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全文
查看: 881|回复: 10

[求助] CTLE均衡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0 15: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4楼的说法,从眼图上看,第三级输出确实高频分量更大。
补充一下:单看眼图,你觉得第二级更好,主要是因为第二级AC曲线还是比较平滑,虽然带宽不足导致眼皮较厚,但第三级AC曲线有ripple,中频段凹下去了4dB,后面再peak回来,这样会导致眼图有过冲。如果你看group delay variation的话,应该可以看到第三级输出比第二级差,这也会导致眼图的过冲以及眼图过渡带出现双线,就像你第三级眼图一样。而group delay variation差的原因是:1)中频段凹下去4dB,2)peaking点太“尖锐”,后续滚降太快。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xavi17 发表于 2025-10-17 10:40
说到group delay,那怎么去保证呢,或者说,如何确保线性相位?


仿真的话virtuoso的计算器可以算出group delay。

设计电路的话,1)保证带内幅频响应尽量平坦;2)带内尽量不要引入高阶的共轭极点
通俗一点说就是,高阶的零极点,包括电感引入的谐振点(比如并联peaking算出来的二级系统里面的w0)会导致幅频响应突然且快速地上升或下降,该点处相位通常就会发生剧烈变化,相位的微分-dφ/dw(group delay的定义)就会发生突变,导致group delay variation变差。
所以特别是用电感进行峰化,尽量把谐振点放到带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xavi17 发表于 2025-10-21 13:49
嗯谢谢回复,我想了下一个简单例子,1/(1+s/p),幅频响应是1/(1+w^2/p^2)*e-j*arctan(w/p),群延时是1/(1 ...


在通信领域,群延迟并没有要求一定要是常数这么严苛。当然常数是最理想的情况,但实际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行性与代价,正如你所说,BW远大于信号带宽,这代价就太大了。所以我们需要考虑GDV(group delay variation)多大,通信系统是可以接受的。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GDV<1UI,那么眼图就已经挺好了,至少对于DSP base的serdes来说完全足够了。(纯粹个人经验哈,我一直想找到一个金标准,但没找到,若有大佬知道请赐教)
如果考虑你所说的一阶系统,群延迟为p/(p^2+w^2)(你可以再复算下你的结果,我问deepseek的),当w=0时,GD=1/p,当w=p时,GD=1/2p,所以abs(GDV)=1/2p=1/(4*pi*f3db),假设你信号只到f3db,那么你的通信系统就应该是2*f3db的波特率,1UI=1/(2*f3db),GDV=1UI/(2*pi)≈0.16UI,根据我的经验,眼图应该非常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X 关闭广告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2 18:53 , Processed in 0.045579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