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ddr系列布线指南,指导思想都是——“分类,等长”。“分类”是很固定的,那些信号归为一组,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等长”,却是五花八门长短不一,很让人迷茫,不知道该遵循谁的标准。
分类的原因是这几根信号线紧密相关;等长的原因是信号传输有延迟。为了保证信号的有效无误的被采集,那么并行传输信号的传输延迟必须相等,即并行传输信号的传输走线必须相等。但是绝对的相等肯定是无法做到的,走线之间必定存在容差。在一定的容差范围内,系统是可以正常运行的。
那么这个“等长容差值(布线指南中的等长走线偏差值)”的根源、由来、依据是什么呢?与信号的setup time 和hold time 有关吗?
请各位大虾指教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