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7551|回复: 10

何为技术型复合人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8 10: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经过半年的工作和学习,突然想到以前在哪里听说,技术型复合人才比较抢手。单从技术角度看,我认为在任何科技领域,除了能够出色完成自己手中的工作外,还能帮助两个、多个研发人员甚至整个团队解决从理论、方案到工程实现中所面临各种难题,这样的人才应该能够算上技术型复合人才。比如典型的单基**达系统,从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和终端设备等,对于技术型复合人才,从设计指标的可行性分析,工程量的评估,数模射硬件平台的研制,到信号处理和显控终端的软件设计,能把这些技术细节面面俱到的人才毫无疑问是复合型的技术人才。也即我眼中的系统工程师、总体工程师。之所以要这样开篇,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时间,对比了不少团队的开山“祖师”,反到发现,一个二本学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从事雷达研究20多年的雷达专家——姚振东教授,能够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虽然,只在学习中短短接触了1年多点的时间,但是从我的观察角度,老师着实令人佩服。老师是64年广西人,性格豪爽,外表严肃内心慈祥,他高考前就是狂热的电子发烧友,那个年代可想而知。模拟牛人、数字达人、微波狂人,这并不是崇拜所致,是真心佩服。有心的可以百科一下姚振东,项目罗列并非什么“863”、“973”、各大研究机构、总装总参那些大的摸不着边的项目。这些东西并非有多大的影响力,但对个人来说,已属难事。难得的是几乎都是亲力亲为(请市井之徒不要论权利规模名气识人),从硬件到软件层层把关,自己则全权负责射频部分。更难得的是这种一直坚持技术人生的态度更让人佩服。那个年代,放弃政途,放弃学术深造,一直奋斗在技术道路的老工程师是最让我钦佩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埋没了多少科技能手,我想以姚老师这样对技术的态度为榜样,定义一下何为技术型复合人才。希望在技术学习道路上不断摸索的同志们能不断的向这样的老工程师靠拢。

       抽象一层,面对两个技术发展方向,一种是自下而上的系统型技术人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专业型技术人才。自下而上为从部件到系统/总体,自上而下为部件到芯片/工艺。这也是我当时站在技术规划十字路口的两个分支。由于专业的原因,自下而上更适合我一点,所以才有了高校/研究所高于企业的选择。在我这个方向上,各种平台的研制经验是基础的基础,根据人生阶段精力的不同,最好的趋势应该是先重工程轻理论,然后再重理论轻工程。也即,年轻时精力旺盛,应该竟可能的亲历到工程实践的每一个阶段,从中找到系统理论概念的切入点。中年,通过一线的工程经验,从中提升对各个部件的理论熟悉程度,从而真正进入指标最大化的系统设计工作中。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生、工程师、学者很少能勇敢的正视这个问题,甚至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不论是在企业也好,研究所也好,海归创业也好,都不应该论资历谈技术,按出生做技术,视学术为技术,更不应该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推脱自己产品的技术问题,不敢面对自身的能力缺陷。踏实如德国人,团结如日本人,创新如美国人,我们这个泱泱大国还欠缺一种激励下一代,积极向上的品质。

       时至今日,我所认为的,也是在国内较好的复合型人才成长摇篮,高中外数理基础,大学阶段专业基础理论与电子设计基础,硕士阶段独立项目研发经验,工作中团队合作成功经验。不一定要看学位,但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有相应的积淀。目前本科以上很好的几个典型,大学能将数学理论串联专业基础理论,电子设计大赛培训与历练(不在乎获奖,最早大二上,最晚大三下)。硕士能将基础转为独立承担并完成项目研发的能力,即有独立完成完整的项目经验,越多越好。工作中在团队中扮演多面手的角色,负责开发的部分超越继承的水平,达到不可取代的地位,而且能够帮助团队或者小组的其他成员完成任务。这几个阶段都拥有的话,那么恭喜你,你的工作将如鱼得水。如果跨进学术界,成果应可造福他人;如果踏入管理层,威信应可让人信服。如果继续技术人生,必能激励下一代。
发表于 2013-7-9 16: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理解很透彻
发表于 2013-7-24 12: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
发表于 2013-7-25 11: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现在少有潜心做技术的人了,大多数人都为了利益最终不再纯做技术了
发表于 2014-4-6 13: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如果是高校中的老师,应该是潜心与他的专业领域,只有他有专研的基础,才能带出专业的学生。
就复合型的人才“这是官方那个的词语,通常用于国企或者研究所的领军人物总工或总设计师的称呼”。
目前国际上成功的科技跨国公司包括国内的顶尖科技公司华为,中兴。。。通常都是没有这种培养计划或操作模式。就我认为目前国内的科研型企业研究所没有成功的典范,产品基本上都是模仿或仿制国外,谈不上核心竞争力,研发产品基本上都是几个人敲敲打打,修修补补。我本人也是在研究所工作了5年后跳槽的,该研究所还是航空部的一类主机研究单位。在跨国企业我看到了研发产品的流程以及研发分工合作,以及前期研发的充分论证,最主要的还是研发大项目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动辄几百人。现在华为中兴也基本在沿着这个模式发展。 在一个层次比较高的科研型企业,可以在项目中与众多资深专家学习到 什么senoir.
发表于 2014-9-21 14: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和社会往往注重管理人才而忽略了技术人才,管理和技术是两个发展方向,都应该受到重视。
发表于 2014-9-21 17: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顺我之言,这段话的可靠性和可论证性有多强,不得而知。一己之见,其中的言论着实不敢恭维。有机会还是到硅谷的著名企业里工作十年,再到欧洲同类的知名企业或者大学里面再转十年,再来发表一些经验比较合适。从知识架构层面谈论范范谈论复合型人才,你真懂?
恕不敢恭维。(还是慢慢精通一个方向,再通晓其他的方向。)
个人之见。
发表于 2014-11-18 21: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想法貌似很理想化,现实是这样的:明天不知道会去哪儿,又和哪些人做同事,今天的同事,明天可能就是竞争对手。事事变化万千,谁都说不准。以前是AVNET的合作伙伴,现在反倒成了对手。还好学到的东西,始终是自己的,可以随时应用。自学成长才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14-11-19 22: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楼主说的这种人有一部分在高校搞技术,有特别独到的技术基本就下海开公司。从学术走向商人。还有一波人是研究所的从工程里面有独到的技术最后一部分脑筋死的就在单位混。脑筋活的自己开公司,从工程领域最后还是走向商人。其实道理很简单看看美国最富有的人和中国最富有的人的工作就知道了,楼主说的的确很对,就像一个搞学术的提出不具备可行性的方案一样,理想很丰满,显示很骨感。
发表于 2017-2-8 19: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搞技术比较简单,搞管理和人斗,浪费时间和精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11-16 08:19 , Processed in 0.02706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