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最近有朋友谈到他需要一款ARM9芯片,功能不求那么多,有Core、SDRAM、Flash、LCD、GPIO就足够了,但是价格要足够的低——简单的说:有S3C4xxx的部分性能、有LPC21xx的价格。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ARM的授权越来越偏爱于大厂,而且越是大厂大公司的授权费越是便宜,小批量小厂越是贵的吓人。
很是感慨:市场上,越来越趋向ARM一统天下的状态,ARM收购了Keil公司之后,更是隐隐然统一天下嵌入式系统的趋势。有如当年的操作系统领域,自由竞争阶段操作系统百花齐放,后来基本上是Windows的一统天下了。
不过,操作系统领域,Open 的Linux终于开花结果,捅破了操作系统Windows垄断的局面。那么在IC的微处理器领域,能否会出现统一的奇迹:在一批志愿者的努力下,Open Core也能够开出艳丽的花朵呢?
大家知道,IC行业的专利一堆一堆,十分恐怖的阻碍着发展,比如早也是昨日黄花在市场一塌糊涂的Rabus,却享受着全球所有存储器厂商的进贡;而ARM公司的专利壁垒也让其它的开发更困难;MIPS的指令专利,使得有能力收购整个MIPS公司的中科院计算所却不得不付出财产和名誉的双重损失来设计龙芯……
国外的Open Core组织远远不如当年的GPL自由软件组织那样旺盛,但依然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GPL协议是允许代码开发,但是并不阻碍任何在遵循GPL协议下的商业化运营的,也就是说Linux肯定不会阻止Red Hat公司去商业化并获利的,只要它是遵循GPL协议的。所以,如果在国内,采用Open Core的方式,将这些未经过严格验证和实现的功能进行更苛刻的验证、组合、直到流片和出产品,这样的商业化运作或许也是有机会的,如同Linux一样!
前不久接触到FreeARM,感到实在是没有办法与正宗的ARM的商业IP核相比,而且一旦商业化肯定面临license壁垒的,只能学习而已。但是刚刚接触Open Core的一个CPU,是OpenRisc1200,有wishbone总线接口,JTAG调试功能已经足够强大,最重要的是已经有开发工具GCC的成功移植。
第一次推出产品,至少需要一批流片、集成开发环境、Develop Kits、Demo Boards吧?
希望有兴趣并且有志气的人员能够组织起来。
大家认为这样的Open Core在国内进行商业化运营会有什么效果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