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讯 据新民晚报报道,家住上海普陀区、年近古稀之年的张女士家传有一些老瓷器,被说服参加了两次拍卖会,并支付33.2万元的展览费和10万元的修复费。没想到,“宝贝”全部流拍,而他们的43.2万元养老钱也付诸东流。记者调查发现,虚高估价骗取展览费、图录费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骗财手法,由于其利用法律漏洞打“擦边球”,签订了不利于拍卖委托人的合同,受害人往往很难拿回被骗钱财。 张女士听人说“现在‘老物什’很值钱”,想估估家中那些瓷器的价值,便和老伴郑先生一起上网查询拍卖公司。几次电话联系后,他们来到了一家看上去规模比较大的公司。热情的工作人员接待了老两口,请专家进行鉴定,还真的从中“淘”出7件“宝贝”——其中2件还是清朝乾隆官窑精品,7件估价总额为2368万元!被高估价冲昏头脑的两位老人,只是一味听从客服人员的殷勤指导,同意将6件瓷器参加香港的拍卖会,1件参加上海的。按此计算,7件瓷器,需支付展览费33.2万元。由于其中一件清代粉彩描金花卉碗有些缺口,公司表示可以修复,修复费用需10万元。之后,二老分数次支付了43.2万元。 2012年9月25日、12月19日,在上海和香港,令两位老人无比期待的两场拍卖会如期举行。但无情的结果摆在眼前:7件瓷器全部流拍!直到最后一件拍品流拍,两位老人才开始产生疑惑。他们找到一家专业古玩鉴定机构,经仪器检测,2件是民国仿清代的,4件是现代瓷器,不值几个钱。二老蒙了:所谓数千万元的高估价,原来是一场骗局,而那间忽悠他们的公司也身份不明问题成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