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1939|回复: 0

[转贴] 叶圣陶写文丰子恺作画:民国教材2010年供不应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4 12: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叶圣陶写文丰子恺作画:民国教材2010年供不应求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凤凰网历史   发布者:凤凰网历史
热度3票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2月23日 16:11


核心提示:从1932年第一次出版开始,《开明国语课本》在建国前的十几年当中,先后再版了四十多次,2010年在很多孩子和家长的强烈要求之下,《开明国语课本》又再一次重印,上市之后也是供不应求,很快断货,很多家长在网上留言说,这套教材编得好,原因在于编者他用心了。
凤凰卫视2012年2月2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2010年一本在五年前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整理出版的老课本《开明国语课本》忽然被各大媒体广泛关注。《开明国语课本》甚至成为一个网络搜索的热词,各大论坛上好评如潮,图书也早就脱销了。这一套1932年由叶圣陶和丰子恺合编的老课本,让很多孩子爱不释手。甚至因此冷落了自己的语文课本,那么这套已经78岁高龄的老课本,为什么会在今天受到如此的欢迎呢?
学生:在国外曾经有一个非常优美的小镇,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林。
解说:这是上海市童园实验小学的一节语文课。校长徐根荣跟孩子们一样,坐在教室后排听课。课堂上使用的正是由他主编的课本,五年前《开明国语课本》出版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找到了他。
徐根荣(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主编):好像是2004年下半年,书的编辑他到学校来找我,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写一篇序,那我说最好把材料给我看一看,他们就拿来了,拿来以后一看呢就觉得蛮喜欢的。一翻呢就翻到那篇,太阳太阳,你起得这么早,昨天晚上是在什么地方睡觉。所以我跟这个陈老师讲,我说我们现在教材当中,以太阳作为题材的课文很多,各年级都有,有的诗歌,有的散文,但是好像就没有你这个四句呀,来得生动。
画中音:一箩麦、两箩麦、三箩麦,大家来拍麦、劈劈啪,劈劈啪。
解说:《开明国语课本》所选的四百多篇课文,完全由叶圣陶亲自创作和改编,初年级课本由丰子恺用手写体亲笔书写并绘制插图。78年前,两位大师联手打造了这本温暖人心的课本。
汪家熔:最高最漂亮的那就是开明的,叶圣陶他们写,那个丰子恺他画,图文并茂,而且情趣是非常符合儿童那种情趣。最漂亮,最漂亮。
解说:1932年,叶圣陶在编写这套课本的时候,刚满38岁,但已经是名满天下的文学家,更是屈指可数的语文教科书编辑,因为从1917年当小学教员时,他就已经开始了自编教科书的探索。
这间教室就是当年叶圣陶在甪直教书时的地方,1917年,叶圣陶应好友吴宾若和王伯祥之邀,从郁郁不得志的上海,来到这个幽僻的千年古镇,开始了他对语文的探索。
商金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他就到了甪直,他真正成了一个教育工作者,以前在那个苏州,在上海也好,就是他当老师当得并不舒服,他的一些想法不能实现,到了这里能够充分实现了,觉得好像做教师有意义了,所以他说我的真正的教育生涯,是从甪直开始的,所以这个地方给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教育理想教育抱负一个好的舞台。
解说:古老的甪直小镇闭塞而安静,但这里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却在1917年因为叶圣陶的到来,而变成了中国语文教育最为先锋的实验田。
商金林:当时改革的主要的思路恐怕一个是爱的教育,因为是旧教育,因为他们都是从私塾出来的,老师对学生很严格,老师把学生列为对立面,动不动可以打的,是吧,他小时候跟顾颉刚那个时候,读书的时候老师很严的,顾颉刚就回忆到老师怎么打他们啊,一个是爱的教育,就是对学生要有感情,一个是爱的教育。
第二个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将来能够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改革。
解说:1917年中国正处在新旧社会的转型阶段,叶圣陶和许多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也在思考着中国的出路。他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力图用教育来改造这个国家。叶圣陶最早把儿童比作种子,把教师比成栽培孩子的园丁,他要为未来的中国种下一个希望。
学生:好像干掉的泥土更好。
解说:生生农场是叶圣陶当年在甪直教学时创办的,为的是让孩子更广泛地接触社会,这个传统在甪直叶圣陶实验小学,仍然延续着,而当年的那所小学校,才真正称得上是一所实验小学。叶圣陶在学校里办书店、开银行、演话剧,甚至还自编了一本白话的语文教材。
商金林:当时应该新的教育还在探索当中,所以当时的一些教科书当然有像商务印书馆他们已经开始做教科书了,但是叶圣陶他更多地关注世界,他对那套教科书并不满意。所以他自己编了一些教科书,都是都是自编的,他自编的书,他认为那个编教科书那些人都是不了解情况的,都是闭门在编书的,甚至于更多的有商业的行为,所以他自编了一套教科书。
冯斌(语文教材收藏者):他该做的他都做了,很多我们现代教育当代教育称颂不已,都觉得好像是个新生事物的这种事情,在当时叶老都已经全部,几乎全部尝试过。
解说:在甪直教书的四年里,叶圣陶开始系统地思考教育改革的出路,他坚信教育的基础建立于爱,教育的唯一方法也只有爱。而最为广泛地传递这种爱的方法,就是教科书。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国文部,正是开始语文教科书的编辑生涯。但在之后的几年里,叶圣陶却逐渐感觉,商务印书馆并不能给他一个理想的舞台。
商金林:他在商务印书馆当然是干得相当好,待遇也相当高,但是呢他总觉得在商务印书馆,他们受老板的钳制,不能施展他的才华,不能够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所以他表示不太满意,在这个时候,同时他认为商务印书馆还不够前进,商务印书馆还好像有点守旧的风气。
解说:上世纪20年代,商务印书馆是教科书出版界的龙头老大,占有教科书市场近半数的份额。让商务印书馆缺乏前进的勇气,考虑的更多的是市场利益和政治舆论上的安稳。1926年,商务印书馆《妇女杂志》主编章锡琛的离去,就让叶圣陶等很多老编辑甚为不满。
王湜华(王伯祥之子):章锡琛编的《妇女杂志》呢,也很提倡新思想,讲生理卫生啊,讲男女自由恋爱等等,结果那些传统的老夫子卫道者们,就觉得这个杂志不行,怎么能办成这个样子。
欧阳文彬(原开明书店编辑):就是有关性教育的,就发了一篇这个文章,那么商务印书馆就撤掉了他的这个编辑职务。
解说:上海市福州路,1928年章锡琛在叶圣陶、王伯祥等一批好友的支持下,在这里创办了开明书店,以开明之风自立门户。
欧阳文彬:那个开明书店晓得吧?
女:我不晓得。
欧阳文彬:不晓得,老早老早了。就那个弄堂能找到吧?
记者:好像就是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啊。
欧阳文彬:就是这一家,这一家,变多了,这儿有个弄堂。
记者:原来这个楼上楼下都是开明书店吗?
欧阳文彬:楼上很小的呀,就是一座小阁楼呀。
解说:福州路272弄,这个不起眼的二层小楼,就是当初开明书店的店址。八十年前,这里每天出入的都是叶圣陶、郑振铎、夏丏尊、丰子恺等中国文化界赫赫有名的大家。
欧阳文彬:他们说最重要的志同道合,叶老他讲过的开明的一批人,就是志同道合走到一起,这个志同道合他说我们也不是什么主义,什么马列主义什么主义,三民主义,都不是的,就是说呢,都愿意为读者做一点事,而且大家都喜欢写写文章,都喜欢搞搞印刷,就这个志同道合,走到一起了。
王湜华:那时候还有时候,一个月还是多长时间举行一次酒会,就是喝绍兴酒,下了班不走就留在开明书店,还邀些别的朋友来,或者某人正好到上海,请他来,那个顾颉刚等等都参加过这个酒会,还留下一些墨宝,当时拿出纸来写一点,挺融洽的。
解说:这种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让叶圣陶等人如鱼得水,奇思妙想也层出不穷。作为国文课本补充使用的《开明活页文选》,就是当时开明书店的一大创造。
欧阳文彬:最初影响最大的就是《开明活页文选》,这我在中学的时候就读过的,一篇一篇的,一篇文章出一张活页文选,有的是单张的,短文章,长的也可以有几页,就把它叠起来,就像一份小的报纸这样的,一份一份,一篇文章一篇,这个东西呢,就是可以供给那个教师选择,他喜欢什么教材就用什么教材,所以《开明活页文选》出来以后呢,影响非常大,差不多所有的学校都采用了。
解说:除了选材新颖的活页文选,《中学生》杂志也是开明书店的一块金字招牌,在叶圣陶的主编下,这本杂志被中学生称为不可一日无君,它所起的作用,甚至召开了当时的语文课本。
欧阳文彬:我们学校里上国文课的时候呢,给我们读课外读物,就是一排排的老师把那个书啊,一摞书发过来,一个人拿一本,一个人拿一本,传到后面去,那我就拿到《中学生》杂志,就开始看《中学生》杂志。一开始就看到那个《文心》啊,它讲故事啊,讲故事讲到的写文章啊,非常感兴趣。那么后来就每期都看,一个月一期,每期都看,实际上呢就是《中学生》杂志,叶圣陶等于是我的第一个国文老师,比课堂上的国文老师印象还要深刻。
解说:1930年,白话文在语文教科书上才刚刚走过十年的历程,许多教科书都编得文白夹杂,艰涩难懂,甚至句法不通,中学生的作文也经常纰漏百出。
王湜华:他是很严格的,所以他,我写的文章有时候请他批改,他总是说你这为什么老是文加白,不写纯白话,他老这么批评我。
欧阳文彬:他对这个文字的纯洁是不懈地追求,对文字的毛病他疾恶如仇,《中学生》上还有一个栏目,叫做《文章病院》。就是把一些错误的文字拿出来收在里面,就有病啊叫《文章病院》,剖析它错在什么地方。
解说:我见到许多进过小学的儿童,觉得他们并没有从受教育上得到幸福,从社会的整体来观察,也看不出从小学教育上得到什么进步。有过四年教育经历的叶圣陶,对当时的课本和教育有很多看法。在开明同仁的支持下,叶圣陶决定用最干净纯粹的白话文,编一套真正适合孩子的课本。
叶小沫(叶圣陶孙女):他觉得给儿童编课本,就要编成有文学色彩的东西,让他学会欣赏学会学习,所以他很注重就是这个课文的文字的表述和这个情节,然后呢又特别注意写他们生活中的事,而且呢还要,就是他在课文里头,就教你去观察,教你去,引导你去好好地做人做事,他觉得这个东西,课本不是单是课本,课本本身是一种教育,这个东西是应该融进你的课本里,但又不是说教。
解说:1932年,叶圣陶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最近一年间,写了一部初级小学国语课本,销行起来数量一定比小说集子多,这倒是担责任的事,如果有什么荒谬的东西包含在里边,贻害儿童,实非浅显。出于对孩子的负责和热爱,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个享誉文坛的大家伏在案上,一丝不苟地为孩子创作改写了四百多篇课文。
叶小沫:你要想让孩子感动,你要自己感动了,你已经感动了你自己,你才能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感动孩子,而且他不觉得孩子好像是可以糊弄的,或者说孩子就是可以随便骗骗的,他说越是对孩子越是要认真。
解说:为了让课本更易于被孩子接受,叶圣陶找到了好友丰子恺,请他用手写笔把课文抄写一遍,并配上相应的插图,丰子恺欣然答应。
丰一吟(丰子恺之女):叶圣陶给他一个这个底稿,他就这样写,写那个书法,写书法,而且是很工整的,不是那种现在写的那种写字的。
冯斌:铅字一排就出来了嘛,手书还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抄,那么抄得再认真,你总不如这个铅印的这个工整嘛,那么我粗略的猜度啊,我觉得可能是开明人要把这个书做得特别可亲可爱。
陈晓楠: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小学国语课程标准》,依然沿用编审制出版教科书,各大出版社都可以自编教材,只要审查通过就可以发行。这套《开明国语课本》顺利通过教育部审定,成为新课标颁布之后的第一部小学教科书。
教育部的评价这样说,插图以墨色深浅分别绘出,在我国小学教科书中创一新例,是为特色。而著名的语文学家黎锦熙也评价,此书价值可谓珠联璧合,盖叶先生之文格与丰先生之画品,竟能使儿童化而表现于此课本中,实小学教育前途之一异彩。
解说:作为上海小学语文课本的主编,徐根荣的案头,始终放着这套《开明国语课本》。2005年这套书刚一出版,徐根荣就给教材编写组的老师每人送了一本。
徐根荣:柳条长,桃花开,蝴蝶都飞来,菜花黄,菜花香,蝴蝶飞过墙。像这样的二三十年代的这个老课文,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教材编写学习的地方,这个出的时候我们这个教材呢,初稿都已经编好了,也都已经印出来了,小朋友也已经在用了,但是我们在修改阶段呢,我们尽量能够吸收它一些好的东西,就更加有儿童的这个特点,童心童趣。
我觉得现在我们有的时候,有些课文比较枯燥,板着面孔有一点说教,就是没有像这类课文,那么有趣,那么有感染力。所以看了几篇以后,我也的确蛮喜欢的,特别是为叶老跟丰子恺先生,他们这种精神所感动。当时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著名画家,亲身所编写所谓小儿科的小学语文教材,而且这么投入。
画中音:柳条长,桃花开,蝴蝶飞过墙。
解说:1932年,《开明国语课本》发行之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各地学校争相订购,许多孩子拿到书之后都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甚至把课文当成儿歌来哼唱。
叶小沫:有一篇小学课文叫《给妈妈过生日》,然后三个孩子就讨论说,明天妈妈过生日了,咱们要送妈妈什么礼物啊,三个孩子就这个说我要送妈妈什么,那个,大姐说我想送妈妈一棵树,在妈妈生日那天呢给种上,然后跟妈妈一起一天一天长大,看着。他这些故事一点都没有别的东西,但是你读起来呢,孩子就觉得真是他身边的事,而且呢很亲切。
丰一吟:什么月亮圆,像个盘,什么什么,还有呢,种菜吧,爸爸在园里种菜,弟弟问爸爸为什么不种花,爸爸说要种的,先种菜后种花。就是这样简单的呀,但是很有意义的。
徐根荣:我记得有一篇讲邮递员送信的,他把这个信写得非常生动。薄薄的一张纸上面爬满黑蚂蚁,是这样写的。就是写出了,这个信呢给它生命,给它语言,给它情感,而且是以一首谜语的形式,那这样一种形式呢,小朋友呢他都猜得出,也都是会喜欢。
解说:翻开《开明国语课本》,全书没有一句口号式的大道理,也找不到半点成人式的说教,两位大师俯下身来跟孩子们平起平坐,以他们的眼睛观察世界体味生活,小心翼翼地将他们扶上人生的道路。
冯斌:我觉得可能他有一种理想,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劳动,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做一点点改变和推动的贡献,那么这种工作可以有很多选择,写小说,做医生,造工厂,那时候很多人这么干,那他们觉得需要有人来编教科书编课本,在课堂里在学堂里面来改变孩子,改变未来的社会人,他们觉得这工作可能意义更大。
解说:1932年,叶圣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分别给他们取名至善、至美、至诚,这是他对孩子的希望,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1934年叶圣陶和丰子恺终于出齐了全套十二册《开明国语课本》,在那个动荡不堪的年代,课本却丝毫没有受到社会的影响,两位先生携手为孩子奉献了一套纯净无暇的语文课本。
商金林:他和政治是保持距离的,对于政治的东西他能够比较中立,对时代,当然我们要了解时代,但是我们不去跟,不去紧跟的,就是说不是好像同社会怎么样的,他们不,他们说因为我们是办文化的,办文化的事业,所以说呢一定要非常从容。
冯斌:他觉得课本和一般的书本和文学读本不一样,那些书受众面还比较小,比较专一,而这个课本它是一个启蒙的东西,是个奶粉,奶粉里面是不能有三聚氰氨的,是绝对要保证它品质优良。
画中音: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希望风帆》现在开始。
解说:开封夙有风,思不出其位,求进勿欲锐,唯愿文教敷,遑顾心力瘁。这是叶圣陶为开明书店写的诗,为了孩子,他们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爱。
冯斌:开明这些几个当家的人,都是真正具有中国文人品质、良心和风采的人,他们找到了这样一个位置,找到了这样一个平台,然后来施展他们的才华,展现他们的风采,他们是中立的,他们爱人民,爱祖国,但是不加入任何党派。他们传播文化但不传播别的。
丰一吟:我在那里弹琴,我是不会弹的,就是一只手这么敲敲,就弹那个长亭外,古道边,到最后就是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他说他们小孩子怎么知交半零落了,知交的人呢就是好朋友了,一半都是零落,都是死掉了是吧,他说我给你们另外做一个歌,不要这个歌词,不要用这个歌词,李叔同先生这个曲是用美国人的,他说我改一下词,他说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画中音:柳条长,桃花开,蝴蝶都飞来。菜花黄,菜花香,蝴蝶飞过墙。
解说:每天徐根荣都要这样护送学生们过马路,为的是保证他们的安全,但他肩上更大的责任,是正在编辑中的语文课本,因为这关系着无数孩子成长的方向。
陈晓楠:从1932年第一次出版开始,《开明国语课本》在建国前的十几年当中,先后再版了四十多次,2010年在很多孩子和家长的强烈要求之下,《开明国语课本》又再一次重印,上市之后也是供不应求,很快断货,很多家长在网上留言说,这套教材编得好,原因在于编者他用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7-5 15:59 , Processed in 0.0756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