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217|回复: 1

[资讯] 国产SiC碳化硅功率模块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的必然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国产SiC模块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的必然性——倾佳电子杨茜
94F075C97C08C16F2AC5A39658FD694E_w1228h2109.jpg
BASiC基本半导体一级代理倾佳电子(Changer Tech)-专业汽车连接器及功率半导体(SiC碳化硅MOSFET单管,SiC碳化硅MOSFET模块,碳化硅SiC-MOSFET驱动芯片,SiC功率模块驱动板,驱动IC)分销商,聚焦新能源、交通电动化、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致力于服务中国工业电源,电力电子装备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A6F084B4567A8EC3C7493705F876EC88_w4032h3024.jpg
倾佳电子杨茜致力于推动国产SiC碳化硅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倾佳电子杨茜跟住SiC碳化硅MOSFET功率器件三个必然,勇立功率半导体器件变革潮头:
倾佳电子杨茜跟住SiC碳化硅MOSFET模块全面取代IGBT模块和IPM模块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跟住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IGBT单管和高压平面硅MOSFET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跟住650V 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SJ超结MOSFET和高压GaN 器件的必然趋势!
作为国产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产业的深度参与者,我始终坚信,国产SiC模块全面取代进口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不仅是技术迭代的必然趋势,更是国家战略、市场需求与产业升级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以下从技术突破、政策驱动、经济逻辑、供应链安全及全球竞争格局五大维度,阐述这一替代进程的必然性。
5557F5EB336A74E0E0FA9109A6E5139E_w1162h750.png

一、技术性能的全面超越:SiC材料的革命性优势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物理特性(如禁带宽度3.3eV、击穿场强10倍于硅)赋予其显著的技术优势:
高频高效与低损耗
SiC模块的开关频率可达上百kHz(IGBT通常局限在十几kHz),开关损耗降低70%-80%。在50kW高频电源中,国产SiC模块总损耗仅为进口IGBT模块的21%。高频特性还允许使用更小的滤波器和散热系统,设备体积可缩减30%以上,系统功率密度显著提升。
1C9ECD1131CCA0F464A3B25333DDA208_w2076h1446.png
0B92A74DFDC97B1888ABB5A3D3F98C2D_w1506h1535.png
D842F3F36508CB20DFB4575F6206AB37_w3093h1714.png
006573018AE9EB33BDDEDA9EB0BFE4AD_w1890h1460.png
1A17530F7F654AC1B95931C7BF04AA2F_w1975h1799.png
高温与高压适应性
SiC器件的工作温度可达200°C以上(IGBT极限为150°C),适配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平台、光伏逆变器1500V-2000V系统等场景,减少多级转换损耗,提升系统可靠性。
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
SiC的低导通损耗如BASiC基本半导体的BMF160R12RA3模块导通电阻仅7.5mΩ和长寿命特性,使系统维护成本降低,能耗减少5%-10%,回本周期缩短至1-2年。
E2A69E61637CB10575BAAF7C028F9DFC_w476h422.png

二、政策驱动与“双碳”目标的战略需求技术自主可控
第一、二代半导体技术长期受制于国外,而第三代半导体(SiC)国内外技术差距较小。国家“十四五”规划将SiC列为重点攻关方向,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SiC在新能源车、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应用直接支持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汽车采用SiC逆变器可提升续航10%-20%,光伏逆变器效率提升至99%以上,显著降低碳排放。

三、经济逻辑:成本下降与规模化效应材料与制造成本突破
国内6英寸SiC衬底量产和良率提升(如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原材料成本占比从70%降至40%。BASiC基本半导体等企业通过IDM模式(设计-制造-封装一体化)实现规模化生产,年产能达100万只,单位成本较进口IGBT模块降低30%。
与进口IGBTM模块价格倒挂与市场接受度提升
国产SiC模块的初始采购成本已与进口IGBT模块持平甚至更低,叠加节能收益,下游厂商切换意愿强烈。
EC7D775F1786ABB7E74ABB1FF19F3DF6_w3000h2000.jpg
C187AE3CD7CB26BD7174BAD4C401138C_w3000h2000.jpg
09A34416BF0AA5FCB74A0352B906BE32_w3000h2000.jpg

四、供应链安全与国产替代的迫切性国际局势下的风险规避
进口IGBT模块长期面临供货周期不稳定、关税及地缘政治风险。中国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如BASiC基本半导体在深圳、无锡建立车规级产线保障供应链安全。
本土产业链的全面崛起
从衬底、外延到封装的全产业链本土化已实现。BASiC基本半导体等企业通过车规级认证AQG324和数万小时工业场景验证,获得近20家整车厂的60多个车型定点,成为国内SiC碳化硅功率模块首批量产上车的头部企业。

五、全球竞争格局重塑:从替代到主导技术输出与国际市场渗透
国产SiC模块通过定制化服务巩固本土优势,并逐步进军海外市场。BASiC基本半导体的铜线键合+银烧结封装工艺使器件寿命延长3倍,直接对标英飞凌、富士等进口IGBT模块。
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
预计2028年,新能源汽车中SiC渗透率超60%,光伏储能领域超90%。国产厂商通过“量产一代、储备一代、预研N代”策略,缩短技术迭代周期,抢占全球话语权。
A0AB6E578586B9DC5BA13823D024713A_w1279h1542.jpg

国产SiC模块替代进口IGBT模块历史性跨越的必然性国产SiC模块替代进口IGBT模块的本质逻辑,是技术性能的全面超越、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化,以及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的共振。这一进程不仅是电力电子产业升级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实现“换道超车”的核心引擎。未来,随着8英寸衬底量产和沟槽型器件技术突破,国产SiC模块将从“替代进口”迈向“主导全球”,成为新能源革命与高端制造的核心驱动力。
杨茜
倾佳电子业务总监
2025年5月18日

发表于 昨天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恍惚间以为点开了无忌或者xcar。。。这是不是论坛第一次有女性照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5-20 12:44 , Processed in 0.02329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