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1523|回复: 1

[转贴] 无锡:以“智力引擎”拉动未来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1 12: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无锡:以“智力引擎”拉动未来发展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无锡新传媒   发布者:无锡新传媒网


  5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出报道《无锡瞄准建设“东方硅谷”》,详细介绍了无锡着力构筑四大保障体系、推进“东方硅谷”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创新举措。江南灵秀之地,太湖山水之滨,一场“引智风暴”再次令世人为之瞩目。

  刮起这场“风暴”的是4月份隆重召开的无锡建设“东方硅谷”动员大会。会上描绘了一幅未来的人才蓝图:5年后,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50万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突破5万人,一批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蓬勃兴起。

  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无锡的人才战略从“支撑”到“引领”的跃升态势已越发明显,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无锡渴求人才的意识、集聚人才的智慧、善待人才的胸怀正在源源不断地散发著“正能量”,让一座城市的发展更有温度、更有内涵。

  二线突围战

  抓住人才,抓住机遇

  无锡是座二线城市。二线城市靠什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无锡始终不渝盯准一条:人才。

  当很多城市尚未听说过“物联网”这个词语时,无锡已经以富有前瞻性的眼光触摸到了这个产业的前沿。与传感领域的专家刘海涛的频繁接触和邀约,使无锡再一次上演了从“一个人”走向“一个产业”的跳跃。2008年11月,无锡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合作成立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无锡的物联网发展从此风生水起。

  无锡市科技局调研员金光弼表示,在观念上,我们过去引进人才、选择人才,往往是根据产业需要来作判断,产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找什么样的人才,这种人才观念属于“被动填充型”,即认为人才是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的,所以才有了“人才支撑”一说。而伴随经济步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人才在引领经济发展方向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如今我们的观念朝着“引领型”转变,就是要以各种方式引进高端人才或科研团队,以其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来引领、推动市场,以达到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

  抓住了人才,就等于抓住了机遇———通过引进人才,创新一项技术,开发一个产业,开拓一片市场,形成一方优势,这样的模式在无锡已经有了数个成功的例子。“530”计划的成功实施及深入完善,已经在无锡的土壤中播下许多富有潜力的种子,只待春风一来,便要破土而出,摇曳生姿。

  “从长远来看,无锡要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要建设长三角创新型经济强市,人才始终是关键,是希望所在。”长期研究无锡经济发展的市委党校教授蒋佳林如是说。

  锁定产业化

  走出深闺,以业聚才

  人才带来了科技,然而,要真正形成产业,往往是许多科技企业难以迈过去的一道深坎。

  科技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530”企业中,产值过亿的企业目前有4家,超千万的尚不足40家。大部分企业,还处在探索商业模式、极力开拓市场的“青涩期”。

  业内专家表示,很多中小型科技公司,有的有专利却无客户关系,有的有创新想法却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没有来自外界的大力扶持,不知有多少企业要绊倒在“产业化”的门槛上。产品再好,不能实现向商品的“惊险一跃”,人才与科技就是屠龙之术、断根之木、无源之水,只能养在深闺,却无法惊艳天下。

  而实际上,这也是大部分新兴产业所面临的同质问题。很多科技、人才与新兴产业间有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只要牵住一根大家身上共有的丝线,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捷径。

  无锡已经握住这根线,它就是“锁定产业化”。在建设“东方硅谷”的实施细则中,无锡宣布:今年起将设立100亿元规模的引导资金,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引进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与此同时,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创办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纳入省、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名录,采用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和推广应用等政府采购方式,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此外,还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助推企业发展。

  盾建重工的老总王茂在无锡看到了企业的新希望。他说,因公司是重型装备企业,尚处于初创期,前期建设投入大,在现阶段获得银行的融资很难,而且,企业十分盼望政府鼓励当地企业或建设项目本地化采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以增强本土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王茂说,企业不仅“聚财”,同时也在“聚才”。政府营造了好的环境,但企业才是集聚人才的最大载体。只有充分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才能促进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实现多方共赢。

  向纵深引才

  梯次开发,深耕资源

  建设“东方硅谷”,无锡引才聚智的政策出现了一大转变:从引进单枪匹马的个人转向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据悉,对入选的“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将给予每个团队300万—800万元的人才项目经费资助,同时给予1000万—3000万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配套资金。

  大手笔的意义何在?无锡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赵光荣对此有妙解:不能要求人才全能,又懂技术又懂管理,还会跑营销,“有时候科学家就像养猪户,社会要求他们养好猪,又要求他们会做回锅肉,很多矛盾就此产生。”

  养猪的不一定要去做回锅肉,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必要精细分工、各司其职。赵光荣说,引进团队就是要达到“有合有分”的目的,科技成果终究要转化为生产力,但如何转化却并非一个线性的过程。

  凤凰半导体公司是一个好例子。2007年,无锡“530”计划引进的一个来自美国的5名海归博士团队,带回一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节能型IGBT 半导体变频开关器件项目,因为没有担保,找不到投资人。无锡的民营企业凤凰画材把它“娶”了过来,成立了凤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预计明年年产值达3亿元人民币。“技术我不懂,全交给他们。我了解市场,可以帮上忙!”凤凰半导体的幕后老板陈卫宏曾这样表示。这样的肚量,让科技人员对背后的这棵大树更加放心,实际上,也为这个高科技公司引来了更多“凤凰”。

  以业聚才,企业是主体,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唱戏,政府搭台也是不遗余力:不仅仅引进科技型人才,还引进社会事业领军人才、中介服务领军人才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如今,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来锡,不仅可直接落户,还可申请租住大学生公寓,在外租房的还可领取租房补贴。人事部门称,将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无锡在才市上的品牌,形成大学生竞相汇聚的良好局面,让“人才金字塔”的基座更加稳固扎实。

  “但不管什么人才政策,总具有可复制性,政策的红利是不能吃一辈子的。”金光弼说。未来的人才争夺将会更加激烈,政府的服务质量也将成为各地竞争中最大的变量。服务和引进同等重要,“要让人才有事干、干成事,无锡才会成为人人都想来干事的好地方。
发表于 2012-6-22 15: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很大,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5-15 18:03 , Processed in 0.01565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