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这本书的开始完全是一股冲动, 在某个论坛上得知, 这本书重印了十几次, 是经典中的经典, 呵呵, 所以想都没想, 拿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起来就开始, 但事实上原书的作者早已远离开发一线, 也许在初版时, 这本书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而第二版和第三版
 基本没有改动,(主观臆断) 从最后一章的字里行间, 我隐约发觉原书作者对于开发并无太多的兴趣, 最让我郁闷的是,
 已有中文版, 请上搜索引擎, 检索关键字” 电路设计技术与技巧”, 即可找到.
 
 正如作者所说, 这不是一本电路设计的书籍, 而一本讲述设计规则的书籍, 其中包含大量的篇幅来讲解元件的选择,
 这的确是很多设计人员容易忽视的问题.
 
 第 1 章首先介绍了接地与 0V 之间的区别, 信号地线, 电源地线, 板级地线将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以及地线将会引发
 一些干扰类型, 之后介绍了不同线材的类型和材质, 与标准线材有关的参数, 以及线材所造成的信号串扰. 最后给出
 了传输线, 其中包含了不同类型的传输线, 以及对传输线的时域和频域分析.
 
 从第 2 章可见, 笔者所知的 PCB 工艺离现在已有一段距离, 基本处于通孔元件和贴片元件共用的年代, 因此很多技
 术已被弃用, 译者也无法一一补全, 所以对第 2 章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 以免浪费不必要的精力. 首先介绍了 PCB
 的材质和类型, 之后是多层板的制造工艺, 笔者已给出对应的说明, 之后是 PCB 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些基本规则, 最
 后是 PCB 组装时, 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大部分删减在此处.
 
 第 3 章介绍了被动元件, 其中包含了电阻, 电位器, 电容, 电感, 晶体, 同时给出了这些元件的不同类型, 以及不同类型
 所应用的场合, 温度特性, 等效电路.
 
 第 4 章介绍了主动元件, 其中包含了二极管,BJT(双极型三极管),FET(结型场效应管),MOSFET, IGBT, 首先给出了
 这些元件的基本参数, 之后着重介绍与性能有关的一些参数, 比如漏电, 开关特性, 高频响应等等, 同时说明不同的元
 件类型所适应的应用场合.
 
 第 5 章详细描述了运算放大器, 首先给出了运放中基础参数的意义, 之后是与比较器的对照, 比较器也是一种特殊类
 型的运放, 最后是介绍了与比较器性能相关的电压参考.
 
 第 6 章介绍了数字电路, 首先介绍了逻辑电路存在的一些干扰和抗干扰的技术, 之后是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混用, 所
 引发的一些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其中还包含了一些数字通讯协议的简单描述, 接下来是微处理器的应用电路, 其中包
 含了微处理器的用法, 看门狗, 以及软件的保护技术, 紧接着是硬件平台的选择方法, 以及 PLD,FPGA 的简单介绍,
 最后介绍了 ADC 和 DAC 的不同类型.
 
 第 7 章介绍了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的特性和区别, 同时在产品设计中, 如何来选择一个电源, 以及电源将对产品所造
 成的影响, 可能存在的异常条件, 之后是电源所面临的尺寸, 散热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本章最后介绍了电池, 其中包含
 了一次电池 (不可充电) 和二次电池 (充电电池).
 
 第 8 章介绍了电磁兼容 (EMC) 的要求, 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 EMC 指令和标准, 接下来是电路连接所产生 EMC, 以
 及对应的处理措施, 之后是电缆和连接器中, 应当注意的 EMC 防护, 最后是 EMC 设计需要考虑的具体内容.
 
 第 9 章给出了一个通用产品的设计规则, 其中包含了安全性, 可测试性, 可靠性和温度管理, 略有充填字数的嫌疑.
 
 其中还有一些书籍, 欢迎选购, s.2.taobao.com/list/list.htm?spm=2007.1000338.6.1.ZID33m&usernick=osoon2008
 
 
  电路设计师指南.pdf.part2.rar
            
            (4.17 MB , 下载次数:
                2298 ) 
  电路设计师指南.pdf.part1.rar
            
            (4.8 MB , 下载次数:
                78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