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继ISSCC 2012发表16核处理器成果之后,虞志益副研究员和曾晓洋教授领导团队研究开发的24核处理器的成果再次被ISSCC 2013录用,论文的题目为:“A 65nm 39GOPS/W 24-Core Processor with 11Tb/s/W Packet Controlled Circuit-Switched Double-Layer Network-on-Chip and Heterogeneous Execution Array”。论文作者除虞志益副研究员、曾晓洋教授之外,欧鹏、张家杰、权衡、李毅、贺茂飞、俞政、于学球、崔士乐、冯杰、朱世凯、林杰、荆明娥等多位老师与同学参与该项目。本论文介绍一款24核处理器,该多核处理器采用多个新的技术,包括采用包控制电路交换(Packet Controlled Circuit-Switched)的双层片上网络来进一步提升多核的核间通讯能力,以及异构执行单元阵列来加速某些关键应用。ISSCC在处理器领域的文章如同产业一样被Intel、IBM等国际大公司所垄断。据悉,近10年来国际上从未有来自大学处理器方面的成果能连续两年发表于ISSCC,而在中国大陆,除复旦连续两篇论文之外,只有中科院计算所的龙芯处理器曾发表于ISSCC。
ISSCC 2009,唐长文副教授、闵昊教授领导的团队在复旦率先发表了关于频率综合器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几年来已经被日本东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研究机构认可和采纳,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已被超过30多篇论文所引用,其中SCI检索论文引用次数达到10次以上。此次,在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唐长文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两年的继续奋斗,进一步解决了宽带频率综合器芯片设计方面的其它几个难题,实现一款无噪声折叠效应,极宽频率范围,具有正交输出和极低相位噪声性能的射频频率综合器芯片。所研发的振荡器频率覆盖范围比值达到2.4,保持着该性能指标的“世界纪录”。该成果已被ISSCC 2013会议录用,课题组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会议上报告和展示该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