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全文
查看: 2711|回复: 7

[原创] esd的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1 15: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esd的资料

esdcourse_dong.pdf

2.69 MB, 下载次数: 52 , 下载积分: 资产 -2 信元, 下载支出 2 信元

Chapter_22.pdf

1.06 MB, 下载次数: 42 , 下载积分: 资产 -2 信元, 下载支出 2 信元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5: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固体中的输运现象 - 正文  是在外场的影响下(可以是热的、电的、磁的),固体内部发生的物质的、能量的、电荷的输运现象。这是固体内部的宏观的非平衡过程,是固体物理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没有温度梯度,仅存在恒定电磁场时,固体中的输运现象主要是电导、霍耳效应、磁致电阻三种现象。固体的电导指的是在恒定电场作用下,因体内部发生的电流(电荷输运现象),通常用电导率来表征材料的导电能力(见固体的导电性)。霍耳效应是在与电流垂直的方向上施加磁场,会引起一个与电流和磁场垂直的横向电势差,通常用霍耳系数来表征材料的霍耳效应的大小。磁致电阻指的是当外加磁场较强时,固体材料的电阻率发生变化,即磁场的存在对电导的影响。如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相垂直,则为横向磁致电阻,电流方向与磁场平行时则为纵向磁致电阻。当存在浓度梯度时,就会发生固体中的扩散现象(质量输运现象)。当存在温度梯度时,固体中最简单的输运现象是热传导(见固体的导热性)。这是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输能量的过程。通常用热导率表征一种材料的导热能力。如果还存在电场,则除了通常的导电、导热现象外,还有三种热电效应,即珀耳帖效应、塞贝克效应、汤姆孙效应(见温差电现象)。如果磁场同时存在,则还会有热磁效应发生。主要的热磁效应为厄廷好森效应、能斯脱效应和里纪-勒杜克效应。
  上述固体中的输运现象,由一系列的物理量如电导率、霍耳系数等表征,这些物理量称为输运系数,与固体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到目前为止,固体中的输运现象的研究主要限于离开平衡态不太远的线性非平衡的稳态输运现象。可以唯象地采用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加以讨论,也可得到输运系数之间的一些普遍关系。如果承担输运任务的粒子系统比较稀薄,可采用玻耳兹曼输运方程(见统计物理学)从理论上计算输运系数。一方面是外界对系统的影响,另一方面系统存在趋向于平衡的弛豫效应,当这两种因素相抵时,系统达到稳态。解这个稳态的玻耳兹曼输运方程,便可计算出输运系数。而弛豫效应则决定于粒子系统(如电子、声子等)在输运过程所受散射的微观机理。由于输运系数在实验上均可以测定,因此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的比较,使我们对固体的结构与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粒子间相互作用很强,或者很稠密的体系,以及粒子的量子性表面比较突出的系统,用玻耳兹曼方程来处理是不恰当的,近年来,也发展了不少针对各类情况的理论方法和模型。
  [size=-1]参考书目
 [size=-1]王竹溪著:《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55。
 [size=-1]王竹溪著:《统计物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21: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9: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1. 基础研究情况
基础研究中973可以说与98%以上的一线普通科研人员没有关系,自然基金中青年基金还算好一些,这两年资助率有所提高,而杰青、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也与98%以上的一线普通科研人员不沾边,即便是面上项目80%也被圈内牛人所分割,要么想办法弄到自己手下,要么分给自己手下的人或者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只有20%是不靠圈内裙带关系而靠论文实力争取到的,科学网上时常有论文牛人报怨自己的基金被封杀,这说明20%的所谓公正性也在逐年下降。因此,可以保守的估计,基础研究经费中的90%被各类大小牛人所瓜分。
2. 应用研究情况
    863高科技项目是国家层面的应用研究,投下去的钱的确不少,应该说文教授所指的15%中的大部分投到这里面去了,少部分是各类省级项目。然而大家都知道98%以上的一线科研人员是拿不到863项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一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因此,一线科研人员报怨国家没有应用研究是不无道理的,他们希望国家重视应用研究,我认为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3. 技术开发情况
技术开发项目的绝大多数是企业投入的,一小部分是国家投入的。据我所知地方上一个技术开发类项目的财政补助费为自筹经费的5-10%,按照这个比例推算所谓技术开发费90%以上是企业自筹的。国家创新基金、国家星火、国家火炬、工信部及其他部委项目都投给那些会跑关系的企业了,真正有实力、有报负的企业不愿意花精力去申请,除非国家白给。企业自筹项目中,象联想、华为以及少数几家国内汽车企业等在实打实的搞技术开发,而大多数是为寻求避税或申请政府经费而虚构技术开发费。
    我并不反对国家重视基础研究,但应在确保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大应用研究的投入,特别是要让一线科研人员起码能感受到应用研究的存在。学术研究不一定要求全部实用,甚至错误的结果也应允许发表,以免他人少走弯路,但应用研究一定要实用可行,要能转化为核心技术,这样国家才能真正进入科技强国的行列。国家应用研究只扶持少数几个样板工程,事实证明效果并不理想,问题道是不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目前国家的应用研究使我想到了样板戏,文革时期那几部样板戏无论唱腔还是动作可以说做到了极致,但却并未带来整个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相反阻碍了其发展。国家要进入科技强国行列,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有无数种材料、无数种元器件、无数种工艺、无数种产品和无数种装备需要研发,只搞几个样本工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发挥广大一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些人认为我的观点有些偏激,但我从不反对写有价值的论文(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或两者皆有),而坚决反对为了个人名利用纳税人的钱大批量地制造垃圾论文,干欺世盗名的勾当,玷污学术环境,败坏学术道德。当然很多做应用的学者在昧着良心乱花国家的钱或国企的钱,做出的东西根本不能用也是事实,但这决不应该成为制造垃圾论文的正当理由。
我一直以为只有信息学科在制造无用的论文(既没有理论意义,又没有应用价值),然而通过一篇报道看到其他领域也在制造无用的论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钟世镇认为:我国发表在SCI上的论文,有用的不到15%,大部分都是垃圾论文。如果医学领域真有15%的有用论文,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结果,只怕达不到这个比例。根据我做应用的体会,在信息领域尤其是自动化领域估计有用的论文不到1%。很多论文都是重复驴推磨的简单劳动,翻来覆去,不是应用19世纪俄国数学家李亚普诺夫提出的稳定性定理,就是应用状态空间的几个能控性、能观性矩阵,大搞数学游戏,咀嚼别人吃过的剩饭,根本谈不上创新。然后云里雾里地加点什么滑模变结构、神经元,更有甚者加点什么“模糊遗传进化退火算法”、“粒子群优化”等。千万不要指望这些东西解决实际问题了,如果不弄虚作假的话,恐怕连个像样的仿真结果都出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9 21: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理解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7: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5 16: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5 10: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Very good go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9-15 05:04 , Processed in 0.02300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