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最近在参加“2013年天翼手机交易会暨移动互联网论坛”期间再次强调,要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产业链。要在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传统的产业链环节,对产业链进行改进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电信的交易会虽仍以手机终端为主,但主办方中电信仍然广泛邀请了互联网企业、应用与内容提供商等参加。除此之外,IT商业新闻网记者最近还注意到,中电信与中国银行在移动支付上进行战略合作,其车联网服务系统也已在无锡上线。
中电信在互联网上的雄心是有目前共睹的,他们要做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向互联网转型的成功者。近期的腾讯微信风暴,唯一显得不那么着急的就是中电信。原因按照王晓初的话说就是,“中国电信的3G业务原本就已经是以数据为核心,因此,微信的出现将会与数据业务产生协同作用,两者目前不存在矛盾”。
然而中国电信果真了解互联网吗?以他们现今的实力,能从三大运营商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弄潮儿吗?如果不能,他们应该做什么?
对于电信运营商的未来,“日本移动互联网之父”榎启一近期发表的观点并不乐观:“现在日本固定电话运营商的利润率只有1%到2%,未来移动通信的利润率下降到这个程度,也是有可能的”。
榎启一曾帮助日本运营商开创了一个黄金时代。他建立的于1999年推出的“i-Mode”模式,在日本市场的活力惊人,运营商是这个模式中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所在,也一度让人对运营商的未来发展抱有很大信心,业界也一度言必称此模式。
从一开始,i-mode就没有强调移动通信、手机上网等单一概念,而是强调用户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订阅内容的手机杂志,强调从内容到资讯上体现媒体化的特征。在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的i-Mode模式里,运营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如手机厂商、银行、移动互联网IT公司等,都围绕着运营商这个核心开展业务。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SP)及内容提供商(CP)按比例分成,运营商起到代收费的作用。
这是一个迷人的模式。国内运营商深受此模式的影响,例如中国移动于2001年建设的“移动梦网”以及2003年中国联通开通的“新时空”CDMA 1X,都是如此。彼时中国电信旗下没有移动业务,因此并未参与其中。不过在2005年时,王晓初刚来到中电信后,即提出要由“基础网络运营商”转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当年5月,中国电信将互联网业务部、互联星空事业部和固网产品部三个部门进行合并重组,成立了互联网与增值业务事业部。目的是加速推动“互联星空”业务的发展,加厚内容建设,从而吸引更多用户。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互联星空”这项业务。它的全称是“中国电信ChinaVnet互联星空业务”,是中电信互联网接入层业务之上提供的互联网应用层业务。其通过自营(中国电信自身经营内容和应用业务)及聚合SP(含ICP和ASP)的内容和应用,为中国电信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信息应用服务,让用户、ISP、SP等多方在这一平台上获得收益。
一位中电信内部人士评价说,如果从外在表现形式来看,互联星空像极了对中移动移动梦网的模仿。但我以为这是中国电信史上最具互联网精神的一次探索,互联星空最大的亮点是:一点认证,全网通行。其基于用户真实身份认证(上网帐号或固话号码)机制,确实超越它所处的时代。
在中电信2005年将三个部门重组后,当时就有分析师指出,营销和操作层面上的便利性以及组织架构的调整等动作,会对业务有所帮助,但帮助不会很大,关键还是要找到更多的有亮点的业务,中国电信需要开发出一些固网独具优势的、移动网不能实现的增值业务。
上述中电信内部人士认为,互联星空"一点认证"的这个点是电信分配给用户的现实世界中的连接点,而QQ号是腾讯开放平台中分配给用户在网络世界中的连接点。恰巧,这两个点位于管道的两端。犹如电信虽然控制了河道的入口和整条航道,但连接大海(网络世界)的出海口却是腾讯掌控。电信会不会沦为管道,在于能否将入口的"一点认证"平移到出口的"一点认证"。可惜电信没做到。
从现在再看,当年的互联星空业务,为中电信在互联网上的步履艰难埋下了伏笔。
语音思维主导互联网思维,这是中电信迄今为止都尚未打破的惯性。2008年运营商大重组后,中电信获得了原联通的CDMA资产。2009年初获得CDMA2000的3G牌照后,随着旗下智能手机产品的逐渐增多,在当年中电信在全国各地也陆续建立了八大基地,分别为上海的视讯基地、广东广州的爱音乐基地、福建厦门的动漫基地、四川成都的天翼空间基地、浙江的阅读基地和协同通信基地、江苏无锡的物联网基地和爱游戏基地。
在成立之初,中国电信为八大基地制定的目标是为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产业价值链做好综合平台,与广大合作伙伴携手汇集海量内容及渠道资源。2011年3月时,中电信又成立了创新业务事业部,负责八大业务基地的整体运营。这被视为中国电信向移动互联网探索新业务的努力与创新。
尽管当初八大基地奔着打造移动互联网核心产品的目的而去,但在随后三年的发展中,运营商自身体制的局限和企业文化的窠臼,让这些基地并不能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产品进行竞争,反而加大了中国电信的成本支出。有分析指出,对移动互联网而言,高风险、高回报、高激励通常是深入其骨髓的基因,而中国电信的管理和激励机制都与这样的基因相去甚远,不仅如此,其机制也导致其在产品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中电信2012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在此期间经营收入为2830.73亿元,比去年增长15.5%,净利润为149.25亿元,同比下降9.5%。而营收约为中国电信15%的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438.937亿元),净利润却几乎与中电信持平,2012其净利润为127.3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8%。对比两家企业的净利润率,中国电信为5.3%,腾讯则为29%,二者差距十分明显。
其实,不止是中国电信,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腾讯的净利润率始终高于国内三大运营商。这证明,虽然腾讯虽然所有业务均基于电信运营商服务之上,但是电信运营商能从数据业务中赚得的利润却非常有限。
“运营商的思维能力有限”,一位通信专家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采访时半开玩笑地举例说,电信在2009年时曾经和MSN合作过天翼Live,集网络接入、免费发送短信、IM聊天、在线高清视频以及热门资讯等服务于一体,用户在用这个产品的时候,却不能同时使用微软的MSN,这让很多人觉得十分不便,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这样的例子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