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1114|回复: 0

[转载] 运营商与OTT的全球战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0 20: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毫无疑问,在与OTT厂商的博弈过程中,欧美、日韩等通信业发达国家的从业者更加先知先觉,本报通过对全球多个国家通信业者的采访,期望得出一份史上最全面运营商与OTT博弈的蓝图。
■韩国:民意倒逼韩国修改通信法
在韩国,电信运营商在与OTT厂商们的博弈中,处处位于下风。
“KaoKaoTalk在韩国曾是违法业务”
截至今年,KaokaoTalk(一款免费聊天软件)已拥有近9000万用户,韩国本土普及率超过95%,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应用”,这使得韩国运营商SMS短信业务的营收大幅下滑:据Informa数据统计,仅在2011年,韩国最大移动运营商SK电讯的短信量就从每月106亿条锐减到30亿条。当面对运营商的挑战时,KaokaoTalk成功借助用户绑架运营商,甚至倒逼韩国政府的政策倾斜。
一位SK电讯内部人士表示,SK虽然动了对KaokaoTalk收费的念头,但也仅限于在韩国媒体上隔空喊话,同时韩国另两大运营商KT(韩国电信)和LGUplus则冷眼旁观,并没有参与其中。在遭到韩国消费者群情激涌的抗议和转网威胁后,SK无奈放弃了这一计划。
“KaoKaoTalk在韩国曾是违法业务。”一位KT相关负责人表示,韩国运营商曾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韩国通信法曾规定,这种语音和短信类业务只能经由运营商提供服务并经营,但KaokaoTalk的发展和运营一直是被默许的,特别是2012年修改通信法后,这类新兴OTT业务变得合法化。”舆论的普遍看法是,韩国的网络设施基础建设已经相当发达,OTT业务不可能对语音业务造成影响。
最新信息显示,面对网络拥堵的压力,SK电讯申请了一项名为SmartPush的智能推送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保持活跃信号,防止网络超载。“开放的智能推送技术,不仅能缓解运营商网络压力,还能给OTT厂商、用户等带来实际好处。”SK电讯副总裁蔡晋宋(音)总结道。
游戏增值业务严重萎缩
韩国运营商们所要面临的困境,不仅来自传统短信、语音收入的下滑,同时还要应付增值业务的日薄西山。
在韩国,运营商们对手机上游产业链把控较紧,以前几乎所有手机都只能通过运营商渠道购买,这导致游戏、动漫、音乐等增值业务成了运营商的重要利润来源。“游戏收入占据了重点部分,游戏提供商几乎都会选择跟运营商合作,通过在手机中预装收费APP等方式进行推广,所有利润都要被运营商抽走30%。”来自KT中国区的一位人士介绍。但这样滋润的日子过了没多久,很快便被GooglePlay、KaokaoTalk等提供的第三方软件和游戏的增值业务所挤兑,收入大幅锐减。“现在韩国的三个运营商加起来也才占据了1/3的市场份额,由原先垄断入口,沦为了单纯的代收费角色。”目前,据这位人士透露KT在对整个游戏部门裁员,“这也是必然趋势。”
■美国:取消无限流量包月,变相提价
为了应对与OTT的竞争,美国运营商选择变相提高通信套餐资费,玩弄虚拟垄断权。
变相提高套餐资费
美国某网络设备供应公司人士Napoleon Wu透露,以往美国运营商的网络状况是下行较宽,上行较窄,但随着OTT等业务的膨胀,从用户端发送出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运营商发现需放宽上行通道,这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下行通道,同时也令一些硬件设备跟不上,运营商在添置新设备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
“我本人使用的是Verizon的数据套餐,而其今年最热推的一档套餐流量在2G左右,几年前还存在的500M起步套餐已取消了。”Napoleon Wu表示,当初500M流量套餐的费用是每月40美元,而今2G数据套餐费用为每月60美元,“从每M流量的单位费用来说是降低了,但办理套餐后我发现其实2G的流量基本用不掉。由于数据套餐的基本费用门槛提高,我认识的一些美国家庭中整体流量费用支出高达数百美元。”
Wu表示,即使使用Skype等OTT服务,2G流量也用不掉,据观察,真正会在手机上频繁收看视频的美国人并不多,他认为,运营商提高数据套餐门槛,以满足人们对OTT应用的流量所需,看起来实现了“共赢”,其实变相增加了家庭和个人通信开支。
美国用户对OTT服务“不感冒”
无线互联网资深创业者李志浩是AT&T用户,他表示,传统的语音和短信服务已被一些美国运营商当作基础服务,数据业务才是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从美国最主要的三家运营商套餐中注重数据流量可见一斑。
美国运营商大都取消了无限流量套餐,如今除了T-mobile,别家运营商都已没有无限流量。同时,所有运营商在大部分地区的数据业务都已经到达4G或准4G标准,对数据业务的收费相对是比较高的。
李志浩还认为,从生活习惯而言,美国是车轮上的民族,在洛杉矶,每天在汽车上度过的时间可能超过2个小时,导致美国人的双手始终需要紧握方向盘,而不能像亚洲或者欧洲人那样在地铁或者火车上,悠闲地使用各种OTT应用。
■法国:Youtube冲击“赚钱的”IPTV
对法国运营商来说,OTT业务对语音、短信等冲击并不足惧,只是Youtube对IPTV等运营商新业务的冲击,才真正致命。
收费,醉翁之意不在酒
近期,法国运营商Orange成功完成一次向Google的OTT收费,具体金额不明,法国政府也在其中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法国电信运营商Orange曾多次公开表示,Google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经占据了Orange 50%以上的流量通道,但此举更多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Google等OTT业务和法国运营商最大的冲突其实在IPTV、增值服务等内容上。”一位Orange内部人士表示,法国国内早已开放VoIP通话,运营商提供的短信包月等服务很便宜,WhatsAPP、GTalk等OTT业务对Orange等法国运营商的传统业务虽然有影响,但并不是很大。
2012年末,Orange率先革了自己的命——推出了类似的即时通讯类软件Libon,用户只需要连接3G网络或WiFi,便能够相互拨打电话、发送短信。
Youtube打击运营商收入重点
与国内截然相反的是,法国运营商在IPTV等增值内容提供上有着更强的优势,这也恰好说明了其对通话、短信等传统业务收入并不是那么上心。“Orange、Free等电信运营商除了提供宽带服务外,还集成了LiveBOX服务,向用户提供电视节目、高清视频、增值收费应用等。”该人士介绍,LiveBOX是一个家庭娱乐网关设施,实行按月收费的套餐,向用户提供视频服务。而另一些3D视频、专题报道等节目需要单独付费,在法国本土占有率非常之高,是运营商收入的重点方向。
但Google的Youtube在法国提供的视频业务,被看作是典型的OTT业务,“Youtube利用电信运营商的通道,为用户提供了收费视频等增值服务,运营商逐渐由内容提供商变为管道商。”上述人士对记者解释说,法国电信运营商们真正所担心的,正是这种在内容上面的冲突。
除了向OTT厂商直接收费外,法国电信运营商也在寻求其他出路。Orange先后出资共1.68亿美元,于2012年完成了对全球第二大视频网站Dailymotion的全资控股,以此对抗Youtube、Vimeo等视频网站在内容服务方面的强势冲击。
■德国:第一个抛出橄榄枝
历史上,德国运营商与OTT战火不断,但德国运营商也第一个意识到,与其“竞争”,不如“合作”。
向OTT抛出第一根橄榄枝
德国运营商似乎意识到,要与OTT竞争,“堵”并不是最好的方法。2009年,德国O2电信率先宣布允许用户在无线移动网络上接入VoIP应用,O2的做法被视为是运营商投出的第一根橄榄枝。
德国运营商在谋求新的发展模式来应对这一挑战。2010年,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com)和法国电信(Orange)、意大利电信 (Telecom Italia)、西班牙电信 (Telefonica) 和沃达丰(Vodafone)计划自2011年开始在几个欧洲重要市场推出 RCS(Rich Communication Suite) 规范。该规范将使手机客户能够在所有网络运营商支持的所有设备上使用即时通讯、在线视频共享和文件传输功能。
运营商扶持小型OTT公司
据德国电信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方红钢透露,随着这一标准推行,在德国运营商的计划表上,开出一系列的名单,这些名单中包括了德国国内众多小型OTT软件开发商,扶持小型OTT开发者,从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运营商摆脱管道商的角色,无论是从资本市场,还是从战略拓展,都将被视为是运营商应对OTT挑战的重要战略部署。
另一方面,2010年底LTE 4G的投入使用,被视为缓解OTT压力的另一重要砝码。方红钢认为:“当LTE全面普及之后,所有通话方式就将转为IP通讯方式,这时运营商与OTT的界限就会不断缩小。”
■西班牙:日子最难过,转型最迫切
在欧洲运营商中,西班牙的日子是最不好过的,固定和移动网络都不太景气。
迫切转型,连推新业务
“西班牙电信的营收重点在IPTV、固网物联网远程医疗等方面,特别是固网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位西班牙电信人士称,西电也不甘沦为廉价管道商,向政府呼吁要求法律层面保护,但由于涉及到反垄断压力,很难获得支持。
在业务转型过程中,西班牙电信比任何一家运营商都要迫切。为了应对传统业务的萎缩,西班牙电信于2011年便设立了Telefonica Digital(西电数据)部门,负责创新业务领域的发展,业务重点也倾向于金融服务、电子医疗、云计算、远程教育等新方向。
自推OTT产品
不仅如此,Telefonica Digital还整合了西班牙流行的社交网络Tuenti、著名门户网站Terra等新兴媒体平台,并且连续推出两款OTT软件TUME、TUGO,意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咸鱼翻身”。
据该人士介绍,TUME由Telefonica Digital推出,这款带着浓厚运营商色彩的免费OTT软件,向用户提供了短信、通话、图片传送等多种功能,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推出仅2个月便获得了超过25万的注册用户。
2012年底,英国运营商O2紧随其后在西班牙推出了TUGO,但这款软件仅限套餐内用户使用,同时还可以利用O2套餐内的VoIP时长拨打电话——这与其他VoIP产品需要单独购买付费时长的模式完全相反。
■日本:站着把钱挣了
在国外所有运营商中,日本的电信运营商是唯一有底气,能够站着把钱挣了的。
日本没有出现过向OTT收费的声音
“日本所有用户入网只能选择Packet(套餐),运营商在这上面足以赚到够多的钱,没必要跟Line等OTT业务去抢短信、通话生意。”一位D2C株式会社(NTTDoCoMo子公司)人士说,日本运营商牢牢把持着手机产业链上游,市场上基本都是签约机,很少有用户会主动去购买裸机,而运营商基础的月套餐平均在4~5千日元之间,内含流量、短信、通话时长等服务。该人士解释说,通过这种固定包月消费的模式,满足了运营商传统业务的营收,“虽然Line有着1.5亿的用户,但不足以对运营商构成威胁,而且双方还有着互相共存的默契,事实上日本几乎没有出现过向Line收费的声音。”
一位定居日本的通信业人士表示,如日本主流运营商NTTDoCoMo便提供了500M/3G(4935日元)/7G(5985日元)的包月计划,同时还可以叠加2625日元/月的2G流量包,但速率将降低至128Kpbs。伴随着早已普及的定制包月套餐和定额流量包,Line不仅没有对NTTDoCoMo、AU(KDDI旗下子公司)等运营商业务构成冲击,反倒让后者的日子过得颇为滋润。
Softbank才是市场鲶鱼
直到孙正义的Softbank(软银)率不限流量套餐杀入市场,才彻底打乱了日本运营商们的阵脚。上述通信业人士介绍,Softbank的4410日元/月套餐上网不限流量,而且网内短信全时段免费。同时,除了晚上9~12点特殊时段外,网内通话也是免费的,在年轻群体之间一度很受欢迎。
目前,日本运营商也在朝着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内容商转变。KDDI AU向日本所有运营商的iPhone用户提供了点播音乐服务,而KDDI本身也在计划以同样方式提供书籍和视频订阅服务。而Softbank则与日本国内唱片公司AVEX合作,向日本iPhone用户提供490日元/年的超过60000节目的点播服务。
一位前NTT人士表示,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日本运营商的数据流量收入激增,截至目前“数据通信已经占到总收入70%,语音收入约占30%。”而就在2011年,两者的比例还是1:1。他坦承,在与OTT服务的竞争中,日本运营商处于不利地位,“运营商官僚主义的公司文化严重,而且组织机构巨大,跟不上OTT企业的创新速度。”
他们的当务之急,只是网络设施的扩容和建设。“日本的网络建设并没有中国那么复杂,只需要针对东京、大阪、北海道等几个重要城市进行改建,就能覆盖到全国范围。”上述D2C株式会社人士表示,相反的是,运营商们更应该担心Softbank的冲击,“有孙正义在,日本的运营商日子才越过越苦。”
*TIPS*
一个欧洲用户眼里的通信资费和OTT服务
Jonas ,德国人,一名大四的电子工程专业学生,他和他的同学平时对通信资讯非常关注。
“德国电信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 Jonas最明显的感受是德国电信的话费自五年前开始不断下调。16岁的时候(8年前),Jonas家需要支付每分钟39欧分打电话,那个时候也没有上网套餐,网速很慢,现在本地电话只要每分钟7欧分,使用的宽带是家庭无限宽带, 每月25欧元、6M带宽。在德国宽带一般按照带宽收费,2M至100M可以自由选择,速度越快就越贵。
在德国有非常多的电信运营商,主流的有O2、沃达丰、E-PLUS、德国电信,小的运营商至少有二三十家。在德国年轻人中,What’s UP、Skype是用得最多的OTT软件,为了招揽生意,小运营商会推出针对Skype套餐专门制定的手机。大运营商与Skype的关系则较为紧张,随着4G的投入使用,发短信或者是打电话,也都使用流量,一般1M可以打30分钟电话,或者发1000条短信,因此,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使用本地通话时,选择运营商套餐是非常普遍的。德国电信或O2在不断推出更多种类的资费套餐,比如针对流量的套餐就细分到了1G、 1.5G、3G等,对消费者来说,这样选择更为多样。
相比之下,德国电信收费是最贵的,但网络也是最稳定的,但Jonas不会使用,“因为使用网络电话的话,需要另外收费,一般商务人士使用比较多。”对于Jonas而言,O2电信的网络是性价比最高,对OTT软件的使用并不受限,都包括在手机月租费里。Jonas使用的O2套餐每个月20欧元,其中包括德国境内电话免费、9欧分一条短信、500MB的3G网络,超过这个用量后不会另外收费,但网速会下降。Jonas的女友,对电话需求不多,因此使用的是每月10欧的套餐,其中包括德国境内400unit,unit是短信和电话的单位,泛指一条短信或者一分钟电话,超过就按9欧分每条或每分钟,500MB的3G网络。
*时报观点*
运营商应学会讨好“互联网化”用户
如果单从微信收费一案来看,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已远远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我们似乎正在讨论一个别人多年前的热门话题。从本报对多个国家通信业的调查来看,OTT业务对语音和短信的侵蚀“大局已定”,国外运营商对此往往已达成认同的共识,并谋求自身的积极转型,甚至推出OTT服务“自己革自己的命”。国外运营商与OTT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至新的层面,如在IPTV等新型、高附加值业务上展开博弈。
另一方面,全球运营商的日子似乎都不太好过,赚钱能力下降成为业界的大势。互联网理念中的免费、平等、开放等概念正深远地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运营商的未来,运营商百年来的前向收费模式与互联网的“后向盈利观”,早晚会发生更激烈的碰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6-29 03:45 , Processed in 0.09796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