可能不在电压限制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4-16 21:56 , Processed in 0.01586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