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1192|回复: 0

[转载] “山寨机之父”逆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 06: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7月28日,联发科发布世界上第一台八核智能手机处理器。在创始人蔡明介的带领下,这家原本专注新兴市场和中低端市场的台湾芯片商,正向占据高端市场的三星、高通公司发起冲击。

     在前几年的功能机时代,联发科出尽风头,蔡明介更是获封“山寨机之父”。但进入智能机时代后,联发科一度措手不及,陷入迷茫之中。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蔡明介是如何实现逆袭的?

     经营公司不仅要看加法,还要看减法。简单地说,做研发好比是每天说Yes、Yes、Yes,选择越来越多,研发领域也越扩越大;但做生意,则是每天说No、No、No,要把选择愈变愈少,策略愈来愈简单、专注。

   

     “随便看看”

     看出台湾IC设计之父

   

     初见蔡明介,你会误认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路人甲,不会将他和身家13亿美元的福布斯台湾富豪联系起来。他总是戴着一副方框眼镜,头发无论怎样收拾看上去似乎都有点乱。

     正是这位被员工称为“走在大街上,你不会多看一眼”的董事长,在IC(集成电路)设计土壤贫瘠的亚洲,把联发科技带进全球十大IC设计公司之列。在台湾,他被誉为“台湾IC设计之父”,这和他在大陆得到的“山寨机之父”称谓迥然相异。

     蔡明介的工程师之路,最早要追溯到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造卫星,这在7岁的他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1967年,17岁的蔡明介考入台湾大学化工系。但第二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发明IC,一位学长告诉他:“电机系的未来发展比较海阔天空。”蔡明介就此“弃化从理”,转入电机系,后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电机系攻读硕士学位。

     一天,蔡明介无意间得知台湾工业研究院要在美国招聘IC人员,“没去过纽约,又帮你出机票钱,就去随便看看”。没想到,一看,就看成了台湾IC设计领域的先驱。

     在台湾工业研究院这个“产学研”合一的环境中,蔡明介逐渐突破了工程师的视角,认识到两个问题:首先,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是有价值的。其次,IC的核心竞争力是研发,总是拷贝是难以持续下去的。

     1983年,蔡明介“下海”,加入台湾最早的芯片企业联华电子(以下简称“联电”)。在联电,蔡明介领衔开发了电子表、电脑、通讯设备、消费电子等产品的芯片……

   

     下海创业

     “台湾股王”一飞冲天

   

     1995年,蔡明介再一次面临转折点。此时的联电开始专注1991年发展起来的半导体代工业务,要将原有的IC设计团队剥离。蔡明介就此带着一个只有20多人的“多媒体小组”单飞,并于1997年5月成立了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今天的联发科(MTK)。

     联发科瞄准正处于爆发期的电脑业,在CD-ROM主流速度为4倍速和8倍速机型时,迅速推出20倍速的机型,一举确立市场地位。

     蔡明介有自己的“S”理论,“产品从发展初始到终结会经历‘S’型的曲线。知名厂商往往在曲线的最初进入市场,但曲线中段才是市场规模迅速膨胀的时期,如果能够把握好性能价格比,将会实现迅速增长。”

     此后,联发科又顺势切入DVD-ROM,很快占据大陆DVD市场60%的芯片供应量。到2003年,联发科的收入为380.64亿元(新台币),税后165.22亿元,每股盈余为25.96元,正式跻身全球前5大IC设计公司。因每股收益在台湾市场最高,因此被冠之为台湾“股王”。蔡明介本人“台湾IC设计业教父”的头衔,也从业内到被更广范围接受。

   

     “拳王”转型

     山寨机所向披靡

   

     在IC产业,蔡明介曾有过一个著名的“一代拳王”理论。他指出,IC设计业,是以设计应用产品为主,但由于产品主流经常在变,厂商若无法在每一个市场转变中重新建立核心竞争力,很快就会被淘汰。这就像世界拳击擂台上“一代拳王”不断出现新面孔,而每个拳王维持的时间都不是很长一样。

     “拳王”的求胜方式是快速和灵活。而蔡明介也一直在把这种特点打入联发科的烙印之中。

     2001年,蔡明介决定带着他的联发科从光驱芯片转入手机领域。在德州仪器、英飞凌等巨头环伺下,2003年,联发科推出第一款单芯片手机解决方案,集成了通信基带、蓝牙、摄像头等模块,只需增加不同的元器件和外壳,就能组装出成品手机,生产周期低至数周,成本低至数百元。很快,联发科在大陆蹚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夸张一点说,从2005年到2008年,只要几百万人民币,再加上三个人,一个接洽联发科负责手机芯片,一个找代工工厂负责拼装,一个负责铺设渠道销售,就能成立手机公司。

     这简直让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等手机大佬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随着山寨机不断攻城略地,联发科也走到台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如联想、波导、长虹、TCL、康佳、创维等,也都纷纷采取了联发科的“一站式方案”。

   

     奋起直追

     两年上演完美逆袭

   

     然而,经历功能机时代的辉煌后,“拳王”蔡明介却使出了一记昏招。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山寨机市场开始萎缩。之后的2009年被业界认为是中国3G元年,联通引入iPhone,拉开了国内智能机市场的大幕。联发科却认为智能机和3G费用过高,押宝“准智能机”概念,固守2G网络,结果2010年,联发科连续四个季度的财报营收同比下滑,2011年一季度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七成。

     痛定思痛,蔡明介迅速转向,加入了Google主导的“开放手机联盟”,从2011到2012年先后推出了四代智能芯片。他仍然坚持功能机时代的“交钥匙”方案,将联发科的智能芯片打造得如同精装房,业主收拾几件衣服就可以住进去。

     由于联发科的智能芯片一直坚持双卡双待的特色,非常符合联通抢夺移动2G用户的需求,因此联通、联想、联发科“三联组合”出炉,在“千元智能机”这个市场一举击败苹果和诺基亚。

     在2012年出货的1.8亿部中国内地智能手机中,1.1亿部使用了联发科的芯片,市场份额超过六成。

     而2011年,联发科在中国大陆仅销售了1000万颗智能手机芯片,从1000万到1.1亿,蔡明介实现了11倍的逆袭。2013年,蔡明介将目标定为2亿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6-5 14:12 , Processed in 0.03125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