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2648|回复: 6

[原创] synchronous的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1 16: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synchronous的资料

asynch.zip

7.16 MB, 下载次数: 20 , 下载积分: 资产 -3 信元, 下载支出 3 信元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3: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BUCUODE DONGXI

ENERGY_ADC.zip

727.56 KB, 下载次数: 3 , 下载积分: 资产 -2 信元, 下载支出 2 信元

发表于 2012-7-31 10: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东西了?先看看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08: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版上常有虫友纠结于国内占坑还是出国薄厚的问题,本人有颇有些感触。下面这篇帖子是一年前,本人在“博后教授”版上发的,兴许对正在纠结中的虫友有点启发。当时“海外薄厚“版还没有出来,这里本人要感谢W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的平台,也祝愿本版越来越兴旺!原文如下:


鄙人偶尔来贵版转转,感觉贵版气氛有些异常呀。贵版是“博后教授”版,不过版上虫友对“博后”的看法似乎很负面呀,比如说“实在是找不到工作才做博后呀”,“博后就是临时工呀”等等看法不绝于耳。鄙人想结合自己在国外的这几年经历,以及对国外科研制度的理解,说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贵版版主以前搞了一个调查,问为什么这个版叫“博后教授”版。是呀,为啥叫博后教授版?很多虫友觉得,博后和教授有啥关联呀。鄙人有个业余爱好,就是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自己领域的那些欧美牛教授的网站,看看他们的CV之类的,所谓见贤思齐么。一般来说,这些教授毕业毕业以后,到评上assistant professor之前,都有几年博后(post-doctoral fellow, PDF)或者类似博后(比如research associate或者research fellow)的经历。鄙人也听说过有牛人一毕业就评上米国assistant professor的,但实事求是来说,鄙人在本领域还真没见到。一般欧美学术界的规矩,青年科学家在得到assistant professor之前,做几年博后或者类似博后的独立研究工作,是在学术界进一步发展必须的,其实很多时候也是为了搞人家关系。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很牛的fresh PhD(MIT或者哈佛毕业,或者老板是炸药奖得主之类的),也可以直接搞到assistant professor的。
再谈谈这几年,国内fresh PhD联系欧美博后的问题。鄙人毕业于中科院一牛所,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01年和07年,对联系国外博后来说,是两个分水岭。01年之前,我们所基本上所有博士都博后出来了,从01年以后,逐年不容易了,到了07年,据说能出来的已经不到一半了。鄙人要说明一点的是,其它单位本人不了解情况,鄙人还真没听说我们所的fresh PhD快毕业时有谁没试着联系国外的,只是最后成不成功的问题。事实上,这几年,联系博后难度已经不是一般的大了,尤其是欧美一流大学或者研究所。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这几年国内博士大批发,我用的是“大批发”三字,虫友应该没意见吧。第二是基金委搞的大规模公派博士生计划,每年5000个,加上各个大学,省市自己的公派项目,据说每年2万人出国深造。呵呵,自己想想吧,国外科研容量有多大?如果你是国外老板,你是找个要你自己发工资的博后,还是免费廉价的中国公派?第三,就是这几年金融危机,欧美很多大学研究所经费受到削减了。这三大原因,这几年,fresh PhD想要自己联系国外博后,难度是可想而知了!版上很多虫友觉得博后一无是处,是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最后选择。说实话,鄙人真是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反正,鄙人接触到的稍微有几篇SCI的,无一例外想尽办法联系欧美博后。既然一些虫友如此鄙视博后,想必都是牛人呀,呵呵。如何个牛法,就自己联系一下欧美的一流大学,看别人要不要你去么,不就清楚了!公派的就不要提了。
再说说是博后还是先工作的问题。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建议诸位fresh PhD听听自己老板的意见。似乎,学术型的老板一般会建议出国博后,行政型的老板,多会建议先占坑。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国内博士联系欧美一流科研机构的博后,除了自己要牛(好SCI要多)之外,自己老板的学术人脉也至关重要的,这点我不说大家都明白的。学术做的一般般的行政型老板,哪里认识几个国际大牛呀。
说到占坑,再说说国内大学职称级别的问题。国内大学,一般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正教授。以后跟国际接轨那是肯定的,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些985大学,在实行tenure track 制度了,新进的人员都从assistant professor开始。如果虫友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饶毅老师的博文。估计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将是这两套制度并存。虫友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刚毕业的土鳖博士,搞到assistant professor的机会有多大?当然牛人(确切来说,是牛老板的学生)除外,呵呵。以后,在国内大学混,没有几年海外背景,如何混?当然占坑以后,也可以公派。这不,有些985大学和中科院的有些所就说了,那种几个月不到一年的公派国外经历不算数!到了申请基金的时候,这点国外资历,就更不值一提了,牛海龟多得是!各位虫友们,大家讨论是出来做博后还是先占坑的问题,如果你是以后想一辈子在中国学术界混,这个问题还有讨论的必要吗?
以上是鄙人的一点感触而已,说实话,在国内的国外的大家都不容易。有时候,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还是不要鄙视别人,酸葡萄是要不得的。一家之言,拍砖请轻点呀,呵呵。


以上是本人一年前发在“薄厚教授“版上的,当时大家分为两派,赞成和反对的各占一般,呵呵。其实,我个人觉得,出国薄厚与国内占坑这个问题,与现在国内大家都很关注的买房的问题很相似。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很大,物不所值,当时大家都还是挤破头买房。为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既得利益集团控制了舆论,造成大家心理的恐慌。。。。。。。国内占坑的问题,是不是跟这个似曾相识呢?国内大学生就业难难道是一年两年了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家觉得一定要在国内占坑呢?且不问这个坑含金量有多高。。。我总觉得,有个无形的舆论导向,在上空控制这大家,就跟房子问题一样,就是想造成大家的恐慌。其实,我们出来以后,看问题的角度,就跟在国内大不一样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08: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版上常有虫友纠结于国内占坑还是出国薄厚的问题,本人有颇有些感触。下面这篇帖子是一年前,本人在“博后教授”版上发的,兴许对正在纠结中的虫友有点启发。当时“海外薄厚“版还没有出来,这里本人要感谢W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的平台,也祝愿本版越来越兴旺!原文如下:


鄙人偶尔来贵版转转,感觉贵版气氛有些异常呀。贵版是“博后教授”版,不过版上虫友对“博后”的看法似乎很负面呀,比如说“实在是找不到工作才做博后呀”,“博后就是临时工呀”等等看法不绝于耳。鄙人想结合自己在国外的这几年经历,以及对国外科研制度的理解,说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贵版版主以前搞了一个调查,问为什么这个版叫“博后教授”版。是呀,为啥叫博后教授版?很多虫友觉得,博后和教授有啥关联呀。鄙人有个业余爱好,就是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自己领域的那些欧美牛教授的网站,看看他们的CV之类的,所谓见贤思齐么。一般来说,这些教授毕业毕业以后,到评上assistant professor之前,都有几年博后(post-doctoral fellow, PDF)或者类似博后(比如research associate或者research fellow)的经历。鄙人也听说过有牛人一毕业就评上米国assistant professor的,但实事求是来说,鄙人在本领域还真没见到。一般欧美学术界的规矩,青年科学家在得到assistant professor之前,做几年博后或者类似博后的独立研究工作,是在学术界进一步发展必须的,其实很多时候也是为了搞人家关系。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很牛的fresh PhD(MIT或者哈佛毕业,或者老板是炸药奖得主之类的),也可以直接搞到assistant professor的。
再谈谈这几年,国内fresh PhD联系欧美博后的问题。鄙人毕业于中科院一牛所,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01年和07年,对联系国外博后来说,是两个分水岭。01年之前,我们所基本上所有博士都博后出来了,从01年以后,逐年不容易了,到了07年,据说能出来的已经不到一半了。鄙人要说明一点的是,其它单位本人不了解情况,鄙人还真没听说我们所的fresh PhD快毕业时有谁没试着联系国外的,只是最后成不成功的问题。事实上,这几年,联系博后难度已经不是一般的大了,尤其是欧美一流大学或者研究所。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这几年国内博士大批发,我用的是“大批发”三字,虫友应该没意见吧。第二是基金委搞的大规模公派博士生计划,每年5000个,加上各个大学,省市自己的公派项目,据说每年2万人出国深造。呵呵,自己想想吧,国外科研容量有多大?如果你是国外老板,你是找个要你自己发工资的博后,还是免费廉价的中国公派?第三,就是这几年金融危机,欧美很多大学研究所经费受到削减了。这三大原因,这几年,fresh PhD想要自己联系国外博后,难度是可想而知了!版上很多虫友觉得博后一无是处,是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最后选择。说实话,鄙人真是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反正,鄙人接触到的稍微有几篇SCI的,无一例外想尽办法联系欧美博后。既然一些虫友如此鄙视博后,想必都是牛人呀,呵呵。如何个牛法,就自己联系一下欧美的一流大学,看别人要不要你去么,不就清楚了!公派的就不要提了。
再说说是博后还是先工作的问题。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建议诸位fresh PhD听听自己老板的意见。似乎,学术型的老板一般会建议出国博后,行政型的老板,多会建议先占坑。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国内博士联系欧美一流科研机构的博后,除了自己要牛(好SCI要多)之外,自己老板的学术人脉也至关重要的,这点我不说大家都明白的。学术做的一般般的行政型老板,哪里认识几个国际大牛呀。
说到占坑,再说说国内大学职称级别的问题。国内大学,一般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正教授。以后跟国际接轨那是肯定的,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些985大学,在实行tenure track 制度了,新进的人员都从assistant professor开始。如果虫友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饶毅老师的博文。估计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将是这两套制度并存。虫友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刚毕业的土鳖博士,搞到assistant professor的机会有多大?当然牛人(确切来说,是牛老板的学生)除外,呵呵。以后,在国内大学混,没有几年海外背景,如何混?当然占坑以后,也可以公派。这不,有些985大学和中科院的有些所就说了,那种几个月不到一年的公派国外经历不算数!到了申请基金的时候,这点国外资历,就更不值一提了,牛海龟多得是!各位虫友们,大家讨论是出来做博后还是先占坑的问题,如果你是以后想一辈子在中国学术界混,这个问题还有讨论的必要吗?
以上是鄙人的一点感触而已,说实话,在国内的国外的大家都不容易。有时候,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还是不要鄙视别人,酸葡萄是要不得的。一家之言,拍砖请轻点呀,呵呵。


以上是本人一年前发在“薄厚教授“版上的,当时大家分为两派,赞成和反对的各占一般,呵呵。其实,我个人觉得,出国薄厚与国内占坑这个问题,与现在国内大家都很关注的买房的问题很相似。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很大,物不所值,当时大家都还是挤破头买房。为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既得利益集团控制了舆论,造成大家心理的恐慌。。。。。。。国内占坑的问题,是不是跟这个似曾相识呢?国内大学生就业难难道是一年两年了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家觉得一定要在国内占坑呢?且不问这个坑含金量有多高。。。我总觉得,有个无形的舆论导向,在上空控制这大家,就跟房子问题一样,就是想造成大家的恐慌。其实,我们出来以后,看问题的角度,就跟在国内大不一样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08: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版上常有虫友纠结于国内占坑还是出国薄厚的问题,本人有颇有些感触。下面这篇帖子是一年前,本人在“博后教授”版上发的,兴许对正在纠结中的虫友有点启发。当时“海外薄厚“版还没有出来,这里本人要感谢W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的平台,也祝愿本版越来越兴旺!原文如下:


鄙人偶尔来贵版转转,感觉贵版气氛有些异常呀。贵版是“博后教授”版,不过版上虫友对“博后”的看法似乎很负面呀,比如说“实在是找不到工作才做博后呀”,“博后就是临时工呀”等等看法不绝于耳。鄙人想结合自己在国外的这几年经历,以及对国外科研制度的理解,说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贵版版主以前搞了一个调查,问为什么这个版叫“博后教授”版。是呀,为啥叫博后教授版?很多虫友觉得,博后和教授有啥关联呀。鄙人有个业余爱好,就是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自己领域的那些欧美牛教授的网站,看看他们的CV之类的,所谓见贤思齐么。一般来说,这些教授毕业毕业以后,到评上assistant professor之前,都有几年博后(post-doctoral fellow, PDF)或者类似博后(比如research associate或者research fellow)的经历。鄙人也听说过有牛人一毕业就评上米国assistant professor的,但实事求是来说,鄙人在本领域还真没见到。一般欧美学术界的规矩,青年科学家在得到assistant professor之前,做几年博后或者类似博后的独立研究工作,是在学术界进一步发展必须的,其实很多时候也是为了搞人家关系。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很牛的fresh PhD(MIT或者哈佛毕业,或者老板是炸药奖得主之类的),也可以直接搞到assistant professor的。
再谈谈这几年,国内fresh PhD联系欧美博后的问题。鄙人毕业于中科院一牛所,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01年和07年,对联系国外博后来说,是两个分水岭。01年之前,我们所基本上所有博士都博后出来了,从01年以后,逐年不容易了,到了07年,据说能出来的已经不到一半了。鄙人要说明一点的是,其它单位本人不了解情况,鄙人还真没听说我们所的fresh PhD快毕业时有谁没试着联系国外的,只是最后成不成功的问题。事实上,这几年,联系博后难度已经不是一般的大了,尤其是欧美一流大学或者研究所。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这几年国内博士大批发,我用的是“大批发”三字,虫友应该没意见吧。第二是基金委搞的大规模公派博士生计划,每年5000个,加上各个大学,省市自己的公派项目,据说每年2万人出国深造。呵呵,自己想想吧,国外科研容量有多大?如果你是国外老板,你是找个要你自己发工资的博后,还是免费廉价的中国公派?第三,就是这几年金融危机,欧美很多大学研究所经费受到削减了。这三大原因,这几年,fresh PhD想要自己联系国外博后,难度是可想而知了!版上很多虫友觉得博后一无是处,是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最后选择。说实话,鄙人真是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反正,鄙人接触到的稍微有几篇SCI的,无一例外想尽办法联系欧美博后。既然一些虫友如此鄙视博后,想必都是牛人呀,呵呵。如何个牛法,就自己联系一下欧美的一流大学,看别人要不要你去么,不就清楚了!公派的就不要提了。
再说说是博后还是先工作的问题。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建议诸位fresh PhD听听自己老板的意见。似乎,学术型的老板一般会建议出国博后,行政型的老板,多会建议先占坑。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国内博士联系欧美一流科研机构的博后,除了自己要牛(好SCI要多)之外,自己老板的学术人脉也至关重要的,这点我不说大家都明白的。学术做的一般般的行政型老板,哪里认识几个国际大牛呀。
说到占坑,再说说国内大学职称级别的问题。国内大学,一般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正教授。以后跟国际接轨那是肯定的,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些985大学,在实行tenure track 制度了,新进的人员都从assistant professor开始。如果虫友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饶毅老师的博文。估计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将是这两套制度并存。虫友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刚毕业的土鳖博士,搞到assistant professor的机会有多大?当然牛人(确切来说,是牛老板的学生)除外,呵呵。以后,在国内大学混,没有几年海外背景,如何混?当然占坑以后,也可以公派。这不,有些985大学和中科院的有些所就说了,那种几个月不到一年的公派国外经历不算数!到了申请基金的时候,这点国外资历,就更不值一提了,牛海龟多得是!各位虫友们,大家讨论是出来做博后还是先占坑的问题,如果你是以后想一辈子在中国学术界混,这个问题还有讨论的必要吗?
以上是鄙人的一点感触而已,说实话,在国内的国外的大家都不容易。有时候,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还是不要鄙视别人,酸葡萄是要不得的。一家之言,拍砖请轻点呀,呵呵。


以上是本人一年前发在“薄厚教授“版上的,当时大家分为两派,赞成和反对的各占一般,呵呵。其实,我个人觉得,出国薄厚与国内占坑这个问题,与现在国内大家都很关注的买房的问题很相似。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很大,物不所值,当时大家都还是挤破头买房。为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既得利益集团控制了舆论,造成大家心理的恐慌。。。。。。。国内占坑的问题,是不是跟这个似曾相识呢?国内大学生就业难难道是一年两年了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家觉得一定要在国内占坑呢?且不问这个坑含金量有多高。。。我总觉得,有个无形的舆论导向,在上空控制这大家,就跟房子问题一样,就是想造成大家的恐慌。其实,我们出来以后,看问题的角度,就跟在国内大不一样了。
发表于 2016-6-25 16: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 YO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12-22 22:23 , Processed in 0.02974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