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全文
查看: 1329|回复: 0

[转载]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迈入规模扩张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4 22: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支付逐渐成为金融、通信、交通、电商、移动互联网等众多行业的焦点业务,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正因为其巨大的市场“诱惑”,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一直在“七国八制”的标准之争、不同行业的利益纠葛之中徘徊行进。随着6月9日中国移动、中国银联携手推出基于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系统互联的移动支付平台,以及NFC手机钱包”正式上线,通信、金融两大行业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而行业壁垒的破除与发展目标的统一将促使我国移动支付产业迈入快速发展的规模扩张期。


从“有情人终成眷属”
到“爱情结晶”
据中国移动数据部副总经理沈红群介绍,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联合发布的“手机钱包”业务上线后,用户只需持有符合中国移动规范的NFC手机和NFC专属的橙色SIM卡,通过中国移动手机钱包客户端下载银行卡、公交卡等,便可在具备银联“闪付”(Quick Pass)标志的POS机上“刷”手机付款,还能乘坐公交、刷门禁等,“真正进入‘刷机’消费时代”。
此前在移动支付领域一直存在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与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之争,而NFC手机支付产品采用的正是金融行业的13.56MHz标准。去年6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在上海签署了《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就采取NFC-SWP技术标准发展手机支付达成一致意见。该标准2011年11月被GSMA确定为全球统一标准,目前已被全球45家主流通信运营商采用,覆盖90%的移动用户。彼日在上海,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笑称双方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今时在北京,移动、银联经过一年的研发合作,已经实现各自TSM平台的对接上线和手机钱包客户端的推出,可谓收获了“爱情的结晶”。
TSM平台的建立与对接意义非常。由于NFC产业链条复杂、各方利益难以平衡,以往对于SIM卡、手机等支付介质控制权的争夺十分激烈,由此带来的“诸侯割据”现象已经影响到移动支付产业的规模发展。
对此,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相关领军企业建立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是一个可信任的、为各行业提供基于安全模块的各类应用发行及卡片管理的公共开放服务平台,支持多种业务的接入。我国三大通信运营企业与中国银联均建立了TSM平台。对于此次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TSM平台的对接以及NFC联合产品的应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金琦评价相当高,“这是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标准发布后,我国首个商业化应用的跨行业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填补了我国移动支付领域的空白,对加快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银行卡产业转型升级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表示,通过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互联互通的TSM平台,在手机SIM卡上可以下载银行卡,实现电子现金充值、充值消费和现场小额支付,未来将支持现场大额支付。“一方面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从传统‘柜面发卡’向‘空中发卡’转变,改变银行卡发行模式;另一方面,可以支持通信运营商开拓业务,帮助消费者拥有低成本、便捷和应用丰富的手机钱包。它不仅代表了移动支付的主流模式,更为参与各方提供了加强合作、互利共赢的舞台。”据了解,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已经通过TSM平台联合推出9家银行的13个电子卡应用。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
将迎来井喷
不同于以往的移动支付产品,此次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联合推出的移动支付平台与基于该平台的“手机钱包”应用,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在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手机厂商、芯片制造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架起了相互开放、资源共享的桥梁。
上海浦发银行副行长姜明生认为,移动、银联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为整个移动支付产业打造了一个开放、规范、灵活、可信的支付平台。“这是移动支付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平台,首次实现了银行与通信之间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为今后移动支付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有研究机构预测,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9840亿美元,用户数近4亿,全球NFC手机出货量将达到5亿部,由此带来的产业市场规模数以千亿计。业内专家表示,随着通信、金融、终端等行业的合作动起“真格”,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将进入大发展时代。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透露,今年中国移动将把“手机钱包”作为重点业务,加快在全国范围内规模推广,全年计划销售NFC终端超过1000万台。同时,中国移动还将加强与国际主要通信运营商的合作,积极推动NFC手机钱包在全球的应用。
由于使用“手机钱包”业务,需要用户将现有手机以及SIM卡更换为中国移动认证的NFC手机和NFC-SIM卡,因此,降低终端更换门槛成为中国移动推广该项业务的重点所在。
“TD-SCDMA与TD-LTE NFC终端产业链已经成熟。”据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总经理助理唐剑峰介绍,目前主流TD基带芯片公司高通展讯、MTK对NFC支持的产品已经开展规模商用,Marvell、联芯将在今年6月内推出支持NFC的商用产品;在NFC控制芯片方面,恩智浦博通已经推出与TD基带芯片配套的NFC商用产品;在终端方面,三星、HTC、中兴华为等十多个主流手机品牌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NFC产品。
据了解,目前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已经发布NFC终端开发指南,建立了包括NFC芯片测试、基带芯片测试、支付类应用测试、机卡兼容测试、业务并发测试、整机以及用户体验测试等六个维度的测试体系,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完成NFC功能质量验收。“预计到9月底,将有超过20款TDS NFC手机上市,有数款TDL手机上市;这些手机涵盖国内外主要手机品牌,价位全面覆盖从500元~5000元各档位,以满足各类用户群的需要。”唐剑峰表示。
商业受理环境对“手机钱包”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该领域的拓展,中国银联与相关商业银行同样力道十足。据了解,中国银联已经完成了130万台非接触POS终端的改造,建立了超过100个示范商圈。目前,已有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8家银行接入移动银联的联合移动支付平台,用户已可以申请“手机钱包”业务。“工行、农行、建行、交行、邮储、华夏、招行、兴业、平安等9家商业银行正在接入过程中,长沙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银行正在进行技术业务准备。”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透露,各商业银行对于移动支付应用的热情相当高,“这已是大势所趋,将为银行卡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全新动力,今后全国将有几十家商业银行加入。”
记者获悉,目前“手机钱包”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南京、杭州、宁波、成都、福州、厦门、合肥、长沙、兰州等14个重点城市先期应用,未来将逐步推广到全国,重点发展银行卡、市政公交卡、校园卡/企业卡、会员卡/优惠券等领域。
对于“手机钱包”业务的市场前景,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很有信心,宣称“预计今年手机钱包应用将出现井喷式增长”。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手机钱包”要想井喷发展,还必须迈过三道坎儿:一是信息与金融安全;二是终端给力;三是应用便捷。“改变消费者的使用习惯,首先必须从用户与商家两个层面,在成本、易用性上降低使用门槛。”记者从中国银联获悉,“手机钱包”首期营销活动即将在全国多个连锁超市、连锁餐饮、地铁公交、加油站等优惠商圈展开,包括满额赠礼、买一赠一、消费折扣等。
或许不久的将来,NFC功能就会成为手机的“标配”,而出门三件宝“手机、钥匙、钱包”将真正合而为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10-5 07:39 , Processed in 0.02634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