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帖子
查看: 15896|回复: 24

看世界理工科大学之最——麻省理工学院是怎么教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2 03: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技型MBA_麻省理工学院MBA教育特色.pdf
麻省理工学院本科培养方案述评
从麻省理工学院OCW谈我国高校经典教育.pdf
我所经历的MIT博士教育.pdf
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教学考察报告(三)——“电路与电子学”课程教学法篇.pdf

MIT本科教育特色及其启示.pdf

93.96 KB, 下载次数: 76 , 下载积分: 资产 -2 信元, 下载支出 2 信元

科技型MBA_麻省理工学院MBA教育特色.pdf

170.33 KB, 下载次数: 57 , 下载积分: 资产 -2 信元, 下载支出 2 信元

麻省理工学院本科培养方案述评.pdf

271.69 KB, 下载次数: 74 , 下载积分: 资产 -2 信元, 下载支出 2 信元

从麻省理工学院OCW谈我国高校经典教育.pdf

455.31 KB, 下载次数: 78 , 下载积分: 资产 -2 信元, 下载支出 2 信元

我所经历的MIT博士教育.pdf

235.79 KB, 下载次数: 93 , 下载积分: 资产 -2 信元, 下载支出 2 信元

abbr_b9a67fdf684ed71791917f8a1be225e3.pdf

242.75 KB, 下载次数: 69 , 下载积分: 资产 -2 信元, 下载支出 2 信元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3: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计算机系VS清华 (转)

送交者: Gatech 200332519:15:04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出来了半年,对这个学风问题还真有点感触,就我的所见所闻把清华计算机系和这儿的计算机系的学风作点对比吧。

刚来的时候对课堂纪律最有感触,一句话,原来在清华的时候课堂纪律太差了。一个阶梯教室坐了一百几十人,干什么的都有:睡觉,说话,看闲书,赶作业。可你看这儿,绝大部分课都是三十来个人的小班,上课的时候下面绝对不是闹哄哄的,极少有人交头接耳,提问的倒是挺多的,提问都是坐着((谁站起来提问谁是傻比))。另外大家可能也知道,这儿上课坐姿是没有规定的,爱怎么坐怎么坐,所以经常有人把腿放到桌上,还有人坐第一排,把两条腿都放桌上,两个大鞋底儿直面任课教授,然后就着那个姿势提问。按国内的标准这姿势确实是流氓,可人本身不流氓啊,老老实实就那么坐着,没和旁边人说话,没睡觉,没看武侠科幻,也没看其它科的书((事实上这边上课学生一般都不带书,书是课下看的,不过我习惯了,老带着,有时候放限)),专专心心地在听讲,跟老师说话的时候也是挺有礼貌的。人只不过觉得那样坐舒服,老师也不介意。上课喝饮料的很普遍,吃东西的也有,但不是每节课都有。

又想起那件陈年旧事了,可能以前贴过了,但还是想说。几年前上居老师的高代课,有个著名的三字班大虾渴了,就从书包里掏出个矿泉水瓶子喝了起来,结果被居老师当着一百多号人的面骂了一顿,大意是说这是课堂啊,你怎么能喝水呢?先声明一句,我一直认为居老师是个好老师,在这儿提这件事不是想诋毁谁,就事论事而已。我现在一想起这事儿心里就难受,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我从中看到中国人的个性太受压制了,人要是不能时时处处觉得活得舒展,创造力势必要受负面影响。话可能重了,但就是这个意思。

自由提问在这儿很普遍,这个估计大家都知道,美国课堂的一大特点。提问的时候举不举手都行,一般还是要举一下。不过我个人并不认为自由提问有多么多么好,有时候碰到那种一个劲提问的人老师也烦,因为他没法儿往下讲了。自由提问在清华实施起来也有实际困难,好多课都是超过一百人的大班,要是每个人在有点不明白的地方都举手提问,那我看这课是没法讲。

在清华的时候记得有个规定,多少次作业没交就不许参加考试,所以三字班另一位著名的大虾总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星期格外的繁忙--他得补齐几乎所有科目的所有作业。这儿没这规定,但是有另一个规定,作业晚交要扣分,太晚了就是零蛋。跟清华一样,这儿的作业有好多是project就是比较大的作业,比如设计个简单的CPU什么的,这种作业做起来都很费时间,而且一般都在某天夜里12due,所以在这一天夜里系里的公用大机房就特别热闹,本科生在那儿熬到凌晨几点是常事。嘿嘿,凌晨几点,那岂不是已经算晚交了?是,不过只要向改作业的TA求个情一般都不会扣分,至少我做TA的时候不扣,想想人也够苦的,半夜三更的还在赶作业,而且也就迟了几个小时。

还有就是考试了。恕我直言,清华的学风虽然是很好的,但考试作弊绝对不是稀有事件。美国学生都爱玩,有些学生自然学得很烂,但很少有人作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儿有一种take home的期末考试,就是把考卷发给你让你回去做,随便翻书翻笔记翻因特网,但是有一点,不许讨论。呵呵,你可以想象要是搁国内((包括清华))这种好事可不可能发生。我还没考过这种试。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清华考试的压力太大了,而且有些压力是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首先一点,在这儿最后成绩单上是ABCDEF而不是98,88,60什么的,我上学期期末考了两门,最后根本不知道考了多少分,只知道都是A,呵呵。平时的作业和测验以及半期考试的分自己是知道的,但只要你不说,别的同学绝对不知道,要嘛不公开公布成绩,要嘛把全班成绩往网上一放,但都用暗号--我自然就是NCat--所以除了你之外别人不知道你考了几分,反正象什么在墙上吧叽贴张大表格,某某考了98,某某考了58,一目了然的这种事是绝对没有的。不知大家怎么看,我觉得这是对个人稳私的一种起码的尊重。另外平时作业和期中考试占的比例很大,超过一半吧,期末考试一般就占百分之三十,百分二十的都有。所有的这些合一块儿,聪明的你应该能琢磨出其效果了吧?对了,期末考试的压力大大减小了,只要平时好好做,一般期末考个80几就是A了,而且你考90和考100是一样的,都是A,大牛可能觉得这样不爽,我反正挺喜欢的,来这儿以后我期末复习也不象在清华那么使劲搞了,因为没必要,只要过了一个线,最后就能得到一个最高的成绩(A)。在清华不行啊,首先是期末考试占的分太重了,一般最后成绩都跟期末考试的分数非常接近。能考90了还不敢歇着,因为别人考98的最后算下来可比你高一截。

对了还有一个UNIX问题,这个可能不能完全算学风问题,但还是在这儿一并说了吧。计算机系还是应该以UNIX为主,不是说不该学NTVCVBVJblah,blah,而是说不该以那些东西为主。UNIX就是专门给计算机系的人用的,我问过一个印度人,他说他们本科也是几乎全用UNIX

好了,废话完了。

谈到资源利用问题我想把这儿的情况大致说一下,我觉得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这儿的计算机系学生人数比清华少,具体数字我不知道,我估计大概是清华的三分之二吧。

先说计算机,计算机分布在三类地方:公用机房,办公室和实验室。除了极少量的9598和苹果机,其它所有机器((UNIXNT))都采用一种形式:帐号登录。所有的机器都连在网上,但不是所有的机器你都可以用,你的帐号和密码只有一个,你只对某些机器有登录权限,帐号的由一个网管小组专门管理。我觉得这样比清华那种一人占一台机器的办法好多了,因为一个人占一台,那个人不在别的人也用不了,实际上资源就浪费掉了。至于说一人一台机器比较保险,自己的东东不怕丢,也好管理,不容易乱,那是瞎说。用UNIX或者NT不就结了吗,权限都是网管人员用专门的实用程序自动设好的,别说丢了,别人连看都看不了你的文件。当然清华也有采用类似使用方式的教研组,象应用组就是那样,有SUNcluster,有PowerPCcluster,每个人没有固定的机器,找台空着的机器登录就行了。但管理不行,至少我原来在那儿呆的时候帐号管理做得很糟,是由系统管理员手工搞,一台机器一台机器那么加,很麻
烦,效率低,易出错,而且以后删除怎么办?成批地修改权限怎么办?这种纯手工的管理方式显然不能用于系一级的大规模管理,校一级就更不用说了。

另一点就是完全使用网络文件系统(NFS)),每台主机当然都有自己的硬盘,但一般都只用来装操作系统,几乎所有的软件和数据都不存放在本地硬盘上,而是放在一组海量磁盘服务器上,这样每台机器自身的硬盘就不用太大,节省了大量资源,而且这样一来备份就方便了,中心备份系统每天都对那组网络硬盘进行备份,你什么也不用担心,什么也丢不了。

这儿一共就四个公用机房,都挨在一块儿,NT机房大约有五六十台PII 350-400SUN机房有二三十台SUN工作站((大部分是垃圾,我才不用呢))SGI机房有二三十台SGI工作站((凑凑合合,俺也不用,哈)),还有一个给本科生专用的机房,有二十来台机器,我从来没去过。加起来也就一百台多一点,但机器不够用的情况极少发生。

公用机房和实验室都用那种密码锁,五位数字,所有的机器和设备都拿钢锁和钢索锁上,所以也不用看门老爷爷或老太太了,对研究生是24小时开放,因为他们都知密码是啥,对本科生好象是凌晨几点到几点不开放。另外一点大家估计早就知道了,所有的机器和灯是不许关的。

打印机值得说一下,整个计算机系系馆((系里还有大批人马在另外三幢楼里))就只有四台公用打印机,当然各个实验室有自己的,那四台里其实就一台用的最多,所有的打印机都是网络打印机,象清华那种只接一台PC的绝对没有。速度其实也不是特别快((公用的么)),清华要买四台作公用绝对买得起。打印纸都放在外边的架子上,没有专人管,什么时候没纸了旁边的学生就打开一包自己加上。别的耗材由专人负责更换。打印机这样用我是真觉得方便,不管人坐在哪儿,想打什么点两下菜单,过两分钟去打印机那儿取就完了。

复印机公用的就一台,不过这玩艺可能有点高级有点贵,专门有一间小屋子,因为个儿特别大,有一台触摸屏终端,用来输入pin number((相当于密码,只不过不需要用户名))和别的控制参数,反正我当初是琢磨了几次才彻底会用的,用起来很爽,复印的飞快,而且复印完了不管多厚自动装订。复印纸也是摆在外面。这台复印机只有faculty和博士生能用,嘻嘻。

再来谈教室,系馆一共就三间教室,所以全排满,当然了有的课被迫排到外系的楼里,但不多,我到现在为止上过六门课,只有一门在外系,其它五门都是在这三间教室上的。每间教室都只能隔位坐三十来个人,我到现在还纳闷怎么三间教室就基本上够用了。

最后来讲几句关于钥匙的废话。不光是系里,整个学校的钥匙都是一种形式:一把钥匙开N道门。象我的公寓钥匙能开公寓大门,会议室和自习室的门,宿舍大门,当然了,还能开我的卧室门。这个道理很简单了,不就是一把钥匙的齿分成几段,一段齿对一把锁吗。这样做方便且节省资源,我就不废话了。

其实我到现在也没闹明白一个问题:Tech的校园比清华小((不是小很多,但明显要小)),大多数楼只有三四层((俺住的公寓五层楼,大概是Tech最高的楼了,反正象主楼那样宏伟的建筑是没有的))Tech的人不比清华少多少,系也是基本上什么都有,体育场馆肯定比清华多,关键的问题是这儿满校园都停着汽车,这汽车可比自行车占地方多多了。当然了,校园里不住家属,学生也很多住校外,但公寓楼也有不少,而且这边公寓楼显然多占地方。就这样,现在还一个劲儿地在盖楼,而且不象清华是向外征地盖楼就在校园里盖。我就搞不明白这地方怎么就是够用?显然至少有一个原因:资源利用得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3: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推荐一篇很有启发的文章给大家。(转)

清华VS麻省:对比后,才知道我们的教育是多么失败 zz


        几年前在学校里面教过《接口技术》。由于是选修课,开始有60多同学报名,第一堂课给同学们讲了这门课是采取以具体设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就是以一个实际的发光二极管在5V电源情况下的恒亮的电路设计。由于是具体的电路设计,涉及到查资料,如何选取参数等,课后作业是去图书馆查资料,给出10种TTL电路的参数。第二次上课就有20多人没再来。结业考试时只有20人参加。其中还有部分同学说,也不是完全能听懂,但是笔记是记下了,毕业以后如果真的干这行,翻翻笔记吧。想来也是有点悲哀。长期的基于考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难以适应毕业后的工作。我个人认为学校对学生的就业难负有很大的责任。麻省理工的毕业生起薪10万美金很正常,所以很多学生会首选这所学校,高薪有高薪的理由,看完下面的文章大家应该能体会一点。
清华本科5年,和许多同志们一样为着一个闯荡世界的梦想苦苦努力,98年终于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踏上北美大陆。这两年来当真是感慨万千,清华的学习生活我算是深有体会,而北美大学的学习生活我也可以算是领会了个中滋味。相信国内的许多好学上进的DDMM们还处在一种梦想和憧憬的阶段,如我两年前一样,在这里我穷一己之力,希望能作一比较和介绍,让大家在国门之内能够了解到清华与北美的学习生活之同之异与差。切入点我选择的是中国和美国的名牌老大:清华和MIT。从生源上讲,美国没有那个学校可以把全国各省的理科状元和前十名大半收入囊中。MIT虽然始终在理工科方面独占鳌头,但是加州理工学院、Stanford、Berkeley等名校并不逊色太多。像Stanford更是以地处硅谷、生产杨致远型的资本家而独具吸引力。从优秀学生的聚集程度上讲,大概MIT加上Stanford都不足以与清华一拼。
TOEFL和GRE毕竟没白考,上课能听懂百分之八九十。本来用于录老师讲课内容的单放机只带了一次,也没开录,后来再也没带过。阅读课文也没有太多的困难(哪有GRE歪词那么多)。美国学生实在是基础差,又不用功,一百分的作业得不到五十分的一般都是美国人。(日本、印尼等其他国家人的英文名字读起来可没有美国人的那么顺)。但是,这里的课程负担可实在是不轻松,一般来说,选三门课上是标准(不少人只敢选两门);能上四门课的人堪称不同凡响;五门课?最好不要想。
我在这里的第一学期上了一门叫《计算机系统设计》得本科课程,其辛苦程度真实一言难尽。十五个星期内交了十次作业,作了六次课程设计。有的设计还分几个部分,分开交设计报告。所以设计报告大概也交了有十次左右。最恐怖的是有一次,十天内要交六份作业或设计报告,而且当时正值其他几门课正在期中考试。抱怨是没有用的,老师说:"我很抱歉。但这门课很重要,请大家不停的工作。"学生从一般的逻辑时序电路开始设计(数电都已忘得差不多了);核心是自行设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得ALU,单指令周期CPU(single cycle CPU);多指令CPU(Multi-cycle CPU);以直到最后实现流水线(pipe line)32位MIPS CPU和Cache。一门课下来,所有与计算机CPU有关的知识全部融会贯通。硬件设计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就是太累)。
在清华的本科课程中实在找不到这样一门如此实在的集理论实践于一体的课程。计算机系的TEC-II型试验计算机几经是全国独家了,但是试验安排并没有触及核心(TEC-II机是微指令时的计算机)。缺乏动手设计环节是学生对CPU原理的了解比较肤浅。
当初我作微指令实验时曾由茅塞顿开的感觉,但是现在才发现远远不够。至于全校性选修课《微机原理》的水平就不用说了,至今我想起老师的一句话还有些心痛 --"学通了八位机,十六位机、三十二位机的原理是一样的",MIPS怎么可能和十六位CPU相提并论?在anford,本科生也有相似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课程,但是要求学生用VHDL语言(当今IC设计标准语言)实现,清华的本科生由几个会用VHDL?在清华曾上过《操作系统》这门课,要在Linux基础上作四个project,六个人一组,可以期末一起交。我在计算机系的同学直到期末前两三周仍叫我不必惊慌,说最后一两周内定会有牛人做出来,大家都可以搭车。我在这里的情况则不同,也是四个project,三个人一组,每三周交一个project。如相似之处过多,当即受到质询,处罚办法抄者被抄者各扣 50分(满分100),被罚者早有先例。交作业时间是某个周日晚11点59分59秒,网上交作业,半秒钟也不许拖延,到时间传输停止工作,谁也交不成。所以大家只有坐下来勇敢的面对困难。
其实,三个星期短得不合理,因为第二个星期与Project相关的课程才讲完。唯一的方法就是熬夜--第三个星期,从晚上九点到凌晨两三点,公共机房的数十台工作站前座无虚席,几乎每个人都要连续熬夜;凌晨三点有人开始支撑不住,而熬到六七点的也不乏其人。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曾展示过一块白布,上书"我宣布投降"和几十人的签名。这份由败在Project手下的学生赠送的礼物被老师悬挂在办公室的墙上。而我对这门课的感觉只有一句:我开始明白操作在清华,计算机系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原理》是体现了其应有的份量的。
再有像美国的VLSI设计课程在清华很难找到其应有的设计实践效果。这里的VLSI设计课程上到深处,学生就可以做出实实在在的ASIC芯片,然后拿着自己的设计去硅谷或别处工作面试,说:"这是我作的东西。"清华大概没有真正的"企业级"集成电路设计试验课程--这也不奇怪,全中国现在都在作板子而不是" 片子"。美国大学的教授对授课的认真程度有高下之分,但任何教授都不允许抄袭。这一点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些。有一个教授的话很据代表性:"发现抄袭很难;但我会竭尽全力。"
另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上课一般不会沉闷的让你想睡觉。它们的幽默虽不像新东方的宋昊那么多,但是往往恰到好处:比如一个教授说"有的黑客只是看一看,就像女人逛商场";有一个教授每当学生回答出一个较难的问题时就赠送一美元;一次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说"这要看实际情况(Itdepends)",教授对大家说"怎么像政客说的话"……总之,这里你一般碰不到在清华常见的"面苹果"老师。比较认真的教授的责任心是令人钦佩的。一个教授在学生课程最重的时候,把家中的电话留给学生,告诉学生说晚十点前可以打电话请教。我有一个同学修一门课,最后一个 Project做到半夜三点时完工,大呼轻松之余上网解闷,发现一封新的E-mail,原来授课老师也工作到半夜三点,有设计了一个新的Project叫学生作。
再比如说美国教职人员活着很不轻松,一般没有国家投入这一说。如果自己不能做出成果拿到企业界的资助,处境就会相当艰难。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升副教授可不像国内这么容易。在princeton,五年内拿不到终身职位(tensure)就请卷铺盖走人。
Princeton大多助理教授都是这种命运。我所在的学校化学系的一个教授就是被princeton轰出来的,现在已经是某个领域中的带头老大一级的人物了(天啊,princeton也太横了)。像这种人,Princeton 又会利用其巨大的名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研究条件把人吸引回来。
前几天和国内同学联系,听说一个现在是直博生的本科同学一学期要修九门课,下学期则专门为老板出差。另一个硕士生一学期中半学期旷课为导师出差。首先以美国的课程标准,这样做大概死定了;其次,美国教授一般会让自己的学生多参加研究工作而不是做重复性项目。美国的博士生一般有一个资格考试,在硕士期将近结束时进行。形式时提出一个新兴课题,摆出方案,由五人评议小组审核课题的新颖程度,意义和方案可行性等。通过资格考试,你才可以在这个课题上开始你的论文研究。如果评议期间有人就同一课题发表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你就必须修改课题甚至从头再来(作一次要看遍所有相关论文,还要做准备性的研究,要半年多时间呢,全废了可够点背的)。准备资格考试过程中还要修课呢,谁有时间出差?好多教授都让学生全心准备资格考试。
这种考试算轻松的, UCLA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学系博士资格考试有这么一项:几个教授从某篇新发表的文章中(博士生大概还读不到或并不在专项领域内)提取课题,让博士生在两三天内提出解决方案(人家可是作了好几个月才发表文章),以此测验学生对前沿研究的敏锐程度。这种考试有时一个通过的也没有。合格标准是十次中必须通过四到五次,过不了就对博士梦说永别吧。导师也许会帮助说话,但是像加州理工学院明确规定,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博士生再优秀也拿不到博士,我可知道一个北大生物系的女生berkeley苦战四年,最终落马,现在硅谷某生物公司工作,年薪两万多(这点钱在物价飞涨的硅谷可不太好混)。
据说,加州理工学院六年博士毕业者就是天才,MIT有些博士生则耗时九年。清华的博士水平是很高的,但有时导师会让学生不用参加自己开的课的考试,有时会在该做论文研究时让你出差,然后再想办法让你的论文不战而胜……操作系统》这门课的MIPS模拟平台和基础代码(不是Linux或MINIX)是由 berkeley的一位教授设计的,现在为多个大学采用。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非盈利的项目,对于这位教授的升迁和获取工业界的资助也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不知耗费这个教授多少可用来做项目赚钱的时间.本文写到此处,我不禁怀疑自己太悲观或是忘本,TG期间我也是靠课程轻松和抄兄弟们的作业才挺过来的。但我清楚,即使像VLSI这样的硬件抛开不说,清华的课程管理决不能与MIT相比,也许六十年代是可以的。每一个清华人在海外都享受着清华两字所带来的荣耀,我衷心希望清华成为一个让平庸者却步,让挑战者兴奋,让优秀者更优秀的世界级学府;而不是只靠名气招揽人才却只提供平庸的教育。这才是我写本文的初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3: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看看美国的高中教育。
文章:揭秘美国顶尖高中的400多门课程(转)

  如果对美国高中作一番研究,就会发现任何一所高中都会开设很多人文方面的课程。我曾经感叹女儿所在的高中能够为4个年级的学生开设217门课程。其中许多是我以前想象不到的,比如心理学、商业法律、社会学、经济学、美国政府等。
  后来,一直到女儿上了哈佛,我认识了她的好友凯特琳,认真研究了凯特琳读过的学校,更好地领略了美国优秀的中等教育。
  凯特琳上的是颇有名气的菲利浦·埃克塞特学校(Phillips Exeter Academy)。与其他美国高中一样,这是个四年制的高中,九年级到十二年级。从学校开设的350门看了令人头晕目眩的学术课程中(此外,还有几十门体育课程),我再次深刻领略了美国教育对基础的认识。
  这个学校把400多门课程分门别类地分成16个学科,有现代语言、古典语言、英语、历史、宗教、人类学、心理学、经济、艺术、舞蹈、戏剧、音乐、体育等。“正正经经”的“基础课程”如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课程的总数量只占不到全部课程的25%。不过,即使是数理化课程,也有让人颇感意外的内容。在35门数学课程里,从一般中学的几何代数到大学的微积分直至离散数学、多变量微分方程、线性代数与常微分方程等大学高年级课程,应有尽有。自然科学的科目除了化学、物理之外,还有海洋生物、物理化学、分子基因学等大学的课程。无论是数理化还是人文学科的课程,都有高于全国大学统一考试课程的大学高年级课程。
  在44门宗教课程中,除了有哲学、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的存在主义、社会伦理学之外,也有包括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在内的世界各大宗教,各自都作为独立的课程。英语课程有从小说到电视-电影技术、文学创作、文学浪漫主义与批判、戏剧文学等。历史类的课程,则有更广泛的人文内容,如资本主义与批判、妇女与当代西方社会、美国政治与国家政策、现代战争与和平、亚洲文明、现代中国等。在56门现代语言课程中,除了有汉、法、德、日、西、俄的语言课之外,甚至还有中国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法国戏剧,等等。至于艺术(即美术、舞蹈、戏剧、音乐这几个学科)的课程也是让人眼花缭乱。从雕塑到摄影,从舞蹈及其历史到舞蹈编导,从导演到电影制作,从音乐原理到高级作曲课程,从常见的室内乐到西非洲鼓乐,真是应有尽有,令人惊叹。
  这样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基础教育理念所营造的环境,代表了美国精英中学教育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并非急功近利地训练谋生技能和高考(Q吧)应试的数理化基础教育环境下提供的教育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释:什么样的教育才是良好的基础教育。从埃克塞特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美国的精英基础教育是那么多姿多彩,它们的基础教育远远不只局限于“理工科”范畴的数理化,即使是外语课程,也不仅仅是纯粹的语言学习。
  人们不难预测,埃克塞特学校优秀的精英教育终要结出丰硕的果实。仅以该校2000届毕业生为例,在该届251名毕业生中,就有整整100人进入常春藤大学学习!其中:哈佛大学20人、耶鲁大学16人、宾夕法尼亚大学21人、普林斯顿大学9人、哥伦比亚大学8人、康奈尔大学7人、达特茅斯大学11人、布朗大学8人。
  这就是个人们常常无奈地、不无妒忌地笑说的那种哈佛进料器(Harvard feeder),或是常春藤输送器(Ivy League feeder)!
  当年该校除了有100人进入常春藤大学之外,还有进入著名的斯坦福9人、乔治城12人、卡内基美联6人、塔夫斯7人、威廉姆斯8人、卫斯理5人等。我在附表中列出了美国著名大学录取率较高的百所高中,它们就是美国精英中学教育的代表。
  埃克塞特学校总资产#亿美元,目前在校的1 017名学生享用着123栋建筑和全美国最大的高中图书馆,近15万册藏书;师生比为1∶5,200位教师中21%拥有博士学位、61%拥有硕士学位。人们也许对它的多姿多彩不以为然,尽管学校每年为它的学生提供730万美元的奖学金,但是,它所提供的也许并不是大多数平民孩子可以享受到的贵族教育。       
        [责任编辑:金东方网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18: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是太牛了,佩服,靠,我们学校的老师一直做重复性工作,所谓的研究,学生一届中的论文跟上届的没什么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8 11: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amazing y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0 12: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后,有点小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0 14: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
有建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0 14: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研究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21: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喜欢倒浆糊,心态不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9-14 04:13 , Processed in 0.023608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