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芯片精品文章合集(500篇!)    创芯人才网--重磅上线啦!
查看: 3151|回复: 7

目前中国人才认识上的误区和人才浪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9 15: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目前中国人才认识上的误区和人才浪费



    现在国家天天在强调人才战略,但是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什么样的人具备了人才的潜质值得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能使用或者是应该慎重考虑使用,对待人才又该持什么态度?是不是人才就不需要大力的约束而让他自己充分的获得自由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个人以为政府对这方面的认识不够或者是说不到位,有断章取义的嫌疑,从而带动了全社会的认识不足。这严重的浪费了一大批人才或者说是浪费了一大批有人才潜质的人。
    要判断一个人是人才,是乎很容易,只要这个人在自己所在的位置成绩突出或者是说非常胜任这个职务那我们就可以说他就是个人才。
    但什么人又不是人才呢?难道学历低,一直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给了他机会也无所表现的人就不是人才了?人际关系差到处遭人嫌连亲戚朋友也不把他当亲戚和朋友的人就不是人才了?还有现在的很多青年,在几年间连续的更换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工作,没有一个工作能做过一年的就不是人才了?我想以上的事实都不足以证明这个人就不是人才或者是说不能证明这个人就不具备人才的潜质,就不值得培养和使用。
    一个人年青的时候当过公务员而且学历低,但是犯了错误被罢免了,家里很贫穷,此后一直从事着社会最低层的工作勉强养家糊口到四十多岁,那么这个人是不是就不是人才不具备了培养的价值?通过他的自学十几年到了他六十岁的时候给了他机会,但是他没有做好于是辞职了,那么是不是现在就能证明他不是人才呢?已经不在具备了人才的潜质了呢?根据史记记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据史记记载:
    公孙弘:齐淄川国薛县人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豸(猪)海上。年四十余岁乃学《春秋》杂说(春秋主要写的是春秋时期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名人传记,所以学春秋几乎就相当于学政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公孙弘在四十多岁前的学历是比较低的至少是不高),养后母孝谨。建元元年当时弘年六十,汉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淄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最后还是被推上去了,这个时候公孙弘已经七十岁了(这是我自己推算的,大家也可以去推算)。元朔三年(弘74岁),以弘为御史大夫(相当于副宰相),元狩二年(弘79岁),以丞相终,说明他在79岁前还担任过丞相。
    这里我们要知道,在汉代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跟现代比是完全没有比的,即使是丞相,哪怕是皇帝在很多方面的条件都远远不如现在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的条件,那个时候完全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是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政府把年龄条件当做了一个硬性指标,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埋没了象公孙弘姜子牙这样的一大批人才(姜子牙也是在60岁之后才发迹的)。
    我们再看史记记载主父偃说的话:“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既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这是有人劝他时他说的话。意思基本上是说:主父偃成年之后(结发)开始游学四十多年,怀才不遇没有得到于自己才能相匹配的重用甚至是没有人使用(身不得遂),父母也不认我这个儿子,兄弟姐妹也不收留救济自己,其他各国的宾客(一些权势人物供养的人)嫌弃我,我艰难渡日已经很久了,而且大丈夫不能在生的时候享受用五个鼎煮的食物(意思是说要获得很高的职位享受很高的待遇),那么死也要让五鼎把我烹了(表明了他不达到目的便死的决心,那么他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我已经年老了(日墓)但是我的理想和目标却还很远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途远),所以我是故意倒行逆施的。 我想他的意思是想通过倒行逆施这样的方法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既有生之年)来达到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和目标不过他没有讲出来,但是结果倒行逆施却让他走向死亡(当然这也跟他在发迹之后收授贿赂有很大的关系)。
    而主父偃的发迹是他在结发游学四十多年之后,自己写了一个奏章亲自送给汉武帝,汉武帝看了之后觉得这是个人才就使用了他,之后主父偃经常写奏章给汉武帝结果一年之内升四次官开始重用他。我们可以看出,主父偃是先写奏章才被重用,这说明他在发迹之前就已经有了这个能写奏章被重用的才能,但是一直到游学四十多年之后步入了暮年才被重用,并不是说他以前就没有才能不是个人才,只是由于没有伯乐来识别他这匹千里马使得他四十多年都艰难渡日,‘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给了他的身心极大的伤害,所以他一旦得志便很猖狂很蛮横无礼故意倒行逆施。
    但是假如主父偃能在先期就得到了重任,那么也就是身得遂,亲以子为荣,也不可能落到需要兄弟姐妹收养救济的地步,宾客也都会巴结他而不是嫌弃他,也就不会觉得日墓而途远,那么他就很可能不会倒行逆施,至少是不可能故意倒行逆施,即使他真的还是倒行逆施了,那么有人劝他的时候他就会有所认识或许他就会更改。但是没有,而是到他厄日久矣之后才发迹的,这个时候已经对他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又感到日墓途远,所以他故意倒行逆施。
    当然他厄日久矣也可能跟他自己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关系,自以为自己有很大的才能,必定能受到重任,所以在心理上就高人一等,父母兄弟劝他务实(他们以为主父偃是好高务远是游手好闲)他不听甚至还可能很生气与父母兄弟发生口角,而又经常看不起其他主父偃以为才不如己的宾客甚至对他们冷嘲热讽等等导致了他的人际关系一直很差,因为就一直没有人推荐他,一些权势人士看到他那么遭人嫌弃害怕得罪众多宾客也不愿意用他。
    我们看公孙弘是四十多岁才开始自学政治(春秋),到60岁皇帝一招贤良文学之士就被推荐上去的,而且上以为不能之后,在弘70岁了已经是古来稀的人了,皇帝再诏征文学人们还是推荐公孙弘,而且公孙弘推让是他们说如果不推荐你,那我们今年就不推荐其他任何人公孙弘才答应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汉代人的心理思想上是极其看重人才的,并不看重公孙弘是不是年纪已经很老了,以前是不是犯罪过,而且史记也没有记载公孙弘和当地的政府高官有什么很密切的关系。
    在这么一个很看重人才的时代,而主父偃又那么有才华,但是却从来没有人去推荐他来看,主父偃他自己确实有很大的问题在里面起着重要的因素,因为人们都嫌弃他了,而且人数还是相当多。如果主父偃在武帝即位之前就已经死了,那么就说明他运气不好,但是他没死,在武帝几次诏征文学之士的时候都没有人推荐他,这就说明他自己本身是有问题的。所以在这里我想告诫那些一直怀才不遇的人,不要自以为才高就不留口德,甚至是开始愤世嫉俗采取一些极端的态度为人处世,因为你越是这样就越容易错失机会,而且不要一旦得志就倒行逆施,那样也是错误的和很危险的。
    而刘备也是在二十八岁的时候依然在招军榜前慨然长叹,此后一直不得志,四处逃蹿,先是投公孙瓒,后靠陶谦,陶谦死后当了徐州牧,屁股都还没做热就让吕布抢了去,然后附属吕布,吕布死后归曹操,之后在徐州叛变曹操自立门户,同样是没有捂热屁股又急急如丧家之犬茫茫如漏网之鱼,孤身一人奔袁绍,连老婆关张也顾不了,之后又归依刘表,曹操大军一来依然落得个刘玄德携民渡江的结果。最后在依照诸葛亮的策略才三分天下而得其一。这个时候刘备也算是进入了暮年了。
    纵观刘备暮年之前前半生的表现,可以用拙劣甚至是极其拙劣来形容了。他的拙劣表现有下面几点:
    第一,重武轻文。在伐张角讨董卓的时候,凭借关张的武力确实获得了一些不小的战绩,但是这都是在大集团势力之下不需要考虑军用花费的前提下获得的成果,一旦自己占据一方,这肯定是不行的。当然这也跟他刘备运气不好,屡次都跟上了曹操这样的人物作对,使得再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他在陶谦死后获得徐州的时候攻打袁术用的是张飞守城被吕布捡了个便宜。而我们知道吕布在这之前就已经趁曹操后方空虚的时候就袭破了兖州,但是荀彧和程昱设计守住,所以才给了曹操回军和吕布争夺兖州的余地,而刘备去征讨袁术的时候只留下张飞守城,这就是典型的用人不当任人为亲了。
    第二,野心太大而又虚伪过度,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也可以说是理想远大而又非常仁慈。
    第三,没有重视人才的搜寻聘请使用提拔和培养,好不容易得到一个赵云为将,但是终其一生也没有重用过,赵云也一直是个杂号将军,所谓的五虎上将那都是后世人们的主观强加的,其实刘备只封了四大将,而且从书上的记载上来看,马超的能力离赵云的能力是乎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刘备使用人才的拙劣。特别是后期蜀国已经达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地步,这更能表明蜀国是历来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提拔的,当然这也跟三国后期形势已经明朗化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要判断一个人不是人才,真的很难。正如韩愈说的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人的才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个人看法)
    第一种;技能之才。技能之才就是做同样的工作总是做的比别人又好又快。这个方面的才能最能让人容易分辨高下。所有的职业体育运动员和影视歌星都算这方面的人才。
    第二种;智慧之才。这就关系到人的智力问题,一般来讲学历越高就表明他越有智慧。但是不排除高智慧低学历的人和一些书呆子产生。
    第三种;领导之才。从理论上讲领导才能跟智慧的关系不大,但是到高层次的领导才能就必定会跟智慧有很大的因果关系。从理论上讲一个中等智慧的人是有可能把一个市领导好的,在往上的级别就完全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而政治我们知道他是讲究权术和谋略的。当然我不是说在市县一级就还没有到政治的高度,这样说就是完全错误的。
    第一第二种才能都可以培养提高,但是个人的天赋会限制他的继续成长,第三种领导才能与个人天赋的关系要少很多,但是毕竟不可能人人都当领导,这就受他的数量的限制。三者间的相互结合就会衍生出其他的种种才能。
    前几天看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科学教育频道报道了唐秀英(女)老人的事迹,我个人以为,这是严重浪费人才的一个典型。
    唐秀英女68岁(不晓得今年几岁了),读过几年书认识几个字(由于有些部分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看到所以到底实际读了几年书或者是有没有读书我并不知道,但是确实是认识部分字的),曾经当过省人大代表后来由于学历问题取消了她的资格,后来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现在已经基本恢复了,后来自己在家创造了别人看不懂只有她自己能读能写的文字。附近的一些邻居也有人闲来没事会向她学习她创造的文字,也能认识部分她创造的字。
    后来还特地请专家鉴定了她发明的字,最后专家做出判断她创造出来的字并不是文字(汉字),不属于文字(汉字)的范畴,并且否定了她的才能。节目最后主持人还讲了不只是她一个人会创造别人看不懂的文字,而是还有其他很多精神病患者也会独自创造文字。然而我有自己的看法。
    假设我们都不认识字,或者是生活在还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那么唐秀英老人未尝就不会成为仓颉(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人)第二,实际上文字是经过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进化演变而来的,那么唐秀英老人就是其中一个拥有智慧的劳动人民。
    我个人对唐秀英老人提一点建议,应该去学习以有的汉字而不是自己在家闭门造字,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自己阅读中文书籍,这样的话就可以走自我成才的道路。有人或许会说都七老八十了还学习什么,自我成才也完全没有了必要。
    其实这样以为是错误的,就拿两千多年前的公孙弘作比较的话,那时候的79岁比现在的99岁还要少,而且他本身的生活条件一直是非常贫困的,至少是从他年少的时候获罪以后是贫困的,但是从他自学到成才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然后从发迹到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也不过区区5-8年之间的事。虽然现在的政策对老年人的创业采取的是默认抑制的策略,但是并没有明确抑制更不表示人到老年之后就不可以自我创业自我成才,而且现在的政策并不代表今后的政策会一直这样下去。所以完全可以先行的自我学习自我成才,然后有待国家政策的改变(公孙弘也是在武帝即位后改变了国家政策诏征文学,要不我们也不会知道历史上还有个公孙弘在养猪,但是必须是要他自己在这个时候已经通过自我学习成为人才的这个先决条件)。即使国家政策不变也不表示老年人就完全没有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可能。
    退一万步讲,只要唐秀英老人把自身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充实自己,那么对她的精神状况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又有人会说,都坚持让老年人创业出来工作了,那么必将导致青壮年人群的失业率增加,如果都有工作了,那么就必将会造成生产过剩,大量产品积压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其实这完全是杞人忧天,所有的生产过剩,产品大量积压和每次的经济危机都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税收比率不合理造成的,而这些都是可以调节的是可以预防的。
    举一个最浅显的比喻:假设以现在的生产技术,有一亿人从事服装产业(包括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到服装的生产)平均每人每天生产一件服装就足够全球所有人使用,但是突然在服装这一技术领域上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达到了平均每人每天能生产两件服装了,但是政府却未能先一步做好调节,依然是让一亿人从事服装工作,那么必然造成服装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积压。如果政府能有效的调节好,对这一亿人进行合理的淘汰,让其中五千万人从事其他事业的工作,这就没有了生产过剩的危机,即使其他行业也达到了饱和状态,那么也完全可以调高服装生产的税收,从而使得服装生产没有因为生产人员的减少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那么政府多征收的这些税收完全可以把这淘汰下来的人员雇佣起来从事到社会公益事业当中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雄心不已。如果把这部分人的才能充分体现出来,那么对国家的建设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将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而不应该因为年龄的问题而把他们束之高阁,应该正确对待正确使用。但是很可惜国家只是在科学界医学界做的还算差强人意,在政治经济上却一味强调年青化,甚至对各级级别和职位有着明确的年龄规定。我们的小平同志的政治才华也是在七八十岁才大放光芒的嘛。
    所以,什么样的才是人才?什么样的才有可能成为人才?这其实是非常难以区分的。所以,要分清什么样的人是人才比较容易;但是要分辨什么样的人就不是人才,什么样的人就不具备成为人才的可能那就非常难判断了。
    首先不能用表现来判断,其次不能用学历判断(科学研究除外),当然更不能用年龄来判断。
    自然判断上的失误自然就会造成实际上的浪费,既没有让人各尽其能,也让部分人失去了培养的机会,单单要全靠自己自学成才必定会对部分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和举动,至少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都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即使得到了不错的教育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许是太贪玩,或许是身体原因从小体弱多病甚至是不幸得了一种或几种严重的疾病,或许是家庭原因,甚至可能是太过聪明了规定的学习进度完全跟不上他本人所学习的进度从而导致了厌学的情况等等各种原因他们在初高中毕业后就辍学了。如果以学历判断一个人的才能那么这些人就明显的被排斥在外,很显然是盲目的甚至是愚蠢的,这也是政府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而忽视了社会教育的结果。
    即使获得了较高的甚至是很高的很好的教育,但是处于对自己才能成长的过于自信,以及对社会各种情况判断的过于片面和对社会人际关系处理的不成熟,于是造成了有点刚愎自用.急于求成判断轻率.骄傲自大甚至是有点桀骜不驯眼高于顶目中无人的性格,所以在走出学校融入社会的初期表现平平甚至是效果很差。如果就这样以为他们就不是人才或者是说他们不具备成为人才的可能,以为他们只是浪费了国家的良好教育资源那明显就是不成熟和错误的认识,这些只是个人性格上的问题完全是可以经过适当的教育和使用改正过来的,这中间只是存在一个顿悟的问题,只要哪一天他们突然领悟而改正过来无疑将是一个标准的人才。
    还有一些人其他的都很好,只是由于运气不好比如没有碰到很好的机会表现自己或者是机会来了领导交给了一个比较有难度的任务只是由于运气不怎么好没有得到跟自己相配得彰的同时跟助手导致没有顺利完成任务,如果就这样怀疑他的人才程度无疑是有点草率。所谓房谋杜断只有房杜搭配才能充分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才能,如果把他们分开来,那么他们各自的表现将会大大减弱,但是并不表面他们各自本身的才能就降低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房玄龄在后期(这个时候杜如晦以死)政治上很不得意的主要原因,虽然他还是很有谋略,但是在判断和决定上没有太大的自信不免会犹豫不定,很多人就指出犹豫是最拙劣的表现。

   所谓不苟一格用人才,任何不完善的用人战略和标准都有可能导致人才的埋没和外流。毕竟要靠自己白手起家自主创业是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特别是在没有开始的起始资本的情况下,就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工才能累积资本,而且往往需要自己的技能之才高人一等,才会较容易的去累积资本和自立门户,这样的话就造成了,只有技能之才好才能发挥智慧之才和领导之才的情况,这样就必将埋没一些心灵但并不手巧的人的才能。
    那么这些可能埋没的人如果不甘心就这样埋没自己的才能但是又不能很好的累积初始资本那么他就很可能去尝试触犯法律意图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这样就不只是埋没了人才反而是促进了人才的反发展,阻碍了国家的安全稳定的发展。
    更何况走自主创业的道路他本身就有片面性,非经济型人才很难走这条道路,而且还跟个人运气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开始创业之初。

                                       几天前看电视上报道了农民导演王新平的事迹,更能表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在他成功前大家看到他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拍电影以为他是疯了,被车撞的脑子有问题。
    在大家看来,一个农民又40多岁了怎么可能是干导演的料,这里犯了两个人才认识上的错误:第一区分上的错误以为一个农民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导演这样一个高级人才,第二年龄上的错误以为40多岁了一直过的很平凡又不是以前身体不行如果有才早就表现出来了早就不具备人才的条件或者说早就不具备人才的潜质怎么可能成为导演这样一个高级人才呢?
    我可以这样说,王新平早先应该是对自己的才能有一定的认识和自信的,但是一直以来的表现虽然还算过得去但是对他自己而言他自己是不满意的,再加上社会上和他自己对人才认识上的误区于是对自己的才能也有一些置疑。但是突然自己发生了车祸,感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虽然已经对自己的才能感到一些置疑但是觉得不勇敢的做一次尝试心理又非常觉得不甘心自己这样一个人才就白白浪费掉了,这次车祸并没有对自己有多大的伤害,但是说不准今后再出什么事即使自己想去尝试也不可能了。可以说车祸给了他尝试的思想动机。另外他也有另一种打算的,因为即使自己不成功不过是损失自己挣来的钱,并不会有其他的太大的伤害,失败了完全可以重操旧业过上从前的生活。毕竟他才40多岁,就算从新工作到60岁也还有20来年的时间完全可以积蓄一些足够的钱用来预防不测。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推断,到底是不是这样的那就要问他自己本人了。
    王新平虽然成功了,但是还有多少人尝试失败或者没有遭到车祸思想没有觉悟?还有多少人才被埋没了?而且王新平虽然成功了但是在开始时资金出现短缺在去借钱的时候困难重重,最后把自己的车卖了,这说明他本人只是在导演这一行业还算能力不错但是在说服他人方面还有所欠缺至少是缺乏对自己足够的信心。
    还有多少人尝试不对路甚至是多次尝试都不对路,再加上社会上对人才的误区让他们面临了多大的压力但是自己在内心深处又极其的心有不甘,甚至还弄的自己到处讨人厌恶(比如由于尝试到处欠债,父母又觉得子女不肖不物正业痛心疾首)于是有的恃才傲物自己也变的尖酸刻薄如主父偃有的心理素质不好没有顶住压力最后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
    所以我还是坚持原先的一句话,判断一个人是人才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判断一个人不是人才则很难,请不要过于轻率和武断,需要大家持谨慎态度。

                               
                                                                                                                                                                                                               
发表于 2007-12-18 17: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极是!
发表于 2007-12-21 15: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长,说的有些道理
发表于 2007-12-21 22: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对啊
太对了
发表于 2007-12-24 23: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啊啊啊啊
发表于 2007-12-24 23: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撒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发表于 2007-12-24 23: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vvvvvvvvvvvv
发表于 2007-12-24 23: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ssssssssss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5-24 02:35 , Processed in 0.04640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