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ndyjackcao 于 2011-5-22 18:29 编辑
今天来的人有四个,ESD牛人有柯明道,E.Rosenbaum
我问了柯教授几个问题:
A,ESD 金属BUS线的宽度该怎么制定才合理,有没有什么准则?
柯:一个长5000u-8000u的IC,地和电源各走50u到80u,就足够了;
ME: 任意一个PAD到POWER/GND的电阻要小于1ohm或者更小
B,ESD的电源(或地)线,与IC内部的电源(或地)线需不需要分开?
柯:如果有面积,最好是分开;
C,顺态检测电路是利用导通模型放电,那SAB(silicide Block) DCG(漏栅间距) SCG(源栅间距),
还需要考虑吗?
柯:需要,SAB可防止尖峰放电,DCG,SCG,也会让热量散发更为均匀
ME:顺态检测电路,可以提高MOS管的G电压,降低VT1;DCG,SCG,SAB都可在MOS的S/D增加镇流电阻,让MOS管放电更加均匀;
D,SCR结构,如何从工艺个的参数评估,以确定这个新的工艺是否做SCR结构?
柯:让带工厂给出所有的参数。
ME:可以MPW,国内有做TLP实验室,58所/浙江大学就有
F,IC芯片级的ESD,与系统级的ESD有什么关系?在设计IC时,应如何把握芯片;
让IC的系统级也会比较高?
柯:IC的芯片级ESD与系统级的ESD,没有必然联系。
在设计IC时就考虑系统级问题,还比较复杂,IC的布局会影响系统级的问题
G,IC的Bybass电容该加多少,因为书上说,Bybass电容加了后,对IC的芯片级ESD,或者
系统级的ESD都会有好处,但加多了后,会产生振荡,那该加多少呢?
柯:在IC不产生振荡之前,尽量增加电容
H,某些工艺的NMOS管的Snapback曲线不好,一发生击穿后,就失效,不适合做ESD保护,
那在工艺制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办法呢,从而提高NMOS管的ESD性能?
柯:对NMOS管的漏添加P注入,也就是ESD 注入这层,现在已经有个专利,详细说明了注入的
方法
ME:漏做一个高压NW,提高Drain端的镇流电阻;也可以做ESD Implant,不同工艺ESD implant是有所差异的
I,顺态检测电路的中间级反向器可不可以不要呢,直接利用RC延迟来启动NMOS管达到ESD放电
的效果?
柯:电源和地之间的电容会影响NMOS栅极的耦合电压,从而不利于ESD放电;
J,顺态保护电路在BUS线多长的距离应摆放一个这样的结构;
柯:2000u-3000u
ME:1000um,也就是在间隔一定POWER/GND寄生电阻(如1ohm)的地方,放一个电源结构
最好在4个角要放置
K,LCD 的GATE ,SOURCE 或者COM 与SEG不能达到每搁2000u-3000u就摆放一个
顺态保护电路,那又该怎么办?
柯:让每个引脚至少过1000V以上,2000v也是标准规定,过了2000v,也过不了3000v,
但不能低得太离谱了
ME:民品要求不高,只要能用就行,但军品会比较严格,必须想办法过2000K
L,如何确定版图结构满足LATCH UP要求?
柯:需与带工厂联系,从而有个参照物。
ME:最近了解到有的公司,会根据PDK和自己MPW的经验,写出更为详细的ESD Rule和Latch up rule,通过EDA工具自动检查,提高了效率
[ 本帖最后由 andyjackcao 于 2008-11-14 21:1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