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某些记者就算有“冕”恐也难称“王”
“无冕之王”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因此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无冕之王的解释,“冕”是专指帝王的礼帽,“无冕之王”的意思是说,虽然没有被加封官衔,但也是一个高官。称记者为“无冕之王”,其含义是记者虽然没有具体职务,但是在新闻活动中却处处高人一等。
可是实际上在我国很多的记者根本当不起“无冕之王”这一称号,对此很多的媒体称这是因为媒体记者“无冕”造成的,无冕即是无权,无权则难向恶势力宣战。
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极个别政府部门的专横干涉了新闻的自由,而记者本身的问题才是根本之症结所在。也就是说,新闻媒体固然是“无冕”难以成王,就算是给他们带上了“冕”他们也无能称王。
首先在于很多的记者本身就很软骨。
以最近被人热炒的新闻《县长书记在干什么》为例,《县长书记在干什么》是四川合江县电视台近日每天中午和晚上反复播放一部16分钟长的短片,暴露县城脏乱差现象,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一位老人质问“县长、书记在干什么”的镜头反复出现在屏幕上。而之所以有这个短片并不是因为记者敢于采访,而是因为百姓对眼下生活的愤怒,而这段短片能够上电视台的原因则在于县委书记的批示。
本来这个是个别政府专横干涉新闻自由使得记者无法行使自己“无冕之王”的权力经典案例,可是如下内容“读完整篇报道方知,县电视台编辑稿件时已经剪掉了群众质问的镜头,后来县领导审片时又让电视台特意加上去的,县委书记李波说:周县长告诉我,记者采访群众时有这个内容,我可以说是不假思索就要求加进去。没有管好就是没有管好,我们应该有承担责任的风度。回避矛盾和问题才影响党委政府形象。说到底,不是电视台的勇敢,而是县领导的“开明”。说明这个县的领导有胸襟、敢亮丑。不管原来这个县城管理如何差,单就县领导的这一甘愿批评的勇气来说,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的出现不但将这个被电台曝光的政府政绩上的污点抹得干干净净,并且还给他们加上“开明”、“胸襟”光环。
盛翔先生在其文章《从"向袁庚进一言"到"县长在干什么"》中写道“一个县级电视台,居然将群众愤怒质问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内容公开播放,被“震惊”了的网友们纷纷将“有胸襟”、“敢亮丑”等好词送给了该县的领导。甚至还有人将之过度阐释到了“新闻监督自由”、“政治改革进步”的高度。一个货真价实的负面新闻,一下子就成为了绝对的正面新闻,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其次,现在很多的新闻记者很无能。
如果新闻媒体仅仅是因为如此我们也不应过多的苛责,作为一个凡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者又有几人?就算是圣人孔子,也曾经屈服于权势,更不用说史上那些在权贵面前如同“哈巴儿”摇尾乞怜的“御用文人”。
可是就算软骨头如“秦桧”这样的卖国奸臣也写得一手好字、学得满腹经纶,可是眼下的很多的新闻记者无疑连这样的新闻素养都达不到。
以最近的“两会”新闻为例:
两会中网络上有一篇新闻,题目为《张平:4万亿政府投资整体安排》,在评论中网友质疑为何4万亿的资金加下来就只有3.3万亿。为此还写了一篇博文《发改委怎么能够数字都计算错误》来表达对发改委的不满,后来才明白之所以有了7700万亿的巨额“亏空”居然是因为网站的记者将《张平:4万亿政府投资整体安排》中的内容给少编辑了一段,而那一段正好是发改委对于那“亏空”的7700亿的安排。更可笑的是搜索引擎上搜索“张平:4万亿政府投资整体安排”,拥有如此巨大的错误的内容居然很多的网站都是直接转载。
而另一篇《总理政府工作报告125分钟响32次掌声最长39秒》则详尽的分析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听众鼓掌了几次、每次鼓掌的时间长度、这届政府三年工作报告中掌声的历史数据与现在的掌声数据的比较。不知道这个记者那里弄来的如此详尽的数据,更不明白为何一次如此重要的大会那么多的新闻题材,而记者会专注于小小的掌声。难道他真的是出于“以小见大”的目的?
若说第一则新闻虽然在提供数据上有所错误,但是多多少少的反映了一点一个新闻工作者起码的工作素养——报道新闻的话,那么第二则新闻我们则是完全不知所云。
如果新闻媒体充斥着大量的这样的新闻记者,法律赋予了他们拥有无上的权利最后也只不过是他们进一步堕落的催化剂,根本不可能当起“无冕之王”荣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