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5-30 22: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结束啦。哈哈,不用辛苦的等待,不用辛苦的抉择了。愉快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此作个总结,希望能和同仁一道,对后人有所帮助。以下均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谢谢~
背景:本人小硕,申请的是power system,是工科。
1. 申请的各个环节。
申请的第一步就是语言考试。于是就有了时间上的冲突。个人感觉还是成绩和研究经历重要。语言过关就行了。不过,既然要考试,就得投入相应的经历,这是必不可少的。一定有矛盾时,还是要顾成绩和研究。大不了走公费留学。
Paper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好的研究。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即使没有paper,一看你作的研究,也能知道你是半斤八两。
陶瓷是必须的,哪怕老师不看,他也知道有你这么个人。具体效果就要看运气了。不过,有一个窍门,那就是很多老师都有一个秘 密的email,他们也许不会理会那些公布在网页上的email里的一大堆套词信,但是一般都会看这个email里面的信,所以你要千方百计的找到这个秘 密的email地址。相信陶瓷时会更加有效。陶瓷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
申请学校,其实运气占很大成分。选什么样的老师,什么学校,都是碰运气。Good Luck! 选校时,建议不光各个档次分开,各个国家也要分开。欧洲一般比较好申,常去看看网页上公布的opening,及时申请。加拿大出结果比较晚,有利于作为保底。而且,加拿大老师一般都会回信。加拿大和欧洲的申请密度比美国小,竞争相对小些。北欧国家生活很爽,呵呵。
至于面试,本人没有经历过,只有一点经验:印度老师一般不会面试。因为,他们说的英语我们听不懂,呵呵。
2. 美国学术界概况。
这只是就我所申请的学校以及我所打听到的情况的一个总结,也许不具代表性。美国人之所以作学术,不是因为迫于生计,而是因为精神追求。他们没有多少生存压力。一旦进入工业界工作,买了车,买了房,各种福 利非常完善,养 老也有保 障,根本没有攒钱的必要。可以说,美国相当强大,每个人都对这个国 家充满了信心,从他们爷爷那辈人起,超前消费就没出过事儿。于是,无聊啊,有些个人坐不住,就跑到大学里搞点儿研究,追求点儿精神。所以,美国老板,一般比较nice. 但是,国际老板就不一样啦。国际老板有生存压力,尤其是在没拿到tenure以前,急着出成果,出文章。不乏压榨学生的技术商人以及学术 骗 子。
可以说,我申请的学校里,什么老师都有。
有的北美白人,由于有工业背景,能拉来项目,本人又不存在生存压力,对学生非常nice。甚至有一次,招了一个硕士生,就忘了。等到答辩时,才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于是草草了事,帮忙安排个好工作,完事儿。这种人的好处就是,平时不会管你,不抓你干活什么的,不push,很nice,还能帮你找个好工作。但是学到多少东西就是你自己的事儿了。
还有已经拿到tenure的国际老板。在没拿到tenure以前,会比较push,他本人也比较努力。但是,一旦拿到tenure,就不再努力搞学术了,拉点儿项目,骗 骗工业界的钱。这时老板也会比较nice.
还有华人老板,沦为科技商人,tough啊。牛是牛,可这种人要跟也要慎重。
还有就是刚刚提上副教授的国际老板,尤其是非洲老板。迫于生存压力以及个人素质,干些蝇 营 狗 苟的事情,像什么学术造 假啦,雇学生当枪 手啦~这种人千万不能跟。他们的表现就是,跟你陶瓷时很热情。
那么是不是就有一些真正在为学术献身的老板呢?可以说,微乎其微。尤其是工科。工科本来就决定了它的应用背景。于是,发文章用的理论研究,实际上都是些无病呻吟。工业界不会承认,自己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搞的东西看起来很深刻,实际上并不能推动人类的进步,或者对学术作出什么贡献,其实都是些拉项目以及写文章的资本。所以,对于工科学生来说,美国的学术环境,并不是那么理想。我们要正视这个现实。当然,不同学科有各自的特点。比如,电子可能就好的多。
再说说发文章。其实,美国学术界是很小的一个圈子,大家都很熟的。尤其是我的专业,本来领地就小,于是就出现了地盘划分。一般学者都守着自己的地盘,而不会轻易的涉足别人的研究领域。发文章时,参考文献引什么文章,这就是站队的时候。要是外人的话,根本搞不清楚谁跟谁有梁子,谁跟谁一家,于是很难挤进学术圈。可以说,美国学术圈并不比国内好多少。明争暗 斗,互相拆 台,常有的事儿。大牛,学 霸~~~学术公 平不是一句简单的话。
3. 读书目的,以及博士毕业以后
读书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工科学生,就是混个文凭,在美国找个工作,混个中产,了此一生。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或者搞的研究,在工业界根本用不上。不是工业界落后,而是那些学术,本来就是无病呻吟。至于做faculty,那就更不易了。原因有三,一是语言,二是项目,三是笔杆子。中国人英语不是母语,吃亏。更重要的原因是,工科做faculty,最重要的是能拉来项目。而华人在美国并没有自己的关系网,除非你自己牛到一定程度,否则很难吃开。相比之下,印度人就好得多,英语背景,关系网,笔杆子硬,所以工科老师很多国际老板都是印度人。相信几十年后,美国华人多了,这种状况会有所改观。
4. 择校择师
这是十分关键的因素。我申请时就是这一关没有把好。所以一定要多问,多打听。可以从学术文章里,找到师兄师姐的email,骚 扰他们,不行就让他们给你打电话,总之在申请前,申请中,申请后,一定要多问。这样更能做到有的放矢,不会浪费机会。至于采用什么标准,这就是个人的喜好了。你可以根据老板的脾气品性,也可以根据学术操守,也可以根据nice or tough,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基本上读博士是靠自己。有些好学校,反而课程压力较小,要求比较松,他们更看重科研。有些一般学校,倒是很看重课程学习,于是课程学习压力较大。比如,我去的WSU,光课程学习就要两年。每学期选3门课,就压得喘不过气来了。这样你在暑假就不得不被老板抓来干活了。呵呵。还有一些诸如F2学费,生孩子的福利等等,各个州不尽相同。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就业。如果你可以肯定就业意向的话,那么择校择师很重要。比如,有的老师可以帮你在工业界找个好位子,让你有一个好的起点。有的工业界的企业,就认某个学校的学生,一来一个准儿。总之,你的信息越多,你就越有把握掌握未来。呵呵,话说回来,谁知道几年以后是什么样子呢,慢慢走着看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明确了这些,才能理性出国。不过在这个饥不择食的年代,好像说这些,早了点儿。
本来还想着让大家理性出国,可是,因为发这篇小小小小的文章,都要给卡,害的我还得加几个空格。鉴于此等言 论环 境,大家还是都出国的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