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全文
查看: 3121|回复: 4

[求助] 用gm/id方法设计一个二级opa,我的设计过程是否可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6 06: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opa2stage.JPG

各位,上面的图就是我想用gm/id方法设计一个的二级放大器,大家看我的设计过程是否可行?首先,电路中的vb1~vb4都是已知的,输入共模电平、第一级输出共模电平、第二级输出共模电平都是1.65V。M7~M9和M12~M14的沟道长度是0.8u,M1~M6、M10~M11的沟道长度设的在0.35u。下面说一下我的设计过程(为了减小篇幅,仅以第一级为例):1.管子M7~M9和M12~M14的Vgs确定,扫描它们的漏级电压即v1随电流Ids的变化,并保存到列表T1中。
2.扫描管子M1~M6、M10~M11的沟道长度确定,扫描电流Ids随Vgs、Vbs、Vds的变化,并保存到三维列表T2。
3.然后开始用matlab仿真。首先编程序让M9的电流从200u~1mA变化,这样从表T1中可以知道V1的变化,同时V3也可以知道。于是在第一级中,除了电压V2以外,其他电压都是确定的。这样就可以再扫描V2,从而根据小信号方程确定确定各个管子的W。


EE214上面其实讲解了gm/id的设计方法。不过个人能力有限,只好想出这么一个“歪招”,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啊。谢谢啦!!
发表于 2013-8-26 08: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说,gm/Id方法“看起来很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08: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liuqilong8819


带引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6 14: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想问一下,你的数据是怎么导入进matlab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6 18: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但不知道楼主的目的是什么。向大家介绍这种设计方法?还是希望别人指出设计过程中的优缺点。
不管哪种目的,这么减小篇幅的描述方法,我是看不懂。另外,同意一楼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X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9-19 05:51 , Processed in 0.01720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