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 為資本密集產業,光土地、廠房不含設備,就得耗資 150~200 億台幣,投產六萬片即超過 1 千億台幣,若要達到較具經濟規模的 10 萬片產能,就得另外花上 2、3千億台幣才有辦法做到,在先前已殺的血流成河剩三家獨大的 DRAM 市場,為何中國仍要投入?
不單單為了充實整條 IC 產業鏈,或避免被國外大廠掐住咽喉,中國看準的還有中國國內記憶體驚人的消耗量,單單 DRAM,根據調研機構 DRAMeXchange 的數據,2014 年中國 DRAM 消化量已達 47.89 億顆(2Gb equiv),總計 102 億美元,佔全球產能的 19.2%,龐大內需就足以撐起中國 DRAM 產業的發展。
檯面下省市間的 DRAM 廠爭取角力
中國半導體扶植政策下,將選擇一個省市設置本土的 DRAM 廠,據悉,目前有五個省市力求出線,北京與上海便是其二,這之中還有合肥,合肥政府 2014 年、2015 年動作頻頻,相繼與包含聯發科、Marvell、君正科技等在內的廠商,簽署了 14 項與 25 項落戶合肥的合作案,範圍囊括 IC 設計、封裝測試、晶圓製造、材料設備等項目,中國某大 PC 廠也積極在合肥投入,且據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昔日在 DRAM 戰場失勢的爾必達前社長坂本幸雄,也在合肥活動,頗有力求東山再起之勢。
除了資金與土地到位,技術、製程與產能也是中國發展 DRAM 產業的一大門檻,如何取得技術及人才,挾著龐大資金,併購成了最快的方式。台灣研發團隊在品質與數量上,皆為全球數一數二,然而,礙於台灣法規,陸資直接或間接持股不得超過 30%,中國只好將目標轉向美國等地技術較無那麼先進的小廠,或在台灣未上市公司之間尋找可能的機會,近來業內也紛傳,中國各省市負責高層頻頻來台親自拜會這些公司,而與台灣關係良好的前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傳聞活動於合肥,讓人猜測坂本是否會藉這層關係讓合肥在各省間取得更佳的競爭優勢,甚至由坂本於檯面下協助進行建廠的操盤,也是值得關注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