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今年爱奇艺将通过大数据分析,把一部商业微电影改拍成大电影,但对于具体的微电影内容龚宇则未予透露。有媒体将2013年称作是“大数据元年”,目前几乎所有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其中电影业成为近期被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大数据?
2月1日,Netflix自制剧《纸牌屋》第一季开播,全季的完整内容被一次性全部发布了出来。短短2个多月后,Netflix对外公布了第一季度财报,公司营收达到了6.38亿美元,为历史同期最高。财报公布后,Netfilx的股价也一度狂飙26%,市值相比去年最低值翻了三倍,让这家处在谷底的公司来了个大翻身。到第一季结束为止,《纸牌屋》推动Netflix新增超300万流媒体用户。《纸牌屋》的成功得益于 Netflix 海量的用户数据积累和分析,让基于大数据分析“订制”电视剧的模式崭露头角。
6月初,谷歌公布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电影票房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提前一个月预测电影上映首周的票房收入,准确度高达94%。据谷歌统计,电影相关的搜索量与票房收入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谷歌的票房预测模型正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电影业的一个应用案例。
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
大数据(big data),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大数据有四个特点: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大数据不仅是指规模庞大的数据对象,还包含对这些数据对象的处理和应用活动,是数据对象、技术与应用三者的统一。当前,全球的数据总量正呈指数增长,过去3年间产生的数据量超过以往总和。而数据获取成本、存储成本和处理成本的下降,也推动了数据量的膨胀。有学者把大数据形象地比喻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石油”。
《孙子兵法》提到:“多算胜,少算不胜”可算是对数据分析最早的描述。今天,决定能否“多算”的重要因素在于,掌握数据的多少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高低。
大数据分析应用《复仇者联盟》预测
在2012年“超级碗”举行前一个月,IBM 为《复仇者联盟》片商提供的语义分析工具就开始检测社交媒体对特定电影的讨论,以分钟为单位,搜集共计11亿条 Twitter的推文、570万篇博客及论坛帖子、350万条相关讯息。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网友对电影预告片的看法与评价。当然,要分析社交媒体上的消息,不是统计有多少个赞、被转载几次那么简单,而是要洞察人们更深层的行为与感觉。
“要在海量资料运算平台上进行更好的分析,特别需要具备文字及语义分析能力、覆盖社交媒体并予以分析的能力”,台湾IBM公司软件事业部资深顾问庄惟钦说。
分析结果显示,18%的网友对《复仇者联盟》具有正向情绪,预告播出后甚至达到35%的高峰。此外,《复仇者联盟》相关讨论多半集中在预告片上,且压倒性地属于正面评价,这意味着预告片拍得好,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果然,《复仇者联盟》2012年5月上映以后,美国本土首周票房就达到两亿美金,几乎追平制作成本,截至同年9月,总票房达到六亿两千多万美元,成绩骄人。
大数据兴起国内影视业的尝试
目前国内的一些电影制作或发行已开始尝试大数据技术。乐视影业总裁张昭表示,公司现在在投拍一部电影时。“大数据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一面做,一面看各种数据所传递的信息,然后把很多东西反馈到跟消费者的沟通上。电影本身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产品,整个电影创作和营销过程是一体的。”
电影院线也开始实践用大数据来圈定受众,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告诉IT商业新闻网记者,到今年年底,万达的会员数据库将达到千万级,消费者数据库是影视产业中的核心宝藏。
腾讯视频总经理刘春宁跟IT商业新闻网记者表示,现在的一些影视剧,正是基于用户洞察和数据分析,把点击量很高的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剧本,最终证明能实现好的收视率。
新丽传媒副总裁张文伯也认为,目前电影业需要解决的是电影和用户间的关联问题,大数据正是互联网时代对网络用户行为的一个数据积累。好莱坞在制作电影时从研发阶段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数据支持,从生产到销售都有着大量的数据来做支撑。
大数据很有用 但仅供参考
要理解大数据对电影行业的影响,首先需要对大数据分析有正确的认识。资深业内人士告诉IT商业新闻网记者,对大数据的应用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既不能迷信其分析结果,也不能因为其不完全准确而否定其重要作用。
目前,尤其是中国,作为大数据技术核心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同时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包含进各种错误数据、无用数据,想要准确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不是很容易。而且,大数据作用与价值的重点在于能够引导和启发大数据应用者的创新思维,辅助决策。简而言之,处理一个问题,通常我们能够想到一种方法,而大数据能够提供十种参考方法,哪怕只有两三种可行,也会将问题解决的思路拓宽很多。
拍电影 艺术创作最重要
大数据对电影行业的价值到底如何,仍然众说纷纭。梦工厂CEO卡森伯格最近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电影创作靠的是创造力,而不是数据分析。卡森伯格的意思更多的是强调电影创作本身充满了艺术,是很难形成科学规律的。但是从大数据分析了解观众的需求,可以做到更好的预测和分析,对电影创作而言还是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的。
乐视影业张昭在于IT商业新闻网记者连线时表示,《小时代》为例数据分析对电影的制作和发行会有一些作用,但基本还是对大家营销思维的激荡。电影行业不应夸大目前运用数据运作市场的能力。
爱奇艺也曾尝试用中国的数据来套用电影票房预测模型,但后来发现准确率很低。“这说明中国的电影市场除了谷歌模型所强调的一些因素外,可能还有别的因素。因此,通过大数据研究出规律,并不意味着就能拍出好的电影。”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说。
“数据分析非常重要,但它代替不了好莱坞,代替不了艺术家和创作者。” 腾讯视频总经理刘春宁也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