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Verilog中分阻塞赋值和非阻塞赋值两种,组合逻辑多用阻塞赋值,此时使用begin···end语句,将一条执行完再执行下一句,即顺序执行。 
  而时序逻辑多是并行执行,多用非阻塞赋值,begin···end语句的作用只是相当于函数的花括号,将一段语句划分成块,但是在块里语句依然是并行执行的,在一个模块完成时会同时执行,所以在非阻塞赋值中begin···end语句并非顺序执行的。 
      有一点比较特别的是在时序逻辑中使用若对同一个寄存器重复赋值,结果会怎样呢?这种情况语句的执行也是有“顺序”的。 
      当事件发生时,对于代码块中的非阻塞赋值语句,先计算所有非阻塞语句在【事件发生时刻】的值,(即以<=右端表达式的值),最后才把计算出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计算过程是以代码块中语句的书写顺序进行。虽有先后顺序,但<=右端表达式中变量的值均为【事件发生时刻】时的值。即后面的值会覆盖前面的值。 1 
2 
3 
4 
5 
6 
 | always @(posedge clk) // 时间点:clk上升沿事件发生时刻 
begin   
  a <= 1;  // 事件发生时刻,a_temp = 1 
  a <= 2;  // 事件发生时刻,a_temp = 2 
  a <= 3;  // 事件发生时刻,a_temp = 3 
end 
// 在事件完成时刻,更新变量a的值 a = a_temp = 3 
 |  
  
 
同一语句块中非阻塞重复赋值,虽然符合语法语义,但应杜绝出在在设计中。考察下面两语句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这段代码可以实现计数和清0 
// 第2句只在条件满足时才对a_temp赋值为0,其它时候取第1句的赋值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a <= a + 1;             // 事件发生时刻,a_temp =【事件发生时刻的a】+ 1 
  if( a == 10 ) a <= 0;   // 事件发生时刻,if(【事件发生时刻的a】== 10 ) a_temp = 0 
end 
  
// 这段代码只能实现计数,不能实现清零。 
// 第2句任何时候都会再次对a_temp赋值为a+1,相当于第1句任何时候都不起作用 
always@(posedge clk)  
begin 
  if( a == 10 ) a <= 0;   // 事件发生时刻,if(【事件发生时刻的a】== 10 ) a_temp = 0 
  a <= a + 1;             // 事件发生时刻,a_temp =【事件发生时刻的a】+ 1 
end 
 |  
  
也就是说,在组合逻辑中,也是有潜在的“优先级”的,若后面的语句没有满足条件则执行第一个语句,满足条件两条语句都执行,但是后面的语句会覆盖前面的,只不过编译器帮我们完成了这一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