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国际影响力的持续上升,华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而这种关注不仅是在世界舞台征战的战略布局,也包括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一心想脱掉华为“神秘”外衣的任正非,再次选择了“透明化”。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日前在公司内部邮件中表示,未来五~十年内,公司不会以任何方式上市,也不会进入资本市场。同时,华为将继续推动治理结构及运作方式的改革,家族成员将永不出现在接班人序列。
未来十年内不考虑上市
在华为成长的25年,基于对市场的理解与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华为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最为有效的增长。在低迷的2012年,华为实现收入22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成为全球通信业“逆势增长”的典型代表,与通信设备商头把交椅跟近了一步。
在华为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海外扩张的难题。“国家安全”,美国不止一次以此为借口将华为拒之门外。在2013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CEO成员、副董事长、高级副总裁徐直军回答外媒提问“华为未来新增市场在哪”时表示,在运营商业务方面,华为未来主要的增长市场是发达国家地区,但不包括美国。由于政治原因,华为在北美区的市场开拓一直进展不顺,近年来处于僵持状态。
在美国市场的遭遇,华为也曾希望通过开放代码,邀请美国政要参观,积极的本地化策略,聘请美前政府高官任公司要职等等,但收效甚微。曾有不止一家媒体报道,华为要突破美国市场最好的途径就是上市。
去年10月,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华为已经联系到投资银行就该公司向公开市场发行股票寻求建议。华为正考虑采取措施让自身更加透明,以提高赢得美国等市场大合同的几率。由此,华为计划上市的消息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重点。
“华为要上市的传闻没有依据。” 任正非说,“任何公司的发展是不是只有上市一条路,允不允许一些企业缓慢地积累增长。这些企业是以管理经营为主,而不是以资本经营为主。董事会20多年来,从未研究过上市问题,因为我们认为上市不适合我们的发展。”
近日,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表示,未来五~十年内,公司不考虑整体上市,不考虑分拆上市,不考虑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资本游戏。
对于这一表态,任正非指出,徐直军的讲话代表董事会意志。我完全支持。
强调接班人标准 家族成员不在序列
与华为上市一样,关于接班人的话题同样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2011年年底,任正非发表内部文章《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首次公开提及华为的接班人话题,称“今天的接班人们,个个都是人中精英……相信华为的惯性,相信接班人们的智慧。”
今天,任正非就华为接班人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华为的接班人,除了视野、品格、意志要求之外,还要具备对价值评价的高瞻远瞩,和驾驭商业生态环境的能力;华为的接班人,要具有全球市场格局的视野,交易、服务目标执行的能力,以及对新技术与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而且具有不固步自封的能力;华为的接班人,还必须有端到端对公司巨大数量的业务流、物流、资金流……,简化管理的能力;……。
据了解,目前,除任正非本人外,其家族还有四位成员在华为任职,其中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进入董事会,出任华为CFO一职。这些人中是否会有人成为华为下一任接班人?“我的家人都不具备接班人的能力,因此,他们永远不会进入接班人序列。”任正非给出了答案。
“公司不是我个人的,因此接班人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创业之初,我是自视自己能力不行,才选择了任人唯贤,如果不是这样,也学早些公司就被历史淘汰了。现在公司这么大了,不会再倒回去选择用人唯亲。”任正非强调,我的亲人都是凭自己的劳动,在华为努力工作。他们仅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员,决不会进入接班人的序列。
深化内部改革 拟出轮值董事会主席制度
华为的前25年无疑是成功的,并期待取得新的成功。在最近召开的“2013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再次为自己制定了新的5年发展目标,即到2017年收入达到350亿美元。
这是华为发起的新一轮市场挑战。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华为面临的一个突出挑战是:要让华为的全球化能力赶得上业务全球化的速度,并有能力监管不同市场的运营。华为需要更多的具有全球化思维的管理者,参与到公司的顶层决策中。
2011年年底,任正非首次提出了“轮值CEO制”,并于2012年4月正式启动。华为采取“能进能出”候选人机制,任何人都不可能是轮值CEO的钦定人选,董事会制定相关轮值制度,并根据明确的任职资格标准对CEO候选人(EMT成员)进行评估选拔,定期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人事调整。任正非当时表示,CEO轮值制可以让华为在不同CEO轮值期间,及时调整航向,拨正船头,与时俱进。
轮值CEO是华为组织结构的一次重大改革,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改革并不会停止。徐直军表示,“未来五~十年,公司将致力于新政改革,努力将公司从一个中央集权的公司,通过将责任与权力前移,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呼唤炮火。从而推动机关从管控型,向服务、支持型转变,形成一个适应现代需求的现代化管理企业。”
任正非对此表示赞同。在任正非的邮件中,他透露了一个信息,将轮值CEO制度延伸到董事会。“今天的轮值CEO运行的很好,不见得明天的轮值董事会主席就运作不好。”
任正非表示,华为的董事会并不完全代表资本方,也代表着劳动方(目前董事必须是员工)。前面的25年的成功,我们平衡发展得很好,不见得未来20年就找不到更好的发展平衡方案。“华为这三~五年将努力推动行政改革,三~五年后,我们会推动治理结构及运作方式的改革。”
附华为内部邮件全文:
电邮文号【2013】56号 签发人:任正非
任任正非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的发言摘要
2013年3月30日
在各项决议表决后,任总离题说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公司上市的传闻问题;二,关于接班人传闻问题;三,关于我与媒体的关系问题。
一、关于公司上市问题的澄清
任何公司的发展是不是只有上市一条路,允不允许一些企业缓慢地积累增长。这些企业是以管理经营为主,而不是以资本经营为主。外界对我司上市问题议论纷纷,我负责澄清一下。董事会20多年来,从未研究过上市问题,因为我们认为上市不适合我们的发展。最近徐直军向某运营商高层的讲话,是代表了董事会意志的。徐说:“未来五~十年内,公司不考虑整体上市,不考虑分拆上市,不考虑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资本游戏。也不会与外部资本合资一些项目,以免被拖入资本陷阱。未来五~十年,公司将致力于行政改革,努力将公司从一个中央集权的公司,通过将责任与权力前移,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从而推动机关从管控型,向服务、支持型转变,形成一个适应现代需求的现代化管理企业。”我是完全支持这个意见的,因此关于公司要上市的传闻是没有依据的。
二、关于接班人问题
外界关注这个问题已久了,我负责地澄清几点质疑:
1、公司不是我个人的,因此接班人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外界神化了我,其实不是这样。创业之初,我是自视自己能力不行,才选择了任人唯贤,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早些年公司就被历史淘汰了。现在公司这么大了,不会再倒回去选择用人唯亲。由于公司是集体领导,许多成功的事,大家不知道帽子该戴在谁的头上,就摁到我的头上了。其实我头上戴的是一顶草帽。
2、今天的轮值CEO运行得很好,不见得明天的轮值董事会主席就运作不好。华为的董事会并不完全代表资本方,也代表着劳动方(目前董事必须是员工)。前面的25年的成功,我们平衡发展得很好,不见得未来20年就找不到更好的发展平衡方案。我们这三~五年将努力推动行政改革,三~五年后,我们会推动治理结构及运作方式的改革。改革太快了,容易撕裂了艰难建立起来的管理,有了沟壑,行进会更加不顺利,欲速而不达。大量的资本流入,会使华为盲目多元化,而失速。
3、我的家人有四人在华为公司上班。我以前讲过,廿多年前,有一个人在兰州用背包带,背着小交换机,坐火车到各县、区推广的是我的亲人;在西乡工厂做过半年包装工,穿着裤衩,光着上身钉包装箱,后来又在四川装机搬运货物,损伤了腰椎的是我的亲人,……;临产前两、三天还在上班,产后半月就恢复上班的是我的亲人,他们都是凭自己的劳动,在华为努力工作。他们仅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员,决不会进入接班人的序列。我对大家讲清楚是为了少一些猜疑,以免浪费了你的精力。
华为的接班人,除了以前我们讲过的视野、品格、意志要求之外,还要具备对价值评价的高瞻远瞩,和驾驭商业生态环境的能力。
华为的接班人,要具有全球市场格局的视野,交易、服务目标执行的能力;以及对新技术与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而且具有不固步自封的能力。
华为的接班人,还必须有端到端对公司巨大数量的业务流、物流、资金流……,简化管理的能力;……。
这些能力我的家人都不具备,因此,他们永远不会进入接班人序列。
三、我与媒体的关系
对于媒体来说,我几乎是全透明的。廿几年来,我写了多少文章,除了在欧盟的发言,全部都是我思考和执笔的,完全代表我的心声。不一定非得面对面接受采访才算透明,以文会友也是可以的。这些文章,是全开放在公司网上,外部也能透明看到的。我认为文章是全公开的,因此,我也算书面接受了媒体采访。我常在互联网上看大家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际上我在文章中已经回答了。
二○一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报送: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抄送:公司全体员工,全公开(安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