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862|回复: 0

[转载] 塞班没落史:对诺基亚未来仍意义重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8 20: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导语:美国科技网站ZDNet周末刊文称,当诺基亚2011年决定放弃塞班系统时,塞班就已被宣判了死刑。诺基亚目前正在新兴市场应对Android手机的挑战,那么历史是否会重演?
以下为文章全文:
尽管目前已严重滑坡,但在2000年至2010年的中后期,塞班曾取得过巨大的成功。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大部分时间内,塞班手机的出货量十分巨大,即使现在出货量仍然很大。
当前,业内人士对诺基亚操作系统战略的讨论集中于Lumia手机的出货量,而塞班生态系统曾经的庞大规模和创新似乎已被遗忘。
2007年中期,诺基亚和塞班是排名领先的智能手机厂商和系统。塞班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达到65%,而全球50%的手机上都带有诺基亚标志。诺基亚和塞班的结合是欧洲公司获得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芬兰的诺基亚制造了耐用而创新的硬件,而英国的塞班则设计了软件,使手机功能突破了打电话和发短信
尽管存在争议,但许多人仍然认为塞班是智能手机的发明者。屏幕尺寸较大、以数据业务为中心、能运行应用的手机在目前看来并非什么创新,但当2000年爱立信的塞班手机R380发布时,这确实是一款与众不同的产品。
塞班:“Android之前的Android”?
目前,Android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约为3/4,但Android赖以成功的许多元素早在多年前的塞班系统中就已出现。在被诺基亚独占之前,塞班曾与Android类似,被多家主流手机厂商,包括三星使用。这样的开发策略在此前的手机行业中并不多见,但目前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做法。
此外,塞班平台上也有许多第三方软件,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趋势,但对智能手机厂商的好处已得到体现。实际上,这也是苹果成功的基础。
塞班甚至考虑开发一款应用商店,并使操作系统应用至除手机以外的其他设备,例如游戏主机。不过,该公司的计划并未成为现实。塞班同时也意识到了触摸屏和大尺寸屏幕的重要性,并针对这样的手机提供了用户界面。这包括针对触摸屏的Series 90和UIQ(不过当时只支持触摸笔操作,而非手指的多点触控),以及针对大尺寸屏幕的Series 80。塞班甚至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支持网络浏览,包括在2006年就开发了基于WebKit的浏览器。目前,WebKit浏览器已被集成在苹果和Android手机中。
此外,塞班也采用了开源的开发模式,而这正是Android后来采取的模式。诺基亚2008年时收购了塞班的剩余股份,并将其转型为非盈利的塞班基金会。
这样的举措很有意义,但并未给诺基亚带来回报。第一个开源版本系统于2009年发布,这意味着手机厂商直到2010年才可以使用该系统。当时苹果和Android都已起步,并呈现上升势头。诺基亚不得不再次调整了塞班的发展方向,收回了开发的主导权,并将塞班基金会转型为一个授权组织。
尽管理念领先于时代,但塞班并未在智能手机市场获得先发优势。
应用和生态系统
你不会利用手机去推销生态系统,只会使用生态系统去推销手机。塞班一直在示好并鼓励第三方开发者。早在2005年,塞班就启动了塞班签名项目,这一项目给第三方应用添加塞班认证,因此应用无需经过专门测试机构的检验。这意味着塞班应用面向用户的发布将更方便、速度更快。在iPhone发布时,塞班平台上已有1万款应用。
然而,根据塞班前高管大卫·伍德(David Wood)和圣何塞大学教授乔尔·韦斯特(Joel West)的一篇学术论文,塞班智能手机上的后续软件销售一直表现低迷。而尽管1万款应用不是很多,但塞班花费了7年时间才实现这一成绩。作为对比,苹果在发布iOS第一版SDK(软件开发包)的一年多之后就实现了这样的目标。
苹果的迅速成功和塞班的坎坷发展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应用商店。通过统一的数字商店,苹果帮助用户更方便地购买应用,而塞班从来没有采用过这样的方式。诺基亚于2009年推出了Ovi Store应用商店服务,销售塞班应用,但这时诺基亚已落后于iOS、Android和黑莓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商店早在2008年就已推出。诺基亚随后放弃了Ovi品牌,而应用商店也转而采用诺基亚自身品牌。
曾于2005年至2008年担任塞班业务主管的尼格尔·克利福德(Nigel Clifford)目前已是Procserve的CEO。他认为,缺少统一的应用商店是塞班的一个致命失误。他指出:“没有资源的人若想自行开发将非常困难,而开发和维护成本也很高。”
塞班的应用策略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在塞班的底层操作系统之上有4种界面,分别为S60、S80、S90和UIQ。尽管底层操作系统一致,但针对某一界面开发的应用无法在其他界面中使用。尽管代码元素可以重用,但假设开发者希望编写适用于S60和UIQ界面的应用,那么不得不开发两款不同的应用。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而塞班却对此一无所知,甚至在全盛期也是如此。
克利福德表示:“不幸的是,三方面问题影响了塞班的发展。首先,塞班收取授权费(我们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次,塞班缺少随系统一起开发、统一而完整的的界面。第三,应用和生态系统社区呈现碎片化。”
他同时表示:“我们希望能控制后两个方面,但手机厂商为了自身利益而坚持自主权,因为它们将其视作各自产品和公司的差异化元素。因此它们自行开发,而不是让我们随系统一并开发,从而创造类似苹果的统一用户体验,使塞班在面对Android、苹果和RIM竞争的情况下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塞班手机的起源
实际上,以上这些并非塞班系统滑坡的最主要原因。Android和iOS发源于计算机行业,而塞班则是一款完全以手机为中心的操作系统,其起源可以追溯至90年代的PDA(个人数字助理)市场。
市场研究公司Ovum首席分析师托尼·克里普斯(Tony Cripps)表示:“在发展初期,关于塞班系统架构的一些决策就已决定,在调整用户体验,以支持触摸屏和手势操作方面,塞班将不太具有灵活性。”他认为:“塞班失去了动力,用尽了研发潜力,尤其是在更高端设备市场。塞班成为了一款失控的软件,在调整用户体验方面带来了巨大挑战。”
韦斯特和伍德则总结称:“塞班受到遗留代码和庞大装机量的限制,从而无法应对苹果和谷歌更现代API(应用程序接口)和更优秀开发工具的挑战。苹果和谷歌都是从头开始。”
塞班最终的失控并不令人惊讶。根据塞班基金会前主管李·威廉姆斯(Lee Williams)的说法,除了继承自Psion的遗产之外,塞班还受到合作伙伴和整个行业的限制。
他表示:“在塞班基金会成立时,为了发布产品,我们需要在全球超过200家运营商网络中获得认证。我记得在某次认证中,塞班需要满足1万项要求,随后才能使产品进入该运营商网络。运营商的要求多种多样,例如是否包括对WiFi的支持,以及菜单以什么样的方式显示等。分析师和媒体人士认为,塞班系统的陈腐和限制实际上来自行业中其他公司的要求。”
塞班曾一度是高端平台,但这一平台的发展最终走向停滞。塞班未能在竞争中快速作出调整,吸引应用开发者。
当塞班基金会成立,而诺基亚决定对塞班系统开源时,诺基亚希望能解放塞班,包括取消授权费,打破封闭性,并避免供应链厂商绑架塞班。
通过开源,塞班基金会希望给运营商带来信心,推动运营商持续投资这一平台。一些积极的迹象出现:通过走向开源,塞班摆脱了诺基亚的主导,并且不再需要授权费。塞班基金会还采取了其他措施,通过统一的塞班S60用户界面来解决碎片化问题,并通过Qt软件层使应用在MeeGo、S40和塞班之间的跨平台移植更简单。
针对应用和生态系统的问题,塞班基金会也做出了努力。诺基亚当时发布了自主品牌应用商店,而非塞班应用商店,这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和冲突。随后,塞班基金会开始开发塞班应用商店,并提供了API,供第三方在此基础上进行订制。例如,一个只开发了5款应用的小开发者可以利用这一API创建只包含这几款应用的迷你应用商店。一个更优厚的条款是,应用开发商可以利用塞班基金会的渠道去销售,而不必与该基金会进行收入分成。
然而,塞班仍未能起飞。
威廉姆斯表示:“事后来看,我并不认为我们有能力直接在生态系统层面上展开竞争。我们在应用、应用商店、开发者,以及基金会的其他目标等方面不是非常成功,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取得成功。在设备厂商之间,仍有许多冲突和暗斗存在,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包括谁来为必要的开发工作付费。
尽管早期出现了一些乐观信号,但最初加入塞班基金会的人开始逐渐离开。
伍德和韦斯特表示:“开源的尝试很快被证明是一场失败。随着Android的崛起,其他潜在的赞助商逐渐停止资助塞班基金会,而诺基亚及其内部研发团队几乎为塞班平台提供了全部资源。尽管MOAP手机仍在日本出货,但2010年10月,三星和索尼爱立信均宣布,将停止开发塞班手机。”
回顾过去,伍德和韦斯特认为,导致塞班走向衰落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存在。
他们表示,塞班独立发展的能力“受到了其最大股东和客户双重角色的限制”。而塞班最终的失败也表明,分散的领导无法带来平台的成功。从一开始,这样的分散领导就带来了有关平台领导者定义和实施的问题。例如,微软英特尔被定义为PC平台领导者。如果塞班平台也存在类似的定义,那么其领导者将是塞班和arm,但很明显的是,获得塞班系统授权的手机厂商在系统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6-17 23:12 , Processed in 0.08343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