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1298|回复: 0

[转载] 中国电信业往事:有人预言BP机永远不会消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7 23: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眼看4G牌照发放之际,中国通信时代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着实不易,尤其是在工业经济规则盛行的当年,人们觉得就是应该让“穷人用低级产品,富人用高级产品”的理念同样贯穿于通信业的发展之中。不过,这一规则终究因为违背网络经济规律而被信息时代打破。

小灵通作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通信时代”的产物,经历了中国通信业重组的多次变革,经历了中国通信业从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过渡的阶段。具体而言,它也是中国电信所走过的弯路里最有特色的代表。

以史为鉴可以知未来,钛媒体特邀小灵通政策制定的亲历者,也是多次中国电信改革的亲历者,钛媒体独家专栏“电信史鉴”作者杨培芳带我们细细回顾一下中国电信技术发展政策曾经走过的弯路,以及“怪胎”小灵通被淹没的那些中国特色路。

一、小灵通被淹没的浮沉往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模拟移动电话刚刚进入中国,高昂的终端价格(2-3万元人民币)和服务费用(双向收费每分钟各0.5元)让人们把它当做有钱人借以炫耀的奢侈品,直到1994年,中国手机数量只有300万。

1994年,一家日本通信技术公司首次来华介绍他们的PHS(个人手持通信系统)技术,被称作穷人的大哥大。记得我当场提问价格和投资效益,回答说价格是大哥大的三分之一,投资效益主要看市场规模。1995年日本多家通信公司再次来到北京介绍PHS,建议中国不要急于发展蜂窝移动通信,而是采用PHS作为中间过渡。

1996年中国邮电部在锦州召开了“全国通信新技术、新业务研讨会”,会上梳理出国际刚刚出现的30多种新技术、新业务。其中和PHS相类似的还有英国人开发的CT2技术(公用无绳电话),会议倾向意见是中国不发展这两项技术,主要原因是通信基础设施不适合采用非标准的中间技术和小步快跑战略。选择世界主流技术“一步到位”,比采用中间技术小步快跑有更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更有利于改变我国通信落后面貌、实现跨越发展。会后有些城市还有意向扩大CT2试验和发展PHS,但是政策指向明显,尤其不支持大城市发展这两种技术。

1998年信息产业部成立以后,2000年将下属电信总局拆分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大集团公司,采取分业经营、网间结算政策。由于不允许中国电信经营移动通信业务,有些通信制造公司和本地电信企业合作,将PHS改造为市内电话无线用户环路技术,取名“小灵通”,开始在多个城市发展。

2002年,中国电信再次被拆分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集团公司,这时候全国迎来了移动通信大发展的黄金阶段。由于这两家固网公司仍然没有移动通信牌照,小灵通成为他们变相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桥头堡,而且上千万小灵通用户要求增加省内漫游、与移动手机互通短信等更多功能。迫于社会和两大固网运营商的压力,主管部门实际上逐步放松了对小灵通的限制。

2008年,随着中国网通集团并入中国联通,联通的CDMA网转售给中国电信,于是三家运营商同时也均获得移动通信经营权。2009年3G牌照发放,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分别被获准发展三个不同标准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三大运营商自然失掉继续发展小灵通的积极性。但是此时全国小灵通用户总数已突破9000万,接近1亿的水平,退市又遇到一定阻力,于是电信主管部门专门制定了退市的缓冲政策。

对于小灵通发展政策,我国电信主管部门一直是清楚和清醒的。2005年处于小灵通发展最快得时期,当时信息产业部吴基传部长就明确表示:“小灵通发展到最后,国家是受损失的,发展的地方越多,亏损越大。

当然也不是说小灵通技术不能用,作为一种补充技术手段,在小区发展一些低端用户是可以的,现在发展成一个大网,就要单独建很多基站,投入大效益低,就划不来了,把自行车开成奔驰的速度,也是违反科学规律的”。

2009年,在一次旨在挽救小灵通的研讨会上,来自日本相关通信公司、UT斯达康公司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公司的多位专家表示 对小灵通充满感情,建议主管部门能够网开一面,将它升级为一个新的3G标准。

听到最后,我只讲了一句,你们都是小灵通的亲戚,有很深的感情,可是感情不能代替政策。“我认识小灵通技术很早,深知它只是一项中间过渡技术,要理性认识信息技术进步的轨迹,尽快退出市场才是明智之举。”

二、中国电信业曾经走过的弯路

会后我专门发表一篇题目是《小灵通生也幸运,退也必然》的文章(《网络钟型社会》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重新摘选编辑如下:

我国小灵通自1997年诞生,到2007年发展到顶峰,全国近一亿用户,作为“穷人的大哥大”是功不可没的。但它又是在中国特殊政策环境中迎运而生的一种适用的中间技术。如果当时固网运营商有移动通信牌照;如果2000年的移动通信改单向收费政策如期实施,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不会在大城市发展小灵通。

工业经济规则违背网络经济规律

2008年电信重组,三大运营商都有了移动通信的经营权,3G发展在即。有人认为小灵通是穷人的手机,还应该发展;有人则建议可将它改进升级为更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我看这两种意见都值得商榷。

那么,小灵通真的有必要继续发展下去吗?

首先,“穷人用低级产品,富人用高级产品”是工业经济的规则。但是,这一规则并不适用于信息通信领域――现实恰恰相反,穷国的网络一般要比富国先进;中国年轻人的手机往往比西方一些小老板的手机还要时髦。

其次,小灵通技术来自PHS,它是公用无绳电话的延伸,怎么改造也难以升入3G、LTE系列,只能是另辟蹊径,但难以进入国际标准,风险很大。

一个最显性的问题是3G时代,2G网络也将逐步退出市场,小灵通不可能再有稳定的市场空间。

一项新技术有没有生命力,至少要看三个因素:一是先进性;二是经济性;三是实用性。信息通信技术属于网络经济,除了以上三性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网络经济规律,也就是能不能够成为主流。

曾走过哪些弯路

我不想卷入更多的争辩,尤其是有利益背景的争辩,我只想和大家回顾一下我国电信技术发展政策曾经走过的弯路,也许对大家更有裨益:

1、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不只一位国际友人提出,中国不需要高新技术,中国只能采用一种适用的中间技术和梯度发展战略。后来,这个观点影响到中国国家政策。在电信领域也一度形成了“采用适用技术,小步快跑、梯度发展”的建设思想。

我国曾经引进了发达国家更新换代拆下来的继电器式交换设备和模拟地面微波通信传输设备;8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部门还制定了数字、模拟长期兼容,长途光缆、电缆长期兼容的技术政策;80年代末,为了充分发挥电报网的效益,惩罚性地限制先进传真机发展。90年代中期,有人建议我国大力发展公共无绳电话(CT2)系统;还有可视图文(Vidieo)系统,还有人预言:“BP机永远不会消亡。

其实无独有偶,美国微软公司为了贫穷地区专门生产过百元简易计算机;贝尔实验室也曾为发展中国家研制过专用简易上网终端。都因为违背网络经济规律而流产。

2、我国电信行业及时发现电信业“小步快跑”“梯度等级”发展策略既不能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又有离开主流技术标准的危险, 重新制定了“新技术、高起点,一步到位”的跨越发展方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1-26 15:41 , Processed in 0.03043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