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问题一:各位前辈们好,我是一个在校学生。本科以及研一之前学习的都是微电子器件方向。下学期就研二了,导师让跟做材料,经过考虑后不是很喜欢材料。我觉得还是设计有前途,特别是模拟设计。请问现在开始入手晚吗? 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等基础课也都学习过,但是大部分都忘记了。各位大神们也都知道,器件就是研究个中器件内部细节以及影响因素的,对于电路分析方面也都是最最基本的电路,比如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闩锁等一些效应。软件应用上也都基本上忘完了。总之,就是电路基础很差。现在重新转行来得及吗?
问题二:下边是本人借用网上的一个二级运放,对于具体工作细节不是很了解,忘予以解答。
1、为什么采用镜像源做驱动,或者说电路图中的驱动电路和下面这幅驱动相比有什么优点?
2、对于图2.1而言,因为驱动电路中的两条支路电流相同,如果M8=M9,M10=M11=M13(均指长宽比,或者管子参数完全相同),如此要形成对称结构(是不是全部驱动就是电流镜结构,或者是只有一部分是电流镜),则要要求M12和电阻Rb的和=M13的电阻。为什么别人计算的是Rb=1/gm13,难道不考虑M12的影响?还是因为采用了那个4倍关系造成的误差。
3、这里电阻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不直接让M12=M13,如此对称性不是更好?
4、外加信号加在了两个NMOS的栅极上,当然是通不过去的,只是控制两个MOS沟道导通后的电流的,往往输入信号很微弱,那么能保证MOS导通,是不是就是要计算的的长宽比之类的决定的?有的资料上说,差分级的MOS也得工作在饱和区,但是不是说,达到饱和后,多余的电压大都加在耗尽区上,不再贡献源漏电流了吗?如此,当要放大的信号超过,哦,犯糊涂了,那是源漏电压,不是栅极电压。这个不算
5、第一级的输出对第二级的M6起偏置作用,对那个补偿电容起充放电作用吧?中间的差分电路是对称的,对吧?看那个差分输出节点,电流分流方向向上和向右,由于那个多余的触角作用,会不会影响差分的对称性?(因为别人做的说M1=M2,M3=M4。)我想,电路上加了输出后,对差分绝对是有影响的呢。
如此就又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到底对Cs充放电的电流是差分的右边输出提供的呢,还是整个差分提供的呢?因为从电路上来看,如果将输出移动到M5的下边,好像才是总的差分的功效。但是就这个图2.1,好多人的论文中计算那个转换速率SR(转换的是什么呢)用的是晶体管M5的饱和电流/Cc,结果他们算出来是60,但是实际上只有35左右。我觉得是用0.5倍的M5的饱和电流去算更合适,毕竟这里对Cc充放电的应该是差分右边的那条支路吧?这里忽略掉那个多余的触角的影响,所以应该是30(触角的影响算是5).如果这一点我错了,还望大侠们能予以指正。
问题有点多,希望大家不要嫌麻烦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