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志良,男,1946年出生于浙江宁波, 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0年至1980年为沈阳工业大学助教、讲师。1980年开始在瑞士联邦苏黎士高等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电器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并回国,同年在复旦大学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位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主任。
1985年,对中国科学研究来说,无疑是值得记忆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开始试行博士后制度。转眼,二十年过去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回眸历史之际,有一个名字始终闪烁在人们的脑海中,熠熠发光,那就是复旦大学第一位博士后,也是中国博士后第一人——洪志良教授。现在看来,如果说1985年是中国博士后制度的一块奠基石,那么,更是洪志良漫漫科研征途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特别值得洪志良记忆的日子里,他不仅取得了瑞士联邦苏黎士高等理工学院电器工程系的博士学位,而且恰逢其时,成为中国博士后制度实行的第一个受益人。
很多人都能回忆起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归国学者洪志良在抵达上海后的第一时间里,就敲开了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教授的门。从此,师徒共同演绎了许多动人的佳话,流传在复旦大学这座美丽的校园里。
每当谈起这一段往事,洪志良总不忘提及,正值他博士毕业之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发行,为中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正是在祖国经济建设和科研事业辉煌前景的召唤下,他才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投于谢希德教授门下,在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因此,他深深体会到时代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也感谢祖国和母校对他的培养。
回国以后,洪志良始终满怀深深的爱国之心,奋斗在科研工作岗位上。他长期从事模拟集成电路的研究和教育工作,贡献突出,成果卓著。早在就读苏黎世高等理工学院期间,他就完成了引起国际同行瞩目的博士课题CMOS模拟乘法器。归国后,他更是带领学生一起填补了国内外多个科学领域的空白,譬如研制中国人自己的人工电子耳蜗芯片、设计数码像机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研究开发IC卡等等。
说起人工电子耳蜗芯片的研制,实在是一件造福中国很多聋哑人的伟大成果。世界上有为数众多的聋哑人,他们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无法与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的欢乐。但实际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重新获得听力和说话能力。实现这一点,需要在他们耳中植入人工电子耳蜗芯片。上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掌握着人工耳蜗芯片的最先进科技。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聋哑人,他们正迫切需要这种技术,但是从澳大利亚购买芯片却并不现实,因为每个芯片的价格都在20万到30万元人民币,远远超过当时中国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上海五官科医院王正明医师建议洪志良研发中国自己的人工电子耳蜗芯片。
洪志良深刻意识到这一研究项目对于中国聋哑人以及中国社会的意义,于是带领助手和研究生辛勤努力,经过两年多的不懈研究,终于获得成功。这种芯片首先在上海五官科医院植入病人耳中,取得了堪与国外先进产品媲美的成果。
新中国的照相机设计制造业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有过十分辉煌的成果。但改革开放后,在国外先进产品的巨大冲击下,国产相机工业呈衰败之势,产量一落千丈,质量与性能更无法同进口产品相提并论。为了挽救中国的照相机制造业,2000年国家给上海海鸥照相机厂和复旦大学下达了一个任务:建设照相机示范化工程。在微电子领域有着丰硕成果的洪志良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这个任务。
为了研发140万象素的数码像机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洪志良和研制小组十多人一起,两年间努力奋斗,休息日与寒暑假不间断工作,连春节也是除夕前夜才赶回家与家人团聚,终于不负众望,完成了数码像机的系统设计,Verilop编码和仿真,FPGA的验证、流片和测试,ASIC的设计和综合。这种芯片,集成度高达50万门,内含几十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核,而大小却只有25平方毫米。它不仅具有取景、照相、回放和图像压缩、反压缩功能,还具有自动曝光和自动聚焦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产相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目前,IC卡的使用在中国已经相当普遍,但在1993年以前,中国并无IC卡电路。1993年底,国务院启动金卡工程,揭开了中国国内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的序幕。在这个工程的号召下,1996年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六大主干企业的上海贝岭微电子有限公司率先引进E2PRDM工艺,开发中国自己的IC卡。因为当时国内缺乏这方面的技术,贝岭公司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合作,聘请洪志良全面负责产品开发。IC卡电路在当时属于难度相当大的技术,它必须能被反复使用10万次以上,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高度保密性,能在恶劣环境下正常使用并且不能被随意修改。
在洪志良的指导下,一批中青年骨干和设计工程师日夜辛劳。两年间,电话卡电路、存储卡电路等多种IC卡电路便被成功研制,揭开了IC卡领域的序幕。
洪志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不懈的进取心。继多项成果之后,他又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领先开发JPEG2000模块,使静态图样的压缩处理提升到与国际同步的小波方式。此外,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的蓝牙芯片设计工程也由他承担,实现了短距离的数据无线通讯,并且应用于蓝牙鼠标、蓝牙手机等个人和家庭点对点通讯,具有广泛的社会实用性。
在洪志良完成的众多科研项目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等。
洪志良曾设计过CMOS运算放大器,模拟四象限乘法器,14位高速、高精度D/A转换器,18位∑ΔA/D变换器和10位高速A/D变换器;研究并设计了高速、低电源、低功耗和低噪声数模混合集成电路以及蓝牙芯片、10G发接电路(四通道3.125G Transceiver)和14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专用芯片。目前,他又正致力于与移动电话有关的研究,科技含量相当高。迄今为止,洪志良出版了《计算机体系结构和RISC设计》、“Analysis and Design of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成果之丰硕,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