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互联网公司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掀起的瓜分狂潮,尤其是微信等 OTT 应用直接影响到了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原有业务,运营商不得不考虑加快推出自主研发的移动端产品以维护有下滑趋势的利润空间。此前由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原本是一款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大有作为的产品,但由于用户体验、产品运营等多方面原因,如今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复苏的手机云
5月8日,中国电信已经把旗下主推的手机桌面产品“天翼云桌面”更名为“手机云”并开发公测。值得一提的是,手机云并没有像当年的飞信那样只对移动用户开放,而是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均可使用。这使得手机云面向的用户群体在初期就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电信手机云较好地整合了账户同步功能,用户通过手机号绑定手机云后,即可通过云管家将联系人、短信、彩信、通话记录、网络文件、应用及手机设置全部备份至云端。这个功能虽然在与 Google 账户同步相似,但是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用户使用的国行 Android 手机中的 Google 组件已被移除,从这个缺陷而言,手机云的同步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空白。另外,相比于邮箱注册账号的繁琐步骤,手机云的功能都围绕用户的手机号展开,这对于很多中年甚至老年用户而言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 运营商的新作为
其实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手机号是他们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最佳利器。比如我们平时收到的很多运营商服务推送短信,其中的推广成本对于运营商自身而言近乎为零。另外,终端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短信关键词等,都是运营商极易获取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进行产品开发的成本会比其他移动互联网厂商低得多。但是回到现实,除了曾经很火的飞信,三大运营商围绕手机号资源并未开发出像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而在以微信为首的众多产品的围攻下,运营商不得不考虑自身除了垄断之外的盈利渠道。电信手机云是运营商可圈可点的一次尝试,今后也必定会有更多动作。
我在想,如果运营商也发力加入移动互联网战局,这个市场会变成什么样的状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