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全文
查看: 7238|回复: 16

[讨论] 刚才看到中央新闻报道 复旦大学研发出的半浮栅晶体管技术世界领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2 19: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新一期《科学(Science)》杂志刊发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张卫教授领衔团队研发的一项关于集成电路的革命性成果:该团队成功研发了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将使我国掌握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从而在国际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内逐渐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数据擦写更加便捷   张卫教授介绍,研究团队将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EET)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相结合,构建成了一种名为“半浮栅”的新型基础器件。与传统晶体管相比,“半浮栅”的优势明显。   新研发的晶体管采用了硅体内的量子隧穿效应。在原来的浮栅晶体管中,电子需要穿过的是一堵“钢筋水泥墙”,而在半浮栅晶体管中只需要穿过“木板墙”,“穿墙”的难度和所需的电压大幅降低,速度则明显提升。这种结构设计可以让半浮栅晶体管的数据擦写更容易、迅速,整个过程都可以在低电压条件下完成,为实现芯片低功耗运行创造了条件。   据悉,“半浮栅”晶体管还具备多项应用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内存,不但成本大幅降低,而且集成度更高,读写速度更快;还可以应用于主动式图像传感器芯片(APS),感光单元密度提高,使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得到提升。    减少依赖国外技术   张卫透露,此前,类似提升内存及存贮空间、提升图像分辨率等电子产业核心技术,均被美光、三星、英特尔、索尼等国外公司控制。在这些领域,中国大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可应用的产品几乎没有。过去,国外集成电路厂商常会以高价将落后一到两代的技术淘汰给中国企业。“国外公司在市场上推出65纳米芯片后,便把90纳米芯片制造工艺卖给中国企业。”这是张卫团队成员在国外从事科研时遇到的亲身经历。
  张卫表示,半浮栅晶体管的发明及产业化推广,实际上是通过新型基础器件的技术优势来弥补我国IC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差距。如果将新器件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可以在某些应用领域大幅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并形成具有极强竞争力的自主核心技术。
发表于 2013-8-12 19: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这样的东西最终是否可以产业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2 19: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自学成菜


   我把这篇文章贴出来 A Semi-Floating Gate Transistor for Low-Voltage Ultrafast Memory and Sensing Operation.pdf (2.26 MB , 下载次数: 313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2 21: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发明很厉害!很有突破性,复旦很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2 21: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01: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08: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09: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复旦很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10: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想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13: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吗?希望能产业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X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9-15 04:58 , Processed in 0.02473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