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1848|回复: 1

第斯多惠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3 12: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1790—1866)是德国著名师范教育专家,曾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主编《莱茵教育杂志》。笃信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学说,反对等级和沙文主义的教育观点,提出所谓“全人类教育”的思想。主张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本性,发展儿童的主动性。主张把发展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但要通过掌握知识、教材来实现;认为发展能力应适应儿童的特点及早进行;发展能力必须循序渐进,传授知识以发展能力为目的,宜少而精。要求教师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敢于同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他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主要著作有《德国教师教育指南》等。

饱学之士
  1790年,第斯多惠生于德国威斯脱法利亚州西根市的一个法官之家。父亲精通法学,处事严谨;母亲受过较高教育。因而,家法严明,教子有方。,第斯多惠在父母的严格教养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1808年,第斯多惠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并考入赫尔朋大学,专攻历史、数学和哲学。但他对该校的课程设置深为不满,于 1809年,转入杜平根大学。在那里,他广泛阅读先哲的著作,潜心探讨教育理论。他深为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所鼓舞,认为两位大教育家喊出了改革教育的最强音。从此,他立志从教,要干一番改革旧教育制度的宏伟事业。
第斯多惠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发愤博学,为做个合格的教师打好基础。经过努力,他熟悉历史、地理,精通哲学、法律,通晓外文、物理,专于国语、数学,几乎成了全才。
  1811年,第斯多惠大学毕业。1812年,他做了教师,开始了一生漫长的教育生涯。他一边努力教课,一边自学,于1817年终于获得了杜平根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敢于斗争
  第斯多惠从师不久,便效法卢梭思想,模仿裴斯泰洛齐的教法,勇于改革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初试成功使他激动不已。他诚心推广实验方法,宣传先辈思想。但有关方面不予理睬,同行们也付之一笑,这可激怒了第斯多惠。
“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位涉世不深的青年教师,以他的天真和勇敢,不顾同行们的劝阻,竟然单枪匹马,同落后势力进行斗争。他看到了当时德国教育制度的等级非常森严,遂主张教育平等;也看到了教会教育的种种流弊,于是强调教育内容必须科学化。
  第斯多惠当时虽然阅历短浅,却能以敏锐的观察力,找到窒息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即等级教育制度和教会教育对德国教育的垄断。他向社会大声疾呼,提出了“保障人权及其教育”的进步口号。但是,他的力量太渺小了,根本动摇不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教育制度,也更改不了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
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局限,第斯多惠看不到形成不平等教育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封建制度的统治,因而也就提不出从根本上摧毁封建教育制度的完整主张。

“师者之师”
  1810年前后,由于德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贫民和雇佣劳动者大量出现。政府为了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不得不给这些人以一定的文化知识教育,以满足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对懂技术的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德国政府开始注重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扩充。形势的变化,使第斯多惠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1820年,第斯多惠被调往新建的梅尔斯师范学校担任校长。他按照自己的主张,制订了教育计划,编排了课程内容,配备了教师人选,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同时,他还兼任数学和德语课的教学任务,并在附属小学进行改革实验,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师范教育事业。在他和教师们的努力下,该校毕业生德才兼备,成了一些初等学校的骨干力量,第斯多惠因此在教育界也有了较高的声誉。
  1832年,第斯多惠改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并教授教育学及分科教学法。通过实践,他认识到了教育和社会的密切关系,认为国家“外部的统一任务”可由政治来解决;而国民之心的“内部统一任务”则应由教育来解决,要使二者结合起来,需要通过全民族的公共教育来实现。
  30年的师范教育实践,使第斯多惠的目光更锐利,思想更深刻,经验更丰富,理论更完整。1835年,他主编并出版了《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这本书是外国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培养教师的名著,在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后人把第斯多惠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就他的知识之渊博、为人之诚厚、见解之独到、品质之高洁而言,他做“师者之师”,确实当之无愧,名副其实。

从教有则
  第斯多惠一生为德国的进步教育事业而斗争。在他看来,没有师范教育的改革,培养不出具有进步思想、广泛知识修养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就谈不上国民教育的改革。因此,他在努力从事改革师范教育实践的同时,探索培养教师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原则。
  第一,教师必须具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教育的进步方向,反对德国教育的保守主义倾向,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斗争,教师要无限热爱教师职业,以满腔的热情培养具有自由思想的新一代。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师的迫切任务在于通过他负责培养的那些人而促进人类发展”,“只有自由和独立的人才能为自由和独立而教育旁人。”
  第二,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引人入胜,富有情趣。教师应该主动地以种种方式和对儿童的爱,来热情地教学,以激发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得到激励和鼓舞。
  第三,教师要永远精力充沛地进行教学,就得具有坚定、严格、刚毅的精神状态与性格力量。教师精力饱满会使学生保持注意。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充分思考,也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
  第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和良好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话,口述他们所领会的知识。只有正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掌握和巩固住了的东西,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判断与概括的能力。
  第五,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满足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只认识到“不进则退”还不够,还需要从内心认识到教师永远是学生的直观对象,是学生的生动榜样。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永远在前进和发展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作为一个教师,要加强专业教育。”(《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376至380页)
  第斯多惠所提出的这五个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工作的特点,也规定了教师的起码条件和标准。这些要求至今仍具有其现实意义。


  第斯多惠(1790—1866)是德国著名师范教育专家,曾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主编《莱茵教育杂志》。笃信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学说,反对等级和沙文主义的教育观点,提出所谓“全人类教育”的思想。主张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本性,发展儿童的主动性。主张把发展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但要通过掌握知识、教材来实现;认为发展能力应适应儿童的特点及早进行;发展能力必须循序渐进,传授知识以发展能力为目的,宜少而精。要求教师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敢于同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他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主要著作有《德国教师教育指南》等。

饱学之士
  1790年,第斯多惠生于德国威斯脱法利亚州西根市的一个法官之家。父亲精通法学,处事严谨;母亲受过较高教育。因而,家法严明,教子有方。,第斯多惠在父母的严格教养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1808年,第斯多惠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并考入赫尔朋大学,专攻历史、数学和哲学。但他对该校的课程设置深为不满,于 1809年,转入杜平根大学。在那里,他广泛阅读先哲的著作,潜心探讨教育理论。他深为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所鼓舞,认为两位大教育家喊出了改革教育的最强音。从此,他立志从教,要干一番改革旧教育制度的宏伟事业。
第斯多惠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发愤博学,为做个合格的教师打好基础。经过努力,他熟悉历史、地理,精通哲学、法律,通晓外文、物理,专于国语、数学,几乎成了全才。
  1811年,第斯多惠大学毕业。1812年,他做了教师,开始了一生漫长的教育生涯。他一边努力教课,一边自学,于1817年终于获得了杜平根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敢于斗争
  第斯多惠从师不久,便效法卢梭思想,模仿裴斯泰洛齐的教法,勇于改革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初试成功使他激动不已。他诚心推广实验方法,宣传先辈思想。但有关方面不予理睬,同行们也付之一笑,这可激怒了第斯多惠。
“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位涉世不深的青年教师,以他的天真和勇敢,不顾同行们的劝阻,竟然单枪匹马,同落后势力进行斗争。他看到了当时德国教育制度的等级非常森严,遂主张教育平等;也看到了教会教育的种种流弊,于是强调教育内容必须科学化。
  第斯多惠当时虽然阅历短浅,却能以敏锐的观察力,找到窒息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即等级教育制度和教会教育对德国教育的垄断。他向社会大声疾呼,提出了“保障人权及其教育”的进步口号。但是,他的力量太渺小了,根本动摇不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教育制度,也更改不了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
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局限,第斯多惠看不到形成不平等教育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封建制度的统治,因而也就提不出从根本上摧毁封建教育制度的完整主张。

“师者之师”
  1810年前后,由于德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贫民和雇佣劳动者大量出现。政府为了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不得不给这些人以一定的文化知识教育,以满足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对懂技术的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德国政府开始注重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扩充。形势的变化,使第斯多惠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1820年,第斯多惠被调往新建的梅尔斯师范学校担任校长。他按照自己的主张,制订了教育计划,编排了课程内容,配备了教师人选,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同时,他还兼任数学和德语课的教学任务,并在附属小学进行改革实验,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师范教育事业。在他和教师们的努力下,该校毕业生德才兼备,成了一些初等学校的骨干力量,第斯多惠因此在教育界也有了较高的声誉。
  1832年,第斯多惠改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并教授教育学及分科教学法。通过实践,他认识到了教育和社会的密切关系,认为国家“外部的统一任务”可由政治来解决;而国民之心的“内部统一任务”则应由教育来解决,要使二者结合起来,需要通过全民族的公共教育来实现。
  30年的师范教育实践,使第斯多惠的目光更锐利,思想更深刻,经验更丰富,理论更完整。1835年,他主编并出版了《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这本书是外国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培养教师的名著,在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后人把第斯多惠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就他的知识之渊博、为人之诚厚、见解之独到、品质之高洁而言,他做“师者之师”,确实当之无愧,名副其实。

从教有则
  第斯多惠一生为德国的进步教育事业而斗争。在他看来,没有师范教育的改革,培养不出具有进步思想、广泛知识修养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就谈不上国民教育的改革。因此,他在努力从事改革师范教育实践的同时,探索培养教师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原则。
  第一,教师必须具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教育的进步方向,反对德国教育的保守主义倾向,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斗争,教师要无限热爱教师职业,以满腔的热情培养具有自由思想的新一代。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师的迫切任务在于通过他负责培养的那些人而促进人类发展”,“只有自由和独立的人才能为自由和独立而教育旁人。”
  第二,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引人入胜,富有情趣。教师应该主动地以种种方式和对儿童的爱,来热情地教学,以激发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得到激励和鼓舞。
  第三,教师要永远精力充沛地进行教学,就得具有坚定、严格、刚毅的精神状态与性格力量。教师精力饱满会使学生保持注意。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充分思考,也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
  第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和良好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话,口述他们所领会的知识。只有正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掌握和巩固住了的东西,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判断与概括的能力。
  第五,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满足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只认识到“不进则退”还不够,还需要从内心认识到教师永远是学生的直观对象,是学生的生动榜样。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永远在前进和发展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作为一个教师,要加强专业教育。”(《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376至380页)
  第斯多惠所提出的这五个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工作的特点,也规定了教师的起码条件和标准。这些要求至今仍具有其现实意义。
发表于 2006-7-14 17: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真不容易啊,没有银子下点资料都不行,灌水无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11-20 15:34 , Processed in 0.02337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