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347|回复: 0

[转贴] 美对华整车加税最高145%零部件70%,关税风暴下的汽车业迎来变革与挑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吴松泉:美对华整车加税最高145%零部件70%,关税风暴下的汽车业迎来变革与挑战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4月2日,特朗普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公布《美国调整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公告》明确对汽车商品加征25%关税的具体细节。具体为:对乘用车(含小型货车及厢式货车)和轻型货车的8703、8704两个子目下的17个税号商品加征25%关税。对关键零部件同样加征25%关税,共涉及美国税则第40、70、73、83、84、85、87、90、94章的130个税号商品,涵盖了动力总成、锂离子蓄电池、底盘部件、车身附件、电气组件、智能驾驶等。


美国此前已多次对中国汽车商品加征关税,本轮加税生效后,对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加征的额外关税分别提升至145%、70%,大部分汽车零部件则高达70%。


美国是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2024年,美国汽车产量1000多万辆,出口160万辆左右;国内市场销量大约1600万辆,进口车约占一半(主要来源地是墨加、日韩等)。


根据此前特朗普政府的对外表态,美国此次加征关税的核心目标是减逆差、促回流、增税收,重振美国经济。


笔者认为,此次美国大范围、大幅度加征关税,震撼全球,冲击全球经济,并使其自身置于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之外。汽车是美国此次加税的重点行业,中国是特朗普政府加税的头号目标,笔者认为,对美国来说,恐怕很难达到其促使汽车制造业回流的目标,长远来看,对美国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对中国的影响。



一、关于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主要影响在零部件领域,直接影响至少200~300亿美元零部件对美出口,预计我对美零部件出口将出现断崖式下滑。我国直接对美整车出口将可能停止,海外生产基地(如东盟)对美出口也面临很大压力


1、直接影响我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可能出现断崖式下滑。


美国多年来都是我国第一大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特朗普第一任期加征25%关税,国内零部件企业为降低影响,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应对,对美出口有所下降。这次,我零部件企业海外投资的地区(如东盟国家)也被加征大额关税,也直接影响我国企业海外生产基地的对美出口。


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我国对美零部件出口额达171.5亿美元(仅为海关税则列明汽车或机动车辆用的零部件),占我国零部件出口总额的15.6%,主要出口产品包括车身零部件、铝合金车轮、动力总成及零部件、底盘零部件、轮胎、玻璃、电子电器等。此外,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达15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中国当年锂电池出口总额的25.1%。


考虑跨国零部件贸易的库存期和切换供应商的周期,相关关税加征措施实施后,一定时间后我对美零部件出口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滑。


2、由于我国政府的反制,对自美进口汽车产品也加征34%关税,也将提高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成本(2024年自美进口19.2亿美元,主要是自动变速器及零件、发动机零件、车身附件、底盘零部件等);同时,也倒逼主要外资车企加快美输华车型中国本地生产。


3、对整车贸易的影响远小于零部件。我国对美整车出口规模不大(2024年我国对美出口汽车整车只有10.7万辆,仅占我国汽车总出口量的1.8%),且主要是外资品牌出口为主。2024年我国自美进口整车10.9万辆,同比下降13.5%,占我国进口整车总量的15.5%。


4、美国对各国大范围加征关税,可能也给我国与欧盟、日韩、英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加强汽车产业的贸易投资合作带来机遇。



二、关于对美国汽车产业的影响。综合来看,美国此次加税范围是对几乎所有整车(中重型货车和客车除外)、绝大部分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对美汽车行业是“重大打击”,长期来看,对美国汽车产业的不利影响要大于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同时,也要看到,特朗普大范围加征关税,也引发主要国家反制、国内外批评抗议,其实施期限、力度等也存在不确定性。


加征如此高的关税,势必严重冲击美国与全球重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基地、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最强的中国的合作,同时,对于欧盟、英国、日韩等也加征了25%关税,也势必直接冲击双方的汽车产品贸易。据美国媒体报道,新的汽车关税大多将以价格上涨的形式转嫁给消费者,汽车价格将上涨数千美元。美国发布的汽车加税政策包含了《美墨加协定》成员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对于墨西哥和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整车中的非美国成分,将加征25%关税;零部件的加税方式类似于整车,但细则尚未出台。由于美国汽车生产大量依赖进口零部件、美国市场供给高度依赖进口车、《美墨加协定》严苛的原产地标准,长期加征关税势必导致美国(或北美)汽车行业陷入孤立或半孤立状态,导致美国打造以自己为核心的北美汽车产业生态圈。


由于车企推进本地生产和供应链本土化需要一个过程,对于美国来说,在残缺的本土供应链基础上推进本土制造,再加上熟练工人不足、劳动力成本高昂,必然意味更高的成本,汽车价格将大幅上涨。孤立或半孤立发展,与美国汽车业几十年来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布局和全球采购背道而驰。面对日本、德国、中国、韩国等强大的竞争力,尤其是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和产业融合趋势下,过度保护必然导致美国本土汽车产业链缺乏竞争,进而影响创新和效率。



三、关于特朗普政府追求的汽车制造业回流、大幅扩大产业规模这个核心目标,实现难度很大。原因是汽车供应链早已基于效率和成本形成了全球分工合作的生产供应体系,再加上美国的产业链、人工成本、投资和时间成本等不具优势,重振汽车制造业并不容易。特朗普的易变性、只有四年的总统任期,更是无法给产业界稳定的预期。


美国今天以高科技和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取代了原来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重大产业结构变化都伴随着美国生产力的飞跃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美国汽车制造业外迁和全球布局的核心推动因素是全球化。全球化有效发挥了各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了车企和供应链企业全球布局、全球采购、全球销售,推动了汽车产业和市场的繁荣。几十年的全球化,推动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围绕整车生产,形成了北美、欧洲、东亚(中日韩)为代表的三个巨型集聚区,全球汽车产业中心从欧洲先是转移到了美国,后转到日本,现在是中国。这三个集聚区也是互相融合、彼此渗透,汽车整车、零部件出口额占全球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0%、96%(2022年)。正是全球化推动了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特点是“金融化”和“去工业化”,汽车业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产业。1950年代,美国制造业的GDP占比接近30%,而2023年,这个数字不到11%。

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加墨协定)、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也直接导致了汽车整车制造及产业链布局的“离美倾向”。这里面真正的推动因素是商业和资本的力量,全球化推动企业把工厂搬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地方,搬到离市场更近的地方。再加上美国市场曾长期高度开放,这也从根本上导致在燃油车时代美国市场汽车价格全球最低。


几十年的产业外迁过程,导致美国汽车产业链断裂,很多零部件、原材料等,不得不依赖其他国家供应,使得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贸易逆差国。美国虽然在部分领域依然保持技术领先,有强大的汽车产业链企业,但供给能力却不足。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美国作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拥有市场庞大、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金融体系、人才集聚、美元避险地位等诸多优势,在美国高筑汽车关税壁垒的情况下,尽管面临成本与合规挑战,但对部分中国企业(尤其是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来说,只要选对了投资的具体地区和领域,对美投资仍具有一定吸引力。


(作者吴松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研究汽车产业和政策,现就职于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中汽政研产业政策与国际化研究部专家刘艳对本文亦有贡献。



微信截图_20250411085603.png
微信截图_20250411085648.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4-17 00:14 , Processed in 0.01439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