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49213|回复: 56

[转贴] 曾在中美两地工作八年的IC从业者自述:中国为何“芯”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9 16: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IC公司集中地,目前的薪资水平无法匹配行业的高门槛,更无法撑起工程师们踏踏实实搞研发的信念。

很“高兴”,最近的中兴事件能把原本十分低调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一个在中美两地工作了八年的IC从业者,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和体会。



没错,上来就谈钱,俗。

2014年国家成立产业大基金,千亿级资金扶持半导体行业,各地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纷纷响应号召,引资批地建厂。当时身处硅谷的一些中国工程师们惊闻而起:国内IC产业如火如荼,而美国的半导体行业不死不活,咱们,回!我是其中一员,不过和大佬们不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数字电路工程师,回国后很快融入了本地团队,担任某小型SoC(创业家注:片上系统)团队的负责人。

现实与梦想总是有差距的。当我手握团队成员的薪资年终奖报表,看着电脑屏幕上关于北京市人均收入的新闻弹窗,我觉得,我对不起这帮聪明勤奋踏实肯干的兄弟们。半导体从业人员的入行门槛较高,研发岗位基本只招硕士及以上学位,而国内靠谱的相关专业硕士培养点,也就那屈指可数的几所重点高校。最终能进入这个行业的,都是学业有成的佼佼者。2007年左右,我的学长们硕士毕业月薪达到八九千水平;十多年过去了,应届硕士生平均达到一万六左右(如果不是更低),而工作十年、年薪仅三十万出头的工程师比比皆是。


看下硅谷的情况。2011年初,硅谷IC公司大致能开出$85K左右的税前年薪offer。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晚半年毕业的同学基本可以拿到$90K甚至$100K+的offer,股票另算。目前留美的同学,不说在A公司可达$200K,一般的也在$150K水平。作为参考,2016年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59K左右,假如以人均$30K为例,IC从业人员的收入在人均5倍左右。诚然,这里的对比是不严谨的,限于国内相应数据的缺失,同时考虑到中美地区发展平衡性的差异,这里的数据引用并不科学,只是给个大致的参考。

在硅谷,IC工作者基本实现“超市自由”,可轻松购买普通级别BBA(创业家注:奔驰、宝马、奥迪),即使在近几年房价疯涨的情况下,10-15年的个人收入大都可以全款一套不错的学区房。从个人体验讲,在美国工作的时候,自己会更多的关注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精益求精,而不会花太多精力关注房价物价,不会眼馋别人多赚的几万美金年薪(因为那些钱并不会对我的生活质量产生多大影响),更不会焦虑地担心“被同龄人抛弃”。

集成电路产业有一定的特殊性,特点之一,回报周期长。一块芯片的研发,从设计到量产,少则一两年,多则几年到十几年,短期出不了成果,甚至一辈子都出不了成果。芯片这东西,又恰好需要积累,需要试错,需要迭代。作为研发的中坚力量,三十多岁的工程师们正是上有老下有小,谁敢死磕,谁又耗得起?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IC公司集中地,目前的薪资水平无法匹配行业的高门槛,更无法撑起工程师们踏踏实实搞研发的信念。

我的本科同学中,剩下只有三分之一还在继续从事半导体行业,其余的大多转投软件、金融、电商以及直播等领域;而这三分之一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在国外工作。至今仍有不少美国的前同事,看了新闻来打听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情况,我朋友都建议,拖家带口的想要舒舒服服过日子的,请留在硅谷。而正是这样的一群中国工程师,在美国的IC公司里做着重要的贡献。

大基金也好,社会资本也好,不仅要建厂,要买设备,或许这些都是看得见的KPI。什么时候能真正改善半导体行业的就业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其中,咱们才有可能慢慢积累,逐步赶上。毕竟,人,才是最重要的。

超车

我喜欢开车,俗称“老司机”。

回国后最不习惯的,除了北京的空气,可能就是国内司机的驾驶风格。大家都在你争我赶,唯恐被别人抢先一步。变道,加塞,走应急道,只要不被摄像头抓拍,这些违规的司机反而成了赢家,回头笑话那些老老实实堵在自己车道上的“傻子”们。

说回半导体,我们一直在讲,要弯道超车。于是,中兴走上了“应急车道”,长期依赖于进口芯片和FPGA(创业家注:一种集成电路产品),完成市场占有率和营收的超车;资本青睐高回报的挖矿行业,大波工程师涌入“挖矿快速通道”,试图短期内完成个人回报的超车。

近几年新兴的IC设计公司,也大都集中在高大上的人工智能,以及商业化进程相对较快的消费级芯片领域。这些本身都无可厚非,但令人担心的,还是那些留在“慢车道”的老爷车,比如高精度ADC、高性能PMU和每年大量进口的工业级MCU芯片等等。如果没有合理的机制去奖励留在慢车道的人,逐步提速从而达到整体优化,那么,哪天下一个中兴被美国警察拦下了“应急车道”,回到慢车道时会发现,慢车道还是那么慢!

和美国的工程师相比,大陆工程师们似乎更急着走上“管理者超车道”。在美国IC公司,通常分为工程师(E)和管理者(M)两条成长线路。许多资深工程师主动放弃M路线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更适合作为一个individual contributor(创业家注:一线员工),往往十几年就致力于某个细分领域的设计,比如一个I/O PAD,一样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同事们的尊重。

而国内的风气略有不同,薪资往往和管理级别挂钩,工程师更愿意成为别人的管理者,通常不会有人愿意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纯做技术,这样的人通常会被视为loser。我时常会听到这么一种讲法,“如果干了十年八年还做不到管理层,就可以退出这个行业了,Verilog(创业家注:一种硬件描述语言)什么的招个应届生谁不会写。”

咱们的高校也急着“超车”。我和其他一些在国内外均有工作和招聘经历的同事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对于硕士生,国内高校更注重论文的发表,而往往忽略了扎实基本功的培养。打个比方,不少国内的名校应届硕士生,能很快给你写出一段verilog代码实现某个具体功能,但脑海里并没有相应的电路结构,更谈不上映射到MOS管级别去做相应的时序功耗优化。

相比之下,国外高校在这些基本功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显得更为用心。实际上,许多现实工作中的芯片设计并不需要特别高深的学问, 成败往往取决于一些最基本的细节,或许一个跨时钟域的问题扎扎实实的处理好了,整块芯片的可靠性就提升了一个台阶。

总之,想说的是,不要急着超车,更不要想着耍聪明违规超车。在如今这样一个区块链微信群盛行,AI速成教程横飞的年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行驶在自己的车道,专注、深耕、积累,显得尤为重要。
发表于 2018-6-5 10: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发表于 2018-6-13 00: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好
发表于 2018-6-13 23: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灌一灌
发表于 2018-6-14 09: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18-6-14 21: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18-6-15 16: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写的很有道理
发表于 2018-7-6 15: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现实残酷
发表于 2018-7-14 22: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呵呵呵呵
发表于 2018-7-14 22: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12-18 18:02 , Processed in 0.02155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